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951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加热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锅炉。



背景技术:

燃烧式加热炉通常是在炉体内设有燃烧室,并与燃烧室连接有烟道凸伸出所述炉体外,通过对燃烧室内加入燃料达到对炉体内的水进行加热。但是现有的加热炉对燃烧室内加入燃烧料燃烧时,通常燃烧室内的火焰直接通过烟道冒出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对燃料的利用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锅炉,其通过设置于炉体外表面并与烟道连接的回火道对热量进行循环再利用,对炉体内的水进行二次加热,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达到了节能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节能锅炉,包括炉体、燃烧室、烟道和回火道,所述燃烧室设于所述炉体内,所述烟道的一端设置于炉体内且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烟道的另一端凸伸出所述炉体的上端,所述回火道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外表面,且回火道的一端与所述烟道的上端连通,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下端并设有出口,所述回火道外侧设有固定于炉体外围的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回火道从上至下设计为三回程线路均匀的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外表面,其中,所述回火道包括第一回火道、第二回火道和第三回火道,且第一回火道、第二回火道和第三回火道均匀的竖向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外表面,且第一回火道的上端与所述烟道的上端连通,第一回火道与第二回火道的下端通过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回火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回火道的上端通过连接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三回火道的下端与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下端的出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回火道从上至下设计为四回程线路均匀的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回火道从上至下呈环形阶梯状结构均匀的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外表面,且回火道的上端与所述烟道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下端的出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回火道从上至下呈螺旋状结构均匀的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外表面,且回火道的上端与所述烟道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下端的出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内可装设水,且保温层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炉体的上端设有回火保温盖,所述炉体上端分别设有进口和蒸汽出口以及设置于炉体下端的出口。

优选的,所述回火保温盖上设有可开关的清洁门,所述回火道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上述可开关的清洁门。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内可装草木灰或碳灰,达到保温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炉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燃料进料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高效节能锅炉通过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外表面并与烟道连通的回火道,利用回火温度对炉体进而二次加热和保温的作用,且所述回火道外侧设有固定于炉体外围的保温层,因此所述回火道的设置不仅用于对炉体进行二次加热,同时对保温层内的水进行加热,提高回收热能的利用率,使本发明的锅炉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同时,所述回火保温盖上和回火道的上下两端设有可开关的清洁门,因此,可通过人工打开所述清洁门从回火保温盖处用刷子对回火道进行清理,并从回火道下方的清洁门处对灰尘进行清理,避免了灰尘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高效节能锅炉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一种高效节能锅炉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炉体展开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炉体—1、进口—1a、蒸汽出口—1b、燃料进料口—1c、燃烧室—2、烟道—3、回火道—4、第一回火道—4a、第二回火道—4b、第三回火道—4c、连接通道—4d、出口—5、保温层—6、进水口—6a、出水口—6b、回火保温盖—7、清洁门—8。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高效节能锅炉,包括炉体1、燃烧室2、烟道3和回火道4。所述燃烧室2设于所述炉体1内,所述烟道3的一端设置于炉体1内且与所述燃烧室2连通,烟道3的另一端凸伸出所述炉体1的上端。所述回火道4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外表面,利用回火温度对炉体1进而二次加热和保温的作用,且回火道4的一端与所述烟道3的上端连通,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下端并设有出口5,可起到清理燃烧灰尘的作用。所述回火道4外侧设有固定于炉体1外围的保温层6,且保温层6内设有待加热水,因此所述回火道4的设置不仅用于对炉体1进行二次加热。

在本申请中,包覆于所述炉体1外的回火道4的尺寸大小可根据实际炉体1的大小确定,其可包覆于所述炉体1外表面的2/3的面积大小,可提高回火的热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6内可装草木灰或碳灰,达到保温的效果。所述保温层6内也可装设水,且保温层6上分别设有进水口6a和出水口6b,所述炉体1的上端设有回火保温盖7,所述炉体1上端分别设有进口1a和蒸汽出口1b以及设置于炉体1下端的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回火保温盖7上设有可开关的清洁门8,所述回火道4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上述可开关的清洁门8,因此,可通过人工打开所述清洁门8从回火保温盖7处用刷子对回火道4进行清理,并从回火道4下方的清洁门8处对灰尘进行清理。

所述炉体1上开设有与所述燃烧室2连通的燃料进料口1c。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实施例1中,所述回火道4从上至下设计为三回程线路均匀的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外表面。其中,所述回火道4包括第一回火道4a、第二回火道4b和第三回火道4c,且第一回火道4a、第二回火道4b和第三回火道4c均匀的竖向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外表面。且第一回火道4a的上端与所述烟道3的上端连通,第一回火道4a与第二回火道4b的下端通过连接通道4d连通,所述第二回火道4b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回火道4c的上端通过连接通道4d连通,且所述第三回火道4c的下端与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下端的出口5连通。

实施例2中,所述回火道4从上至下设计为四回程线路均匀的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外表面。

请参阅图5,实施例3中,所述回火道4从上至下呈环形阶梯状结构均匀的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外表面,且回火道4的上端与所述烟道3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下端的出口5连通。

请参阅图6,实施例4中,所述回火道4从上至下呈螺旋状结构均匀的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外表面,且回火道4的上端与所述烟道3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下端的出口5连通。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高效节能锅炉通过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外表面并与烟道3连通的回火道4,利用回火温度对炉体1进而二次加热和保温的作用,且所述回火道4外侧设有固定于炉体1外围的保温层6,因此所述回火道4的设置不仅用于对炉体1进行二次加热,同时对保温层6内的水进行加热,提高回收热能的利用率,使本发明的锅炉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