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管式高效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0014发布日期:2019-07-03 03:41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管式高效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体管式高效换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使换热器的使用范围也随之逐渐扩大,目前换热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制药、能源等应用领域,通过流体将高温气体、流体等进行冷却处理,市场上现有的管式换热器因其在换热过程中其冷却水对热气的作用不均匀,使一些局部热气流体无法被及时冷却,导致管式光热器换热效果低,现有的管式换热器因其不具备移动功能,导致机器设备在移动、搬运过程中变得十分麻烦,同时不具备对其内部温度的检测功能,导致管式换热器内部经常因热量的堆积,造成其内部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管式高效换热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管式换热器因其在换热过程中其冷却水对热气的作用不均匀,导致管式光热器换热效果低,不具备移动功能,导致机器设备在移动、搬运过程中变得十分麻烦,不具备对其内部温度的检测功能,导致管式换热器内部经常因热量的堆积,造成其内部设备的损坏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管式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管道、热气进口、电磁开关阀、碳化硅板、换热水箱、增压泵、换热直管、折流蛇形管、温度监测仪、散热风机、进风口、逆变器、plc控制器、控制开关、废气排出口、布气板、过滤层、出气口、支撑底座、电源箱、移动轮和制动器,所述换热管道左侧中部开设有热气进口,所述热气进口上方设置有电磁开关阀,所述热气进口右侧设置有碳化硅板,所述碳化硅板右侧设置有换热水箱,所述换热水箱内部设置有增压泵,所述换热水箱右侧设置有换热直管,所述换热直管内侧设置有折流蛇形管,所述折流蛇形管上方设置有温度监测仪,所述温度监测仪左侧上方设置有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左侧设置有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左侧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左侧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折流蛇形管右侧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右侧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换热管道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右侧设置有电源箱,所述支撑底座下方设置有移动轮,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电源箱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增压泵、温度监测仪和散热风机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温度监测仪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和电磁开关阀的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机下方开设有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折流蛇形管右侧下方开设有废气排出口。

优选的,所述折流蛇形管右侧设置有布气板。

优选的,所述移动轮外侧设置有制动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碳化硅板可以抵抗进入的热量对其造成的冲击,避免其他设备造成损坏;设置有折流蛇形管提高了冷却水对热量流体的冷却效果,使其受冷更加均匀;设置有温度监测仪能防止内部温度过高造成设备的损坏;设置有散热风机进一步提高了管式换热器对热量流体的冷却效果;设置有过滤层能够防止气体中掺杂的有害气体直接排出;设置有移动轮使管式换热器在移动搬运等过程中变得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移动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换热管道;2、热气进口;3、电磁开关阀;4、碳化硅板;5、换热水箱;6、增压泵;7、换热直管;8、折流蛇形管;9、温度监测仪;10、散热风机;11、进风口;12、逆变器;13、plc控制器;14、控制开关;15、废气排出口;16、布气板;17、过滤层;18、出气口;19、支撑底座;20、电源箱;21、移动轮;22、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体管式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管道1、热气进口2、电磁开关阀3、碳化硅板4、换热水箱5、增压泵6、换热直管7、折流蛇形管8、温度监测仪9、散热风机10、进风口11、逆变器12、plc控制器13、控制开关14、废气排出口15、布气板16、过滤层17、出气口18、支撑底座19、电源箱20、移动轮21和制动器22,换热管道1左侧中部开设有热气进口2,热气进口2上方设置有电磁开关阀3,热气进口2右侧设置有碳化硅板4,碳化硅板4右侧设置有换热水箱5,换热水箱5内部设置有增压泵6,换热水箱5右侧设置有换热直管7,换热直管7内侧设置有折流蛇形管8,折流蛇形管8上方设置有温度监测仪9,温度监测仪9左侧上方设置有散热风机10,散热风机10左侧设置有逆变器12,逆变器12左侧设置有plc控制器13,plc控制器13左侧设置有控制开关14,折流蛇形管8右侧设置有过滤层17,过滤层17右侧开设有出气口18,换热管道1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19,支撑底座19右侧设置有电源箱20,支撑底座19下方设置有移动轮21,控制开关14的输入端与电源箱2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增压泵6、温度监测仪9和散热风机10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1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13的输入端与温度监测仪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逆变器12和电磁开关阀3的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1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为了便于冷气等的进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散热风机10下方开设有进风口11。

为了便于换热管道1内部残留的废气等及时排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折流蛇形管8右侧下方开设有废气排出口15。

为了使换热后的气体更均匀的流动到过滤层17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折流蛇形管8右侧设置有布气板16。

为了使换热管道1在换热过程中其底部更加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移动轮21外侧设置有制动器2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待冷却的热量流体通过热气进口2进入到换热管道1的内部,碳化硅板4可以防止热量流体进入时,其附带的热冲击力对管道内部构件造成损坏的现象,打开电源开关14,换热水箱5内部的冷却水便会通过增压泵6的作用使其流入到换热直管7和折流蛇形管8内将进入的热量流体等进行高效冷却,同时散热风机10也会将其产生的冷风通过进风口11流入到换热管道1内,进一步提高对热量流体的换热处理,温度监测仪9可以检测换热过程中换热管道1内部的温度,当其内部温度值超过换热管道1最大承受温度值时,温度监测仪9可以将这一信息及时传递至plc控制器13,plc控制器13便会接通逆变器12与电磁开关阀3之间连接的电路,电磁开关阀3关闭,停止外接热量流体的继续进入,换热之后的冷却的热量流体最后通过过滤层17由出气口18排出,被过滤的有害气体最后通过废气排出口15排出,换热结束后再通过移动轮21将设备进行移动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