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空调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7521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空调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通过使用遥控器或控制面板上设置的按键来对空调的风速进行调节,例如,当用户需要调节风速或扫风方向时,用户需要手动控制遥控器或控制面板上的风速、风向按键来完成对空调的输出风速以及风向的进行调节。但随着智能家居的兴起以及人们对生活的舒适性、便利性要求的提高,具有无风感送风功能的空调已成为国内外各大企业争相开发的产品。然而,在无风感送风的控制方法上,各企业所采用的方法大体上相同。例如,在一篇已公开的专利文件中介绍了一种空调器及其的风速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的一种风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该专利中,通过不断检测室内温度,当室内温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调节空调的送风方式。然而,上述专利仅从环境温度判断空调的送风方式,并未考虑到实际情况下人体对空调出风的风速、风向的需求,用户体验效果差。针对上述现有的空调送风模式单一,无法按需送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空调器,以至少解决解决了现有的空调送风模式单一,无法按需送风的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的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处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参数,目标对象的参数至少包括如下之一: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和与目标对象相对应的温度;根据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调进入所选择的送风模式。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的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处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参数,目标对象的参数至少包括如下之一: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和与目标对象相对应的温度;选择模块,用于根据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空调进入所选择的送风模式。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的系统,包括:传感器,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处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参数,目标对象的参数至少包括如下之一: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和与目标对象相对应的温度;处理器,与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并控制空调进入所选择的送风模式。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控制空调的系统。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程序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空调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空调的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通过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处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参数,根据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调进入所选择的送风模式,其中,目标对象的参数至少包括如下之一: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与目标对象相对应的温度,达到了对目标对象的活动区域进行分区送风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空调多样化送风,提高人体舒适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解决了现有的空调送风模式单一,无法按需送风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风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控制空调的方法流程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红外人感设备区分热源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红外人感设备区分活动区域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控制空调的方法流程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控制空调的方法流程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扫风叶片的扫风范围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控制空调的方法流程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控制空调装置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控制空调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技术领域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实施例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空调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02,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处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参数,目标对象的参数至少包括如下之一: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和与目标对象相对应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环境参数至少包括如下之一: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温度和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湿度。其中,上述目标区域为空调所能对其进行送风的区域。此外,该空调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到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温度,安装在空调内的湿度传感器可以获取到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湿度。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也可以集成为温湿度传感器,即可同时检测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湿度和环境温度。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对象可以为人或具有热源的其他生物,安装在空调上的红外人感设备可以将目标区域分为热源区域和非热源区域,并能检测到热源区域内目标对象的活动区域,并对目标对象所在的活动区域进行更细节的划分。此外,红外人感设备还能识别出人体表面温度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并根据人体表面温度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计算出每一个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pmv。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在空调上的温湿度传感器获取到空调所控制区域内的环境湿度和环境温度,同时安装在空调上的红外人感设备获取到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以及与目标对象相对应的人体表面温度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红外人感设备具有热源区分功能、活动区域区分功能以及识别人体温感识别功能。图3示出了一种可选的红外人感设备区分热源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红外人感设备可区分热源及非热源。在图3中,以θ(即θ1a,θ2a,θ3a,θ1b,θ2b,θ3b)表示人体(即目标对象)活动区域的角度。由图3可知,[θ1a,θ1b]为热源所在角度区域的上下限,[θ1b,θ2a]则表示非热源所在角度区域的上下限。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处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参数之前,控制空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021,将目标区域进行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步骤s2023,统计目标对象在多个子区域内的每个子区域的活动频率;步骤s2025,根据目标对象在每个子区域的活动频率对多个子区域分类,得到分类区域,其中,分类区域根据目标对象的活动频繁的程度由高到低分为:第一分类区域、第二分类区域、第三分类区域和第四分类区域。具体的,图4示出了一种可选的红外人感设备区分活动区域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红外人感设备的水平有效检测角度为120°,以中轴线为分界线,将待检测区域(即目标区域)分为左右两个大区域,每隔10°分为一个小区域,左侧区域分为l-1、l-2、l-3、l-4、l-5以及l-6六个区域,右侧区域分为r-1、r-2、r-3、r-4、r-5以及r-6六个区域,一共划分为12个小区域。红外人感设备能够统计出各小区域中目标对象的活动频次,并依照频次占比的多少,将人体频繁活动区域记为ⅰ区(即第一分类区域),人体较少活动区域记为ⅱ区(即第二分类区域),人体极少活动区域记为ⅲ区(即第三分类区域),无人体活动区域记为ⅳ区(即第四分类区域)。此外,红外人感设备具备通过对人体表面温度t人体表面温度i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t辐射温度计算出每一个人的舒适度感觉pmvi,房间内(即目标区域内)人体平均舒适度水平取值为房间内所有人员舒适度pmv的算术平均值,即pmv值的热感觉含义如表1中所示。表1pmv热感觉3热2暖1温0舒适-1凉-2冷-3寒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步骤s202可以得到目标区域内的人体舒适度,进而根据人体舒适度来控制空调送风,从而实现了空调的智能化、个性化以及多样化送风。此外,由于采用了红外人感设备,因此可以准确判断室内人体热源的数量以及分布,进而可以识别出目标对象的主要活动区域,实现了分区送风。步骤s204,根据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需要说明的是,送风模式至少包括如下之一:风避人模式、环绕风模式、风随人模式和无人模式。具体的,根据获取到的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可以确定人体舒适度所对应的数值,获取到的目标区域内所有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与表1中所示的人体舒适度的数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此外,在得到比较结果之后,再根据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温度以及空调的内管的温度可以为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选择合适的送风模式。其中,空调的内管的温度为空调的室内机中蒸发器中铜管的温度。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步骤s204根据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可以达到空调的智能化、多样化送风的目的。步骤s206,控制空调进入所选择的送风模式。具体的,在确定了空调的送风模式之后,控制空调进入相对应的送风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空调运行的过程中,根据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没有找到合适的送风模式,空调将维持原状态继续运行。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控制空调的方法可以适用于但不限于左右扫风独立控制的空调机组。基于上述步骤s202至步骤s206所公开的方案,可以获取通过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处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参数,根据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调进入所选择的送风模式,其中,目标对象的参数至少包括如下之一: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与目标对象相对应的温度。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获取了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处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参数,因此,可以根据目标区域内目标对象的需求来控制空调送风,并且,由于获取到了目标对象所在的具体区域,因此,可以仅针对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进行送风,从而达到了节省能源的目的,此外,本申请还达到了对目标对象的活动区域进行分区送风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空调多样化送风,提高人体舒适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解决了现有的空调送风模式单一,无法按需送风的技术问题。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图5示出了一种可选的控制空调的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502,根据目标对象的参数以及环境参数确定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步骤s504,根据人体舒适度以及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具体的,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pmv:pmv=[0.303e-0.036m+0.028]×l其中,l=(m-l)-3.05×10-3[5.733-6.99(m-w)-pa]-0.42[(m-w)-58.15]-1.7×10-5m(5.867-pa)-0.0014m(34-ta)-3.96×10-8fcl[(tcl+273)4-(tr+273)4]-fclhc(tcl-ta)需要说明的是,m为新陈代谢量,w/m2,;w为对外做功量,w/m2,在房间内休息时,一般视作不对外做工;pa为水蒸气分压力,与相对湿度有关,pa;ta为空气温度,℃;fcl为穿衣面积系数,由服装热阻icl决定;tcl为衣服外表面温度,即专利中所述的t人体表面温度i,℃;tr为平均辐射温度,℃;hc为对流换热系数,w/m2·℃。其中,根据目标对象的参数以及环境参数确定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5021,根据每个目标对象的参数和环境参数确定每个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步骤s5023,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对象的数量;步骤s5025,根据目标对象的数量以及每个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确定人体舒适度的平均值,其中,人体舒适度的平均值用于表征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具体的,根据pmv的计算公式得到每个人体的人体舒适度,并计算在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数量,即人体的数量,然后计算出目标区域内所有人体的人体舒适度的总和,即然后计算出目标区域内所有人的人体舒适度的平均值具体的,图6示出了一种可选的控制空调的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空调有两种运行模式: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分别至少存在四种送风模式:风避人模式、环绕风模式、风随人模式以及无人模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其中,在人体舒适度与环境温度满足以下任意一种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风避人模式:(1)人体舒适度小于第一阈值,即pmv<-1,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1;(2)人体舒适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并且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同时环境温度等于小于第一温度,即-1≤pmv≤1,且t内环≤t1,其中,第二阈值可以为1,t内环即为环境温度,t1为第一温度,t1可以为25℃;(3)空调的开机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并且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以及环境温度与空调的预设温度之差小于等于预设差值温度,即空调开机制冷运行的时间达到30分钟后,并且t内环≤t2,(t内环-t设定)≤δt。其中,第一时间可以为30分钟;t设定为空调的预设温度;δt为预设差值温度,可以为1℃。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进入风避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空调的扫风叶片进行左右扫风,其中,如果导风板进行导风,则控制导风板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间进行导风;如果导风板不进行导风,则控制导风板的位置为第一位置。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风板的第一位置为导风板的位置1,第二位置为导风板的位置2。此外,在上述三种情况下,空调的导风板的默认定格位置为位置1,空调的导风板的定格位置也可由用户自行设定。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三种情况下,空调的扫风叶片一直处于左右扫风的状态,并使扫风叶片在左右极限位置间进行左右扫风。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其中,在人体舒适度与环境温度满足以下任意一种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环绕风模式:(1)人体舒适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并且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同时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即-1≤pmv≤1,且t内环>t1;(2)人体舒适度大于第二阈值,并且小于以及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即1<pmv<2,且t内环≤t1,其中,第三阈值可以为2。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进入环绕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扫风叶片对热源区域以第一风速进行扫风,扫风叶片对非热源区域以第二风速进行扫风,其中,如果导风板进行导风,则控制导风板进行导风;如果导风板不进行导风,则控制空调的导风板的位置为第三位置。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如果用户设定了上下导风,则导风板在极限位置上下摆动,并且扫风叶片在非热源区内以正常扫风速度的0.5倍(即第一风速)进行左右扫风,在热源区内以正常扫风速度的2倍(即第二风速)进行左右扫风。此时,空调的导风板进行上下导风,开机默认位置定格为位置3(即第三位置),此外,导风板的开机默认位置也可由用户自行设定。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还存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其中,在人体舒适度与环境温度满足以下任意一种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风随人模式:(1)人体舒适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即pmv≥2;(2)人体舒适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并且环境温度大于第二温度,即pmv≥1,且t内环≥t2,其中,t2为第二温度,t2可以为28℃;(3)空调的开机时间小于第二时间,并且环境温度大于第三温度,即空调开机制冷运行的时间达到40分钟后,并且t内环≥t3。其中,第二时间可以为40分钟;t3为第三温度,可以为31℃。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进入风随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扫风叶片对存在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以第三风速进行扫风,其中,如果导风板进行导风,则控制导风板在第三位置至第五位置间进行导风;如果导风板不进行导风,则控制空调的导风板的位置为第四位置。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当用户设定了上下导风时,导风板在位置3(即第三位置)至位置5(即第五位置)间上下摆动,开机默认为定格至位置4(即第四位置),或以用户设定的定格位置为准,扫风叶片以检测到的人体活动范围[θmin-δθ,θmax+δθ]按正常扫风速度(即第三风速)进行左右扫风,如图7所示的扫风叶片的扫风范围的示意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其中,在人体舒适度与环境温度满足以下任意一种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风避人模式:(1)空调的内管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三温度,即t内管≤t3。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设定了上下导风时,导风板在位置1至位置2间上下导风,开机默认为定格至位置1,或以用户设定定格为准,扫风叶片在左右极限位置进行左右扫风。(2)内管的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且人体舒适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五温度,即t内管≥t4,1≤pmv,且t内环≥t5。其中,t内管为空调内管的温度,t4为第四温度,可以为36℃;t5为第五温度,可以为22℃;(3)内管的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人体舒适度小于等于第四阈值,且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六温度,内管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七温度,即pmv≤-2,且t内环≤t6,且t内管≤t7,其中,第四阈值可以为-2;t6为第六温度,可以为20℃;t7为第七温度,可以为38℃;(4)内管的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空调的开机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且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五温度,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差值温度,即开机制热运行满30min后,且t内环≥t5,且(t设定-t内环)≤δt。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的内管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三温度的情况下,如果导风板进行导风,则控制空调的导风板在第一位置(即位置1)至第二位置(即位置2)间进行导风;如果导风板不进行导风,则控制空调的导风板的位置为第一位置(即位置1);在内管的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的情况下,并且满足如下任意一种预设条件,导风板不进行导风,控制导风板的位置为第五位置(即位置5);人体舒适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五温度;内管的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并且人体舒适度小于等于第四阈值,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六温度;内管的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并且空调的开机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且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五温度,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差值温度。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其中,在人体舒适度与环境温度满足以下任意一种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环绕风模式:(1)在内管的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小于等于第七温度的情况下,人体舒适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环境温度小于第八温度,即t7≥t内管≥t4,并且-1≤pmv≤1,且t内环<t8,其中,t7为第八温度,可以为18℃;;(2)在内管的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小于等于第七温度的情况下,人体舒适度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第四阈值,且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八温度,即t7≥t内管≥t4,并且-2<pmv<-1,且t内环≥t8。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进入环绕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扫风叶片以第一风速对热源区域进行扫风,以及以第二风速对非热源区域进行扫风,其中,如果导风板进行导风,则控制导风板进行导风;如果导风板不进行导风,则控制空调的导风板的位置为第三位置。即当用户设定了上下导风时,导风板在极限位置上下摆动,开机默认为定格至位置3(即第三位置),或以用户设定定格位置为准,扫风叶片在非热源区内以正常扫风速度的0.5倍(即第一风速)进行左右扫风,在热源区内以正常扫风速度的2倍(即第二风速)进行左右扫风。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其中,在人体舒适度与环境温度满足以下任意一种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风随人模式:(1)在内管的温度大于第七温度的情况下,并且环境温度小于第八温度,即t内管>t7,并且,t内环<t8;(2)在内管的温度大于第七温度的情况下,环境温度大于第八温度,并且人体舒适度小于等于第四阈值,即t内环≥t8,且pmv<-2。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进入风随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扫风叶片以第三风速对存在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进行扫风,其中,如果导风板进行导风,则控制导风板在第三位置至第五位置间进行导风;如果导风板不进行导风,则控制空调的导风板的位置为第四位置。即当用户设定了上下导风时,导风板在位置3(即第三位置)至位置5(即第五位置)间上下摆动,开机默认为定格至位置4(即第四位置),或以用户设定定格为准,扫风叶片以检测到的人体活动范围[θmin-δθ,θmax+δθ]按正常扫风速度(即第三风速)进行左右扫风。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根据人体舒适度以及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还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702,检测目标区域内是否存在目标对象;步骤s704,在目标区域内不存在目标对象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无人模式;步骤s706,在空调进入无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空调的导风板在导风板的最大位置和最小位置之间进行导风,控制空调的扫风叶片以第一风速在在第一分类区域内进行扫风,以第三风速在第二分类区域内进行扫风,以第二风速在第三分类区域以及第四分类区域内进行扫风;具体的,当红外人感检测到房间内无人时,空调送风进入无人模式,此时导风板默认状态为在极限位置上下导风,也可以用户设定的定格为准,扫风叶片在ⅰ区内以0.5倍正常扫风速度(即第一风速)扫风,在ⅱ区内以1倍正常扫风速度(即第三风速)扫风,在ⅲ区或ⅳ区内以2倍正常扫风速度(即第二风速)扫风。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图8示出了一种可选的控制空调的方法流程图,如图8所示,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802,检测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内是否存在目标对象,其中,步骤s8021,如果第一区域内不存在目标对象,并且第二区域内存在目标对象,控制第一区域内的扫风速度与第二区域内的扫风速度相同;步骤s8023,如果第一区域内存在目标对象,并且第二区域内不存在目标对象,控制第二区域内的扫风速度与第一区域内的扫风速度相同;步骤s8025,如果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存在目标对象,或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不存在目标对象,控制第一区域的扫风叶片独立控制第一区域内的扫风风速,以及控制第二区域的扫风叶片独立控制第二区域内的扫风速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区域为左边机组所控制的目标区域,上述第二区域为右边机组所控制的目标区域。具体的,以左右扫风独立控制的机组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左右扫风分为左右两边独立控制的机组:①如果左边检测无人,右边检测有人,则左边左右扫风从属于右边左右扫风同步控制;②如果左边检测有人,右边检测无人,则右边左右扫风从属于左边左右扫风同步控制;③如果左边检测有人,右边检测有人,则左边的左右扫风独立控制l-1至l-6区域,右边的左右扫风独立控制r-1至r-6区域;④如果左边检测无人,右边检测无人,则左边的左右扫风独立控制l-1至l-6区域,右边的左右扫风独立控制r-1至r-6区域。实施例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的装置实施例。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空调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901、选择模块903以及控制模块905。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处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参数,目标对象的参数至少包括如下之一: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与目标对象相对应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环境参数至少包括如下之一: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温度以及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湿度。其中,上述目标区域为空调所能对其进行送风的区域。此外,该空调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到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温度,安装在空调内的湿度传感器可以获取到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湿度。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也可以集成为温湿度传感器,即可同时检测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湿度和环境温度。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对象可以为人或具有热源的其他生物,安装在空调上的红外人感设备可以将目标区域分为热源区域和非热源区域,并能检测到热源区域内目标对象的活动区域,并对目标对象所在的活动区域进行更细节的划分。此外,红外人感设备还能识别出人体表面温度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并根据人体表面温度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计算出每一个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pmv。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在空调上的温湿度传感器获取到空调所控制区域内的环境湿度和环境温度,同时安装在空调上的红外人感设备获取到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以及与目标对象相对应的人体表面温度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选择模块903,用于根据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需要说明的是,送风模式至少包括如下之一:风避人模式、环绕风模式、风随人模式、无人模式。具体的,根据获取到的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可以确定人体舒适度所对应的数值,获取到的目标区域内所有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与表1中所示的人体舒适度的数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此外,在得到比较结果之后,再根据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温度以及空调的内管的温度可以为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选择合适的送风模式。其中,空调的内管的温度为空调的室内机中蒸发器中铜管的温度。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选择模块903根据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可以达到空调的智能化、多样化送风的目的。控制模块905,用于控制空调进入所选择的送风模式。具体的,在确定了空调的送风模式之后,控制空调进入相对应的送风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空调运行的过程中,根据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没有找到合适的送风模式,空调将维持原状态继续运行。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控制空调的方法可以适用于但不限于左右扫风独立控制的空调机组。由上可知,通过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处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参数,根据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调进入所选择的送风模式,其中,目标对象的参数至少包括如下之一: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与目标对象相对应的温度。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获取了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处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参数,因此,可以根据目标区域内目标对象的需求来控制空调送风,并且,由于获取到了目标对象所在的具体区域,因此,可以仅针对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进行送风,从而达到了节省能源的目的,此外,本申请还达到了对目标对象的活动区域进行分区送风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空调多样化送风,提高人体舒适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解决了现有的空调送风模式单一,无法按需送风的技术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获取模块901、选择模块903以及控制模块905对应于实施例1中的步骤s202至步骤s206,三个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所公开的内容。可选的,选择模块包括:第一确定模块以及第二确定模块。其中,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参数以及环境参数确定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人体舒适度以及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可选的,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模块用于在人体舒适度与环境温度满足以下任意一种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风避人模式:人体舒适度小于第一阈值;人体舒适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并且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同时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空调的开机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并且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以及环境温度与空调的预设温度之差小于等于预设差值温度;在空调进入风避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空调的扫风叶片进行左右扫风,其中,如果导风板进行导风,则控制导风板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间进行导风;如果导风板不进行导风,则控制导风板的位置为第一位置。可选的,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模块用于在人体舒适度与环境温度满足以下任意一种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环绕风模式:人体舒适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并且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同时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人体舒适度大于第二阈值,并且小于第三阈值以及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在空调进入环绕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扫风叶片对热源区域以第一风速进行扫风,扫风叶片对非热源区域以第二风速进行扫风,其中,如果导风板进行导风,则控制导风板进行导风;如果导风板不进行导风,则控制空调的导风板的位置为第三位置。可选的,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模块用于在人体舒适度与环境温度满足以下任意一种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风随人模式:人体舒适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人体舒适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并且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温度;空调的开机时间小于等于第二时间,并且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三温度;在空调进入风随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扫风叶片对存在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以第三风速进行扫风,其中,如果导风板进行导风,则控制导风板在第三位置至第五位置间进行导风;如果导风板不进行导风,则控制空调的导风板的位置为第四位置。可选的,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模块用于在人体舒适度与环境温度满足以下任意一种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风避人模式:空调的内管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三温度;内管的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且人体舒适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五温度;人体舒适度小于等于第四阈值,且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六温度,内管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七温度;空调的开机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且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五温度,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差值温度;其中,在空调的内管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三温度的情况下,如果导风板进行导风,则控制空调的导风板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间进行导风;如果导风板不进行导风,则控制空调的导风板的位置为第一位置;在内管的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的情况下,并且满足如下任意一种预设条件,导风板不进行导风,控制导风板的位置为第五位置;人体舒适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五温度;内管的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并且人体舒适度小于等于第四阈值,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六温度;内管的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并且空调的开机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且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五温度,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差值温度。可选的,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模块用于在人体舒适度与环境温度满足以下任意一种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环绕风模式:内管的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小于等于第七温度,且人体舒适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环境温度小于第八温度;人体舒适度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第四阈值,且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八温度;在空调进入环绕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扫风叶片以第一风速对热源区域进行扫风,以及以第二风速对非热源区域进行扫风,其中,如果导风板进行导风,则控制导风板进行导风;如果导风板不进行导风,则控制空调的导风板的位置为第三位置。可选的,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模块用于:在人体舒适度与环境温度满足以下任意一种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风随人模式:内管的温度大于第七温度,并且环境温度小于第八温度;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八温度,并且人体舒适度小于第四阈值;在空调进入风随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扫风叶片以第三风速对存在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进行扫风,其中,如果导风板进行导风,则控制导风板在第三位置至第五位置间进行导风;如果导风板不进行导风,则控制空调的导风板的位置为第四位置。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其中,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内是否存在目标对象,其中,如果第一区域内不存在目标对象,并且第二区域内存在目标对象,控制第一区域内的扫风速度与第二区域内的扫风速度相同;如果第一区域内存在目标对象,并且第二区域内不存在目标对象,控制第二区域内的扫风速度与第一区域内的扫风速度相同;如果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存在目标对象,或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不存在目标对象,控制第一区域的扫风叶片独立控制第一区域内的扫风风速,以及控制第二区域的扫风叶片独立控制第二区域内的扫风速度。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第一获取模块以及第四确定模块。其中,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目标对象的参数和所述环境参数确定所述每个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所述目标对象的数量;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数量以及所述每个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确定所述人体舒适度的平均值,其中,所述人体舒适度的平均值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可选的,控制空调的装置还包括:划分模块、统计模块以及第五确定模块。其中,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多个子区域内的每个子区域的活动频率;第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每个子区域的活动频率对所述多个子区域分类,得到分类区域,其中,所述分类区域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活动频繁的程度由高到低分为:第一分类区域、第二分类区域、第三分类区域和第四分类区域。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第二检测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以及第二控制模块。其中,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目标区域内是否存在所述目标对象;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不存在所述目标对象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所述无人模式;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进入所述无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的导风板在所述导风板的最大位置和最小位置之间进行导风,控制所述空调的扫风叶片以第一风速在在所述第一分类区域内进行扫风,以第三风速在所述第二分类区域内进行扫风,以第二风速在所述第三分类区域以及所述第四分类区域内进行扫风。实施例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的系统实施例。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空调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系统包括:传感器1001以及处理器1003。其中,传感器1001,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处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参数,目标对象的参数至少包括如下之一: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和与目标对象相对应的温度;处理器1003,与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并控制空调进入所选择的送风模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环境参数至少包括如下之一: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温度和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湿度。其中,上述目标区域为空调所能对其进行送风的区域。此外,该空调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到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温度,安装在空调内的湿度传感器可以获取到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湿度。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也可以集成为温湿度传感器,即可同时检测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湿度和环境温度。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对象可以为人或具有热源的其他生物,安装在空调上的红外人感设备可以将目标区域分为热源区域和非热源区域,并能检测到热源区域内目标对象的活动区域,并对目标对象所在的活动区域进行更细节的划分。此外,红外人感设备还能识别出人体表面温度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并根据人体表面温度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计算出每一个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pmv。此外,上述送风模式至少包括如下之一:风避人模式、环绕风模式、风随人模式和无人模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在空调上的温湿度传感器获取到空调所控制区域内的环境湿度和环境温度,同时安装在空调上的红外人感设备获取到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以及与目标对象相对应的人体表面温度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由上可知,通过传感器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处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参数,处理器根据环境参数以及目标对象的参数选择对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调进入所选择的送风模式,其中,目标对象的参数至少包括如下之一: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和与目标对象相对应的温度。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获取了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处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对象的参数,因此,可以根据目标区域内目标对象的需求来控制空调送风,并且,由于获取到了目标对象所在的具体区域,因此,可以仅针对目标对象所在的区域进行送风,从而达到了节省能源的目的,此外,本申请还达到了对目标对象的活动区域进行分区送风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空调多样化送风,提高人体舒适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解决了现有的空调送风模式单一,无法按需送风的技术问题。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传感器包括:红外人感设备、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其中,红外人感设备,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参数;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湿度。需要说明的是,红外人感设备用于识别目标区域内的热源。具体的,图3示出了一种可选的红外人感设备区分热源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红外人感设备可区分热源及非热源。在图3中,以θ(即θ1a,θ2a,θ3a,θ1b,θ2b,θ3b)表示人体(即目标对象)活动区域的角度。由图3可知,[θ1a,θ1b]为热源所在角度区域的上下限,[θ1b,θ2a]则表示非热源所在角度区域的上下限。此外,红外人感设备还用于确定目标对象的活动区域。具体的,图4示出了一种可选的红外人感设备区分活动区域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红外人感设备的水平有效检测角度为120°,红外人感设备还用于对红外人感设备的检测区域进行划分,得到至少一个检测子区域。以中轴线为分界线,将待检测区域(即目标区域)分为左右两个大区域,每隔10°分为一个小区域,左侧区域分为l-1、l-2、l-3、l-4、l-5以及l-6六个区域,右侧区域分为r-1、r-2、r-3、r-4、r-5以及r-6六个区域,一共划分为12个小区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红外人感设备还用于确定至少一个检测子区域内目标对象的活动频次,并根据目标对象的活动频次进行目标对象的活动区域的划分。具体的,红外人感设备能够统计出各小区域中目标对象的活动频次,并依照频次占比的多少,将人体频繁活动区域记为ⅰ区,人体较少活动区域记为ⅱ区,人体极少活动区域记为ⅲ区,无人体活动区域记为ⅳ区。另外,红外人感设备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表面温度以及目标对象的辐射温度。其中,红外人感设备具备通过对人体表面温度t人体表面温度i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t辐射温度计算出每一个人的舒适度感觉pmvi,房间内(即目标区域内)人体平均舒适度水平取值为房间内所有人员舒适度pmv的算术平均值,即pmv值的热感觉含义如表2中所示。表2pmv热感觉3热2暖1温0舒适-1凉-2冷-3寒其中,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目标对象的人体舒适度pmv:pmv=[0.303exp(-0.036m)+0.028]×l其中,l=(m-l)-3.05×10-3[5.733-6.99(m-w)-pa]-0.42[(m-w)-58.15]-1.7×10-5m(5.867-pa)-0.0014m(34-ta)-3.96×10-8fcl[(tcl+273)4-(tr+273)4]-fclhc(tcl-ta)需要说明的是,m为新陈代谢量,w/m2,;w为对外做功量,w/m2,在房间内休息时,一般视作不对外做工;pa为水蒸气分压力,与相对湿度有关,pa;ta为空气温度,℃;fcl为穿衣面积系数,由服装热阻icl决定;tcl为衣服外表面温度,即专利中所述的t人体表面温度i,℃;tr为平均辐射温度,℃;hc为对流换热系数,w/m2·℃。可选的,控制空调的系统还包括:导风板以及扫风叶片。其中,导风板,用于确定空调的出风角度;扫风叶片,用于确定空调所输出的风所能达到的区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空调处于某个的送风模式时,处理器控制导风板的定格位置以及扫风叶片的扫风速度,进而控制空调的送风量。具体的,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并且,空调的送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如果用户设定了上下导风,则空调的导风板在位置1至位置2间进行上下摆动。此外,空调开机时,默认导风板的定格位置为位置1,也可由用户导风板的设定格位置,扫风叶片在左右极限位置进行左右扫风。如果空调的送风模式为环绕风模式,并且用户设定了上下导风,则导风板在极限位置上下摆动,并且扫风叶片在非热源区内以正常扫风速度的0.5倍进行左右扫风,在热源区内以正常扫风速度的2倍进行左右扫风。如果空调的送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当用户设定了上下导风时,导风板在位置3至位置5间上下摆动,开机默认为定格至位置4,或以用户设定定格为准,扫风叶片以检测到的人体活动范围[θmin-δθ,θmax+δθ]按正常扫风速度进行左右扫风。此外,当红外人感检测到房间内无人时,空调送风进入无人模式,此时导风板默认状态为在极限位置上下导风,也可以用户设定的定格为准,扫风叶片在ⅰ区内以0.5倍正常扫风速度扫风,在ⅱ区内以1倍正常扫风速度扫风,在ⅲ区或ⅳ区内以2倍正常扫风速度扫风。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处于制热模式。如果空调的送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导风板定格至位置5,开机默认为定格至位置5,或以用户设定定格为准,扫风叶片在左右极限位置进行左右扫风。如果空调的送风模式为环绕风模式,当用户设定了上下导风时,导风板在极限位置上下摆动,开机默认为定格至位置3,或以用户设定定格位置为准,扫风叶片在非热源区内以正常扫风速度的0.5倍进行左右扫风,在热源区内以正常扫风速度的2倍进行左右扫风。如果空调的送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当用户设定了上下导风时,导风板在位置3至位置5间上下摆动,开机默认为定格至位置4,或以用户设定定格为准,扫风叶片以检测到的人体活动范围[θmin-δθ,θmax+δθ]按正常扫风速度进行左右扫风。此外,当红外人感检测到房间内无人时,空调送风进入无人模式,此时导风板默认状态为在极限位置上下导风,也可以用户设定的定格为准,扫风叶片在ⅰ区内以0.5倍正常扫风速度扫风,在ⅱ区内以1倍正常扫风速度扫风,在ⅲ区或ⅳ区内以2倍正常扫风速度扫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控制空调的系统。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程序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空调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空调的方法。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