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桥式蓄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834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热桥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以及

相变蓄能单元(6),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包括热桥结构和容纳在所述热桥结构内的相变储热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桥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桥结构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网状结构集成体,其孔隙尺寸在纳米级至毫米级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桥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所述相变蓄能单元(6)蓄能与释能的第一热交换通道(3)和第二热交换通道(4),所述第一热交换通道(3)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通道(4)贯穿所述相变蓄能单元(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桥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微分换热器(5),所述微分换热器(5)由所述相变蓄能单元(6)包覆,且所述第一热交换通道(3)和第二热交换通道(4)贯穿所述微分换热器(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桥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分换热器(5)内,所述第一热交换通道(3)和第二热交换通道(4)为多个微分流道,每个微分流道的当量直径在0.5mm至1.2mm的范围内,壁厚在0.1mm至0.5mm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桥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分换热器(5)的外表面设置有翅片,且所述翅片接触所述相变储热材料和/或所述热桥结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桥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热材料为膨胀石墨和/或石墨烯。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桥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和所述相变蓄能单元(6)之间设置两个隔热层(2),其中,临近所述相变蓄能单元(6)的隔热层(2)为聚氨酯发泡层,且所述聚氨酯发泡层的厚度在0.1-20mm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桥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和所述相变蓄能单元(6)之间设置两个隔热层(2),其中,临近所述相变蓄能单元(6)的隔热层(2)为气凝胶层,且所述气凝胶层的厚度在0.1-20mm的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桥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热交换通道(3)和第二热交换通道(4)的入口和出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