一种烘箱余热回收系统以及隧道式烘箱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797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箱余热回收系统以及隧道式烘箱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箱余热回收系统以及隧道式烘箱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玻璃纤维制造、纺织、化工、化纤以及印染等行业,往往需要使用隧道式烘箱进行烘干操作。而隧道式烘箱一般都具有长的箱体进行烘干,在上述行业中的隧道式烘箱通常使用蒸汽进行烘干的。

经发明人调研发现,现有的隧道式烘箱因为使用蒸汽烘干,在进行一轮烘干后的冷凝水直接进行排除,这一方面浪费能量,另一方面也会对环境造成热污染。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能够将进行一轮烘干后的冷凝水进行回收利用的烘箱回收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箱余热回收系统,能够对烘箱烘干后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式烘箱设备,该隧道式烘箱设备利用上述的烘箱余热回收系统对烘干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烘箱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烘箱箱体、提升组件、均压缓冲器、低温散热组件、第一冷凝水管路和热风换热器,烘箱箱体的一端与均压缓冲器连接,提升组件与均压缓冲器连接,低温散热组件设置于烘箱箱体内,第一冷凝水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低温散热组件的两端形成散热回路,所述散热回路与所述均压缓冲器连通;热风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一冷凝水管路连通,热风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烘箱箱体连通。

进一步地,提升组件包括第一提升器与第二冷凝水管路,第二冷凝水管路的一端用于与排水系统连通,第二冷凝水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提升器连通,第一提升器与均压缓冲器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提升器包括进管、提升箱和出管,进管和提升箱连通,出管插入提升箱,且出管的管口和提升箱的底部留有间隙,以使气体上窜。

进一步地,提升组件还包括第二提升器与第三冷凝水管路,第三冷凝水管路的一端用于与排水系统连通,第三冷凝水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提升器连通,第二提升器与均压缓冲器连通。

进一步地,烘箱箱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烘室、第二烘室和第三烘室,第一烘室与均压缓冲器连接,第三烘室与第一热风换热器连接。

进一步地,低温散热组件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低温散热器、第二低温散热器、第三低温散热器,第一低温散热器与均压缓冲器连通,第三低温散热器与热风换热器连通,第一低温散热器设置于第一烘室内,第二低温散热器设置于第二烘室内,第三低温散热器设置于第三烘室内。

进一步地,低温散热组件还包括第四低温散热器,第四低温散热器设置于第一烘室内,第一烘室靠近均压缓冲器的一端设置有进气风扇,进气风扇的位置与第四低温散热器相对应。

进一步地,烘箱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排废气管,排废气管与烘箱箱体连通,排废气管用于将烘箱箱体内的废气排出。

进一步地,排废气管包括集气管与多根折弯管,每根折弯管的一端插入烘箱箱体内并与烘箱箱体连通,另一端与集气管连通,集气管与外界连通。

一种隧道式烘箱设备,包括排水系统和烘箱余热回收系统,烘箱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烘箱箱体、提升组件、均压缓冲器、低温散热组件、第一冷凝水管路和热风换热器,烘箱箱体的一端与均压缓冲器连接,与第一冷凝水管路连接,提升组件与均压缓冲器连接,低温散热组件设置于烘箱箱体内,第一冷凝水管路和低温散热组件形成散热回路,散热回路与均压缓冲器连通。热风换热器设置于第一冷凝水管路与烘箱箱体之间,且热风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一冷凝水管路连通,热风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烘箱连通。排水系统与提升组件相连通,排水系统用于将冷凝水排出。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烘箱余热回收系统,烘箱箱体的一端与均压缓冲器连接,提升组件与均压缓冲器连接,低温散热组件设置于烘箱箱体内,第一冷凝水管路和低温散热组件形成散热回路,散热回路与均压缓冲器连通。热风换热器设置于第一冷凝水管路与烘箱箱体之间,且热风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一冷凝水管路连通,热风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烘箱箱体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烘箱余热回收系统,利用提升组件以及散热回路对一轮烘干后的一次蒸汽进行余热回收,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隧道式烘箱设备,将提升组件与排水系统连接,使得最后的废水通过排水系统排到外界,同时也可使该隧道式烘箱设备可切换余热回收与不回收的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隧道式烘箱设备,利用烘箱余热回收系统对该隧道式烘箱设备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烘箱余热回收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提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低温散热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排废气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烘箱余热回收系统;110-烘箱箱体;130-提升组件;131-第一提升器;1311-进管;1313-提升箱;1315-出管;133-第二冷凝水管路;135-第二提升器;137-第三冷凝水管路;150-均压缓冲器;160-低温散热组件;161-第一低温散热器;163-第二低温散热器;165-第三低温散热器;167-第四低温散热器;170-第一冷凝水管路;180-热风换热器;190-排废气管;191-集气管;193-折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烘箱余热回收系统100,包括烘箱箱体110、提升组件130、均压缓冲器150、低温散热组件160、第一冷凝水管路170、热风换热器180和排废气管190,烘箱箱体110的一端与均压缓冲器150连接,提升组件130与均压缓冲器150连接,低温散热组件160设置于烘箱箱体110内,第一冷凝水管路17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低温散热组件160的两端形成散热回路,散热回路与均压缓冲器150连通。热风换热器180设置于第一冷凝水管路170与烘箱箱体110之间,且热风换热器180的一端与第一冷凝水管路170连通,热风换热器180的另一端与烘箱箱体110连通。排废气管190与烘箱箱体11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均压缓冲器150上设置有压力计,用于测定均压缓冲器150内的压力。

提升组件130包括第一提升器131、第二冷凝水管路133、第二提升器135与第三冷凝水管路137,第二冷凝水管路133的一端用于与排水系统连通,第二冷凝水管路133的另一端与第一提升器131连通,第一提升器131与均压缓冲器150连通。第三冷凝水管路137的一端用于与排水系统连通,第三冷凝水管路137的另一端与第二提升器135连通,第二提升器135与均压缓冲器150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冷凝水管路170、第二冷凝水管路133以及第三冷凝水管路137上均设置有多个止水阀,用于调节冷凝水以及余热热源的流向。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回路与第三冷凝水管路137连通,使得该烘箱余热回收系统100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排水排压。同时在散热回路上还设置有疏水器(图中未标号),余热热源经过烘箱箱体110顶端由管道连接进入热风换热器180散热后经疏水器排走。

烘箱箱体1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烘室、第二烘室和第三烘室,第一烘室与均压缓冲器150连接,第三烘室与第一热风换热器18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烘箱箱体110为隧道式烘箱,烘箱箱体110也可以包括12个烘室,分别为第一烘室、第二烘室、第三烘室、第四烘室、第五烘室、第六烘室、第七烘室、第八烘室、第九烘室、第十烘室、第十一烘室、第十二烘室且温度分布由低到高并趋于稳定,分别为105摄氏度、107摄氏度、109摄氏度、115摄氏度、118摄氏度、120摄氏度、125摄氏度、128摄氏度、128摄氏度、128摄氏度、128摄氏度、128摄氏度。

烘箱箱体110的烘室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优选地采用12至14个烘室,当然并不仅仅限于此,烘室的个数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烘箱箱体110中每个烘室内都设置有鼓风电机以及鼓风风扇,鼓风风扇和鼓风电机连接,鼓风电机驱动鼓风风扇转动,从而促进烘室内的空气流动。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提升器131包括进管1311、提升箱1313和出管1315,进管1311和提升箱1313连通,出管1315插入提升箱1313,且出管1315的管口和提升箱1313的底部留有间隙,以使气体上窜。

同样地,第二提升器135的结构与形状与第一提升器13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提升器131与第二提升器135分设于烘箱箱体110的两侧,并从均压缓冲器150的两端与散热回路连通。

参见图3,低温散热组件160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低温散热器161、第二低温散热器163、第三低温散热器165和第四低温换热器,第一低温散热器161与均压缓冲器150连通,第三低温散热器165与热风换热器180连通,第一低温散热器161设置于第一烘室内,第二低温散热器163设置于第二烘室内,第三低温散热器165设置于第三烘室内,第四低温散热器167设置于第一烘室内,第一低温散热器161、第二低温散热器163、第三低温散热器165能够对第一烘室、第二烘室和第三烘室中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对物品的精确烘干。第一烘室靠近均压缓冲器150的一端设置有进气风扇,进气风扇的位置与第四低温散热器167相对应。

参见图4,排废气管190包括集气管191与多根折弯管193,每根折弯管193的一端插入烘箱箱体110内并与烘箱箱体110连通,另一端与集气管191连通,集气管191与外界连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烘箱余热回收系统100,其工作原理如下:在一次高温热源通过总蒸汽管(图未示)进入烘箱箱体110内进行烘干变成余热热源,该余热热源从提升组件130进入均压缓冲器150,再重新进入烘箱箱体110并依次通过第一低温散热器161、第二低温散热器163和第三低温散热后经过热风换热器180换热后经疏水器排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烘箱余热回收系统100,能够对余热热源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式烘箱设备,包括排水系统(图未示)和烘箱余热回收系统100,其中烘箱余热回收系统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系统与外界连通,第二冷凝水管路133与排水系统连通,第三冷凝水管路137与排水系统连通。同时排水系统与散热回路连通,余热热源经过热风换热器180后经过疏水器排出到排水系统,进而排出到外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流畅运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式烘箱设备,将排水系统加入到第二冷凝水管路133与第三冷凝水管路137中去,同时排水系统与散热回路连通,使得烘干过程中最终产生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排水系统排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