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铝发热体及其铝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2204阅读:17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串铝发热体及其铝片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串铝发热体及其铝片结构。



背景技术:

串铝发热体是发热体的一种,应用于取暖器中。串铝发热体中的发热管通电发热,热量传导至热辐射体中,由热辐射体上的铝片将热量发散,从而加热空气。现有的串铝发热体的铝片是直接通过铝片和发热管之间的配合固定的,该种结构不稳定,铝片容易松动,影响热传导,造成热损耗大,热利用率低,且使用时噪声大,不适用于晚上睡觉时使用,还有现有结构的铝片对加热管的包裹不完全,加热管与铝片的热传导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串铝发热体及其铝片结构,结构稳定,且凸圈完全包裹发热管,铝片与发热管之间的热传导率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串铝发热体,包括发热管和热辐射体,热辐射体由相互平行的多片铝片组成,铝片上设有通孔,发热管穿插于通孔中,所述通孔的边沿设有凸圈,凸圈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大径部和小径部以变径阶梯面连接,大径部与铝片连接,相邻铝片间通过一铝片的小径部插入另一铝片的大径部而串接,且小径部的端面抵于变径阶梯面上。

所述大径部、小径部和变径阶梯面为一体成型。

所述凸圈与铝片为一体成型,凸圈和通孔为冲压成型。

所述小径部的内壁紧贴于发热管的外壁。

所述发热管的数量为1-4根,各铝片上均设有与发热管对应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中相邻铝片间通过一铝片的小径部插入另一铝片的大径部而串接,铝片间的连接稳定,使得结构更为稳定可靠,有效降低运行噪音,凸圈完全包裹发热管,铝片与发热管之间的热传导率高。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串铝发热体的铝片结构,包括铝片,铝片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边沿设有凸圈,凸圈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大径部和小径部以变径阶梯面连接,大径部与铝片连接。

所述大径部、小径部和变径阶梯面为一体成型。

所述凸圈与铝片为一体成型,凸圈和通孔为冲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凸圈设有大径部和小径部,使得多个铝片连接时可通过一铝片的小径部插入另一铝片的大径部,连接更为稳定可靠,且多个铝片的凸圈连接形成长管,对发热管的包裹性好,提升铝片与发热管间的热传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零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铝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铝片,11-通孔,12-凸圈,121-大径部,122-小径部,123-变径阶梯,2-发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串铝发热体,包括发热管2和热辐射体,热辐射体由相互平行的多片铝片1组成,铝片1上设有通孔11,发热管2穿插于通孔11中。发热管2的数量为1-4根,各铝片1上均设有与发热管2对应的通孔11。通孔11的边沿设有凸圈12,凸圈12包括大径部121和小径部122,大径部121和小径部122以变径阶梯面123连接,大径部121与铝片1连接。相邻铝片1间通过一铝片的小径部122插入另一铝片的大径部121而串接,且小径部122的端面抵于变径阶梯面123上。凸圈12不仅起到间隔相邻铝片1之间的间距,还使得相邻铝片1之间的连接更稳定。

为便于制造,大径部121、小径部122和变径阶梯面123为一体成型。凸圈12与铝片1为一体成型,凸圈12和通孔11为冲压成型。小径部122的内壁紧贴于发热管2的外壁,铝片1与发热管2之间的热传导更佳。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发热管2接通电源发热,发热管2的热量经凸圈12传递至铝片1,铝片1将热量发散辐射出去,从而将空气加热。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一种串铝发热体的铝片结构,包括铝片1,铝片1上设有通孔11,通孔11的边沿设有凸圈12。凸圈12包括大径部121和小径部122,大径部121和小径部122以变径阶梯面123连接,大径部121与铝片1连接。大径部121、小径部122和变径阶梯面123为一体成型。凸圈12与铝片1为一体成型,凸圈12和通孔11为冲压成型。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现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