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662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能效指标是决定空调器的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空调器内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直接影响空调器的能效,若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升,则空调器的能效也会随之提升。

为了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在相关技术中,提出增大空调器的进风口的进风面积,但是进风面积增大会影响空气气流的流通均匀性,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升不明显。在相关技术中,提出采用弧形蒸发器增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虽然弧形蒸发器可以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但是弧形蒸发器的生产成本较高,且通用性差,从而增大了空调器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设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前面板和面框,所述前面板设在所述面框上,所述面框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前面板和/或所述面框上设有出风口;室内风机,所述室内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室内风机之间,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前部换热部分、中部换热部分和后部换热部分,所述前部换热部分位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室内风机之间,所述中部换热部分位于所述前部换热部分和所述后部换热部分之间;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定位在所述前部换热部分和所述中部换热部分之间,所述导流板沿所述室内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部分和与所述第一导流部分相连的第二导流部分,所述第一导流部分朝向所述中部换热部分的顶部延伸,所述第二导流部分位于所述前部换热部分的前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导流板,导流板可以引导空气气流流通至室内换热器的高换热效率区域,由此可以增大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升空调器的能效,还可以使换热气流的温度更加均匀,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板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部分上设有钩设在所述中部换热部分的换热管上的第一卡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部分上设有钩设在所述前部换热部分的换热管上的第二卡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部换热部分包括前排换热管,所述第一导流部分的顶端与所述前排换热管中的第二高度的换热管之间的竖向距离为d,所述第一导流部分的顶端与所述前排换热管中的第二高度的换热管之间的水平距离为h,其中f=h/d,1/2≤f≤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流部分的自由端面与所述中部换热部分的顶表面垂直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部分和所述第二导流部分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中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可以引导空气气流流通至室内换热器的高换热效率区域,由此可以增大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升空调器的能效,还可以使换热气流的温度更加均匀,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板与室内换热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室内换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室内换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所示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速比测试点在室内换热器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每个测试点的风速比的坐标分布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机壳1,面框11,前面板12,出风口13,

室内风机2,

室内换热器3,

前部换热部分31,第一翅片31a,第一换热管31b,

中部换热部分32,第二翅片32a,第二换热管32b,

后部换热部分33,第三翅片33a,第三换热管33b,

导流板4,

第一导流部分41,第一卡钩411,卡持部411a,

第二导流部分42,第二卡钩422,配合部422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可以用于调节室内的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室内风机2、室内换热器3和导流板4。

如图1-图3、图5所示,机壳1可以包括前面板12和面框11。其中,前面板12设在面框11上,面框11上设有进风口,前面板12和/或面框11上设有出风口13。具体而言,可以在前面板12上设置出风口13,也可以在面框11上设置出风口13,也可以在前面板12和面框11上同时设置出风口13,由此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同时朝向多个方向吹风,提升送风效率。

如图2-图3、图5所示,室内风机2和室内换热器3同时设在机壳1内,其中室内换热器3可以位于进风口和室内风机2之间,由此可以提升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具体而言,当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室内风机2可以引导室内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到机壳1内。由于室内换热器3设在进风口和室内风机2之间,由此可以减小空气气流的流通距离,使空气气流与室内换热器3进行充分接触,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换热效率。空气气流与室内换热器3换热完成后转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可以通过出风口13进入到室内空间,由此可以实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如图2-图3、图5所示,室内换热器3可以包括前部换热部分31、中部换热部分32和后部换热部分33,前部换热部分31位于前面板12和室内风机2之间,中部换热部分32位于前部换热部分31和后部换热部分33之间。具体而言,前部换热部分31、中部换热部分32和后部换热部分33可以围绕室内风机2的进风侧设置,由此可以增大室内换热器3与空气气流的接触面积、提升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面积。其中,可以根据空气气流的流通方向将前部换热部分31、中部换热部分32和后部换热部分33设置成不同的倾斜角度,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大室内换热器3与空气气流的接触面积。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前部换热部分31包括多个第一翅片31a和多个第一换热管31b,多个第一翅片31a在前部换热部分3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一换热管31b设在多个第一翅片31a的内侧,多个第一翅片31a可以增大前部换热部分31的换热面积。中部换热部分32的一端与前部换热部分31连接,中部换热部分32与前部换热部分31的倾斜角度不同。中部换热部分32包括多个第二翅片32a和多个第二换热管32b,多个第二翅片32a在中部换热部分32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二换热管32b设在多个第二翅片32a的内侧,多个第二翅片32a可以增大中部换热部分32的换热面积。中部换热部分32的另一端与后部换热部分33连接,后部换热部分33与中部换热部分32和前部换热部分31的倾斜角度均不相同。后部换热部分33包括多个第三翅片33a和多个第三换热管33b,多个第三翅片33a在后部换热部分33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三换热管33b设在多个第三翅片33a的内侧,多个第三翅片33a可以增大后部换热部分33的换热面积。由此,通过上述设计,多个第一翅片31a、多个第二翅片32a和多个第三翅片33a的延伸方向不同,可以增大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面积,进而可以增大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提升空调器的能效。

如图2-图5所示,导流板4可以定位在前部换热部分31和中部换热部分32之间,导流板4可以沿室内换热器3的长度方向延伸,导流板4可以包括第一导流部分41和与第一导流部分41相连的第二导流部分42,其中第一导流部分41朝向中部换热部分32的顶部延伸,第二导流部分42位于前部换热部分31的前侧。

具体而言,第一导流部分41可以设在第二导流部分42的上端,导流板4可以起到引导空气气流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装配和防止冷媒泄露,在前部换热部分31与中部换热部分32的连接处设置的第一换热管31b和第二换热管32b的数量较少,因此前部换热部分31与中部换热部分32的连接处的换热效率较低,即为低换热效率区域。但是,前部换热部分31与中部换热部分32的连接处与进风口正对,大量的空气气流与前部换热部分31与中部换热部分32的连接处进行换热,由此大大降低了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

通过将导流板4设置在前部换热部分31与中部换热部分32的连接处,第一导流部分41和第二导流部分42可以将高速的空气气流引导至高换热效率区域(换热管数量分布密度大的区域)。例如,如图2所示,a区域为低换热效率区域,b区域、c区域和d区域均为高换热效率区域。第一导流部分41可以将空气气流引导至c区域和d区域,第二导流部分42可以将空气气流引导至b区域,由此可以提升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的能效。

可选地,导流板4可以设置成塑料件,塑料材料价格比较便宜,可以降低导流板4的加工成本。可选地,导流板4也可以设置成金属件,金属材料的结构牢固性比较好,可以延长导流板4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导流板4可以为铝材料件,铝材料比较柔软,可以方便导流板4的加工和安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设置导流板4,导流板4可以引导空气气流流通至室内换热器3的高换热效率区域,由此可以增大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提升空调器的能效,还可以使换热气流的温度更加均匀,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导流板4可拆卸地设在室内换热器3上,由此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灵活性。可选地,导流板4可以采用卡扣配合、插接配合等方式与室内换热器3连接在一起,由此可以方便导流板4的安装和拆卸。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导流板4固定连接在室内换热器3上,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设置。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部分41上可以设有钩设在中部换热部分32的换热管上的第一卡钩411,由此可以使导流板4与室内换热器3的装配结构更加简单、方便安装。例如,可以在中部换热部分32上的第二翅片32a上设置第一装配孔(图中未示出),第一卡钩411上可以设有弧形的卡持部411a。当导流板4与室内换热器3装配时,第一卡钩411穿过第一装配孔伸入到第二翅片32a的内侧,卡持部411a可以钩设于第二换热管32b上,由此可以将导流板4与室内换热器3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第二导流部分42上可以设有钩设在前部换热部分31的换热管上的第二卡钩422,由此可以提升导流板4与室内换热器3的配合结构的牢固性。例如,可以在第一翅片31a上设置第二装配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卡钩422上可以设有弧形的配合部422a。当导流板4与室内换热器3装配时,第一卡钩411穿过第一装配孔伸入到第二翅片32a的内侧,卡持部411a可以钩设于第二换热管32b上,第二卡钩422可以穿过第二装配孔伸入到第一翅片31a的内侧,配合部422a可以钩设于第一换热管31b上,由此,可以将导流板4与室内换热器3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可以将第一导流部分41和第二导流部分42设置成一体成型件,由此可以提升导流板4与室内换热器3之间的装配效率。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第一导流部分41和第二导流部分42设置成分体件,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选择设置。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前部换热部分31可以包括前排换热管,第一导流部分41的顶端与前排换热管中的第二高度的换热管之间的竖向距离为d,第一导流部分41的顶端与前排换热管中的第二高度的换热管之间的水平距离为h,其中f=h/d,1/2≤f≤1,由此可以增大室内换热器3表面的风速比,可以使换热气流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具体而言,前排换热管即为位于前排的第一换热管31b,前排换热管中的第二高度的第一换热管31b的下方为高换热效率区域,第一导流部分41的顶端和前排换热管中的第二高度的第一换热管31b之间的区域为低换热效率区域。其中,当1/2≤f≤1时,可以将大部分空气气流引导至高换热效率区域,增大空气气流的风速比。其中,风速比=室内换热器3的表面上每个位置的风速值/空气气流的最大风速值,导流板4可以增大室内换热器3表面的各个位置的风速比,由此可以减小室内换热器3的表面上的每个位置的空气气流与进风口处的空气气流之间的速度差,从而可以使空气气流均匀地流向室内换热器3,由此可以提升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的能效。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部分41的自由端面与中部换热部分32的顶表面可以垂直设置,由此可以提升导流板4的导流效果。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导流部分41在从下往上的方向向右倾斜延伸,中部换热部分32的顶表面可以在从下往上的方向向左倾斜延伸,第一导流部分41的延伸方向与中部换热部分32的顶表面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由此可以增大空气气流的风速比。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导流部分41的自由端面的延伸方向不限于此,可以根据进风口的空气气流的风速大小灵活调节第一导流部分41的自由端面的延伸方向,只要能够提升空气气流的风速比即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内机100中设有导流板4,导流板4可以引导空气气流流通至室内换热器3的高换热效率区域,由此可以增大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提升空调器的能效,还可以使换热气流的温度更加均匀,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下面参照图3-图6,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值得理解的是,下面描述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室内风机2、室内换热器3和导流板4。

如图3-图5所示,机壳1包括前面板12和面框11。其中,前面板12设在面框11上,面框11上设有进风口,前面板12上设有出风口13。室内风机2和室内换热器3同时设在机壳1内,室内换热器3位于进风口和室内风机2之间。

如图3、图5所示,室内换热器3包括前部换热部分31、中部换热部分32和后部换热部分33,前部换热部分31位于前面板12和室内风机2之间,中部换热部分32位于前部换热部分31和后部换热部分33之间。前部换热部分31包括多个第一翅片31a和多个第一换热管31b,多个第一翅片31a在前部换热部分3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一换热管31b设在多个第一翅片31a的内侧,多个第一翅片31a可以增大前部换热部分31的换热面积。中部换热部分32的一端与前部换热部分31连接,中部换热部分32与前部换热部分31的倾斜角度不同。中部换热部分32包括多个第二翅片32a和多个第二换热管32b,多个第二翅片32a在中部换热部分32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二换热管32b设在多个第二翅片32a的内侧,多个第二翅片32a可以增大中部换热部分32的换热面积。中部换热部分32的另一端与后部换热部分33连接,后部换热部分33与中部换热部分32和前部换热部分31的倾斜角度均不相同,后部换热部分33包括多个第三翅片33a和多个第三换热管33b,多个第三翅片33a在后部换热部分33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三换热管33b设在多个第三翅片33a的内侧,多个第三翅片33a可以增大后部换热部分33的换热面积。

如图3-图5所示,导流板4定位在前部换热部分31和中部换热部分32之间,导流板4沿室内换热器3的长度方向延伸。导流板4包括第一导流部分41和与第一导流部分41相连的第二导流部分42,第一导流部分41和第二导流部分42为一体成型件。其中第一导流部分41朝向中部换热部分32的顶部延伸,第二导流部分42位于前部换热部分31的前侧。第一导流部分41上设有钩设在中部换热部分32的换热管上的第一卡钩411,第一卡钩411上设有弧形的卡持部411a。中部换热部分32上的第二翅片32a上设有第一装配孔(图中未示出),第一卡钩411穿过第一装配孔伸入到第二翅片32a的内侧,卡持部411a钩设于第二换热管32b上。

第二导流部分42位于第一导流部分41的下端,第二导流部分42上设有钩设在前部换热部分31的换热管上的第二卡钩422,第二卡钩422上设有弧形的配合部422a。第一翅片31a上设有第二装配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卡钩422穿过第二装配孔伸入到第一翅片31a的内侧,配合部422a钩设于第一换热管31b上。

如图5所示,第一导流部分41的顶端与前排的第一换热管31b中的第二高度的第一换热管31b之间的竖向距离为d,第一导流部分41的顶端与前排的第一换热管31b中的第二高度的第一换热管31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h,其中f=h/d,f=1。分别在室内换热器3上选取21个点,将空调室内机100调节至一定的送风模式,分别测试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这21个点处的风速和风速比。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

然后,将导流板4从室内换热器3上拆卸下来,将空调室内机100调节至相同的送风模式,然后再依次测试21个点处的风速和风速比,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

如图6所示,根据上述两组数据做出风速比随测试点的分布坐标图。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当室内换热器3上设置导流板4时,测试点1-15、测试点20-21处的风速比增大,测试点16-19处的风速比减小。由于测试点16-19位于前部换热部分31和中部换热部分32的连接处,即为低换热功率区域,风速比的减小对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影响很小,而测试点1-15、测试点20-21处于高换热功率区域,从而可以大大提升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

综上,当室内换热器3中设置导流板4时,可以增大室内换热器3表面的风速比,提升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的能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