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暖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2686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新型水暖锅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暖锅炉。



背景技术:

中国的部分地区冬天比较寒冷,一般采用水暖锅炉供热,现有水暖锅炉是对圆管中的水进行加热,然后输送到供暖管线中供热。

传统的水暖锅炉通过燃烧室内燃煤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炉壁的传导使炉体内的水受热,再将热水输送到供暖管线中供热。还有一些水暖锅炉增添流经加热腔的烟管提高受热面积,烟管在加热腔内上下迂回或者盘旋几次后再通往外界大气。

传统的水暖锅炉受热面太小,燃煤所产生的热量只有一小部分被炉壁传导利用,绝大部分随烟气排放至空中,热能的利用率非常低。增加了烟管的水暖锅炉,其热能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但是烟管分布不合理,增加了水暖锅炉的体积,需要占用更多空间;烟管的数量和长度均不够,水的受热面积没有尽可能的达到最大化,热能的利用率提升不大。加热室没有设置增加受热面积的水管,水温提升所需的时间较长。清除碳渣的方式太过传统,传统的炉篦不能有效的除去碳渣,不利于通风与碳的充分燃烧。目前的水暖锅炉不能使用液化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水暖锅炉,以提增加烟管的数量和长度,提高与水接触的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缩短提升水温所需的加热时间,提升热能的利用率;增强除渣能力,提高通风性,提高碳的燃烧率;增加喷气管,功能多样化。

一种新型水暖锅炉包括外壳、内壳、烟管和除渣装置;所述外壳将所述内壳包裹并且两者之间的空间形成密闭的加热腔,所述内壳的内腔为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顶端设有烟囱,所述除渣装置设于燃烧室的正下方用于移除燃烧过程产生的残渣;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设有观察道,所述观察道与燃烧室相通,观察道的外端设有炉门,所述观察道内设有与所述燃烧室相通的喷气管,所述烟管设于加热腔内,烟管的进烟口连通于燃烧室并且与所述观察道相对布置,所述烟管的出烟口连接于所述外壳的上端并且所述烟管的出烟口通过设有抽风机的排烟管与所述烟囱连通。

优选地,所述内壳的内壁设有三根与所述加热腔相通的水管,并且各个水管均位于所述烟管的进烟口的正上方。增加加热腔的受热面积,缩短提升水温所需的加热时间;同时水管也有效防止较大的碳块遮挡进烟口。

优选地,所述内壳的内壁还设有一个向下倾斜的挡尘板,所述挡尘板布置于各个水管的正上方。向下倾斜的挡板保护水管免受碳块摩擦或者撞击的损坏,防止细小的碳屑进入烟管,其倾斜的结构也不影响碳的下落。

优选地,所述内壳的内壁还设有耐火板,所述耐火板覆盖于所述观察道以下的内壳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内壳的顶端设有可打开的顶盖。打开顶盖,方便填充炭块。

优选地,所述烟管缠绕所述内壳的外壁盘旋而上,并且所述烟管设有多根,各烟管沿水平方向并列;所述内壳的内壁对应各烟管的进烟口的下部设有引烟道。烟管缠绕内壳的外壁盘旋而上和多根烟管的设计,不仅烟管不单独占用空间,减小锅炉的体积,而且还增加了烟管总的长度,增大了水的受热面积。

优选地,所述抽风机与所述排烟管可拆卸。卸下抽风机,既为清理烟管提供入口,同时也可以清洗抽风机。

优选地,所述烟囱设有可控制烟囱通断的闸板,所述闸板沿水平方向穿插于所述烟囱。在维修或者清理烟管时,打开烟囱的闸板,烟火直接从锅炉的上端排出,不熄灭炉火就可以操作,使维修或者清理烟管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除渣装置包括炉篦带、转动轴、传动装置和动力装置,所述转动轴设有两个,所述炉篦带呈环形并且套装在两个转动轴之间形成输送带结构,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并且能通过转动所述动力装置使炉篦带随转动轴的转动而沿水平方向回转。可回旋滚动的炉篦使碳渣更顺利的排出,同时增加通风性,有利于提高碳的燃烧率。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外壳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内壳、烟管和除渣装置,所述外壳将所述内壳包裹并且两者之间的空间形成密闭的加热腔,所述内壳的内腔为燃烧室,所述除渣装置设于燃烧室的正下方用于移除燃烧过程产生的残渣;所述除渣装置包括炉篦带、转动轴、传动装置和动力装置,通过转动所述动力装置使炉篦带随转动轴的转动而沿水平方向回转,可回旋滚动的炉篦带使碳渣更顺利的排出,同时增加通风性,有利于提高碳的燃烧率。所述烟管设于加热腔内,烟管的进烟口连通于燃烧室并且与所述观察道相对布置,并且所述烟管设有多根,沿水平方向并列;缠绕在内壳的外壁上,有利于减小烟管所占用的空间,减小锅炉的体积,多根烟管增加了烟管总的长度,增大了水的受热面积;所述内壳的内壁对应各烟管的进烟口的下部设有引烟道,引烟道减小烟火进入烟道的阻碍。所述内壳的内壁设有三根与所述加热腔相通的水管,并且各个水管均位于所述烟管的进烟口的正上方。水管增加加热腔的受热面积,缩短提升水温所需的加热时间,提升热能的利用率,同时水管也有效防止较大的碳块遮挡进烟口。所述内壳的内壁还设有一个向下倾斜的挡尘板,所述挡尘板布置于各个水管的正上方,向下倾斜的挡板保护水管免受碳块的损坏,防止细小的碳屑进入烟管,其倾斜的结构也不影响碳的下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附图中,1-外壳,2-内壳,3-烟管,4-顶盖,5-加热腔,6-燃烧室,7-炉门,8-烟囱,9-抽风机,10-炉篦带,11-转动轴,12-手动摇杆,13-观察道,14-引烟道,15-水管,16-挡尘板,17-耐火板,18-闸板,19-进风口,20-喷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新型水暖锅炉包括外壳1、内壳2、烟管3和除渣装置,外壳1将内壳2包裹并且两者之间的空间形成密闭的加热腔5,内壳2的内腔为燃烧室6,除渣装置设于燃烧室6的正下方用于移除燃烧过程产生的残渣。内壳2的顶端设有可打开的顶盖4。打开顶盖4,方便填充炭块。除渣装置包括炉篦带10、转动轴11、传动装置和动力装置,转动轴11设有两个,炉篦带10呈环形并且套装在两个转动轴11之间形成输送带结构,炉篦带10比内壳2的腔体的下端大,炉篦带10承载内壳里的炭块,转动轴11通过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并且能通过转动动力装置使炉篦带10随转动轴11的转动并且沿水平方向回转;动力装置可以是手动摇杆12,也可以是电动机。可回旋转动的炉篦带10使碳渣更顺利的排出,同时增加通风性,有利于提高碳的燃烧率。外壳1和内壳2之间设有观察道13,观察道13与燃烧室6相通,观察道13的外端设有炉门7,观察道13位于加热腔5的下部,观察道13内设有与燃烧室6相通的喷气管20,炉门7上设有与喷气管20对应的让位口,喷气管连通外界的天然气管或者液化石油气管,不使用固态燃料时,可使用气态的燃料也可使锅炉正常工作。烟管3设于加热腔5内,烟管3的进烟口连通于燃烧室6并且与观察道13相对布置,烟管3的出烟口连接于外壳1的上端并且烟管3的出烟口通过设有抽风机9的排烟管与烟囱8连通。烟管3缠绕内壳2的外壁盘旋而上,并且烟管3设有三根,沿水平方向并列;内壳2的内壁对应的三根烟管3的进烟口的下部设有引烟道14。引烟道14减小烟火进入烟道的阻碍,将烟火顺利的引入烟管。烟管3缠绕内壳2的外壁盘旋而上和多根烟管3的设计,不仅烟管3不单独占用空间,减小锅炉的体积,而且还增加了烟管3总的长度,三根烟管3的总长比同大小的水暖锅炉的烟管的总长长3~4倍,大大的增大了加热腔5内水的受热面积,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加热效率。内壳2的内壁设有三根与加热腔5相通的水管15,并且三根水管15均位于烟管3的进烟口的正上方。三根水管15呈横向阶梯排列。水管15增加了加热腔5的受热面积,缩短提升水温所需的加热时间;同时水管15也有效防止较大的碳块遮挡进烟口。水管15的正上方设有用于保护水管15的挡尘板16,挡尘板16由耐火材料制成,挡尘板16沿三根水管15向下倾斜。向下倾斜的挡尘板16保护水管15免受碳块摩擦或者撞击的损坏,防止细小的碳屑进入烟管3,其倾斜的结构也不影响碳块的下落。内壳2的内壁还设有耐火板17,耐火板17为耐火砖组成,耐火板17覆盖于观察道13以下的内壳2的内壁,防止此处温度过高而烧坏内壳2。燃烧室6的顶端设有烟囱8,烟囱8设有可控制烟囱8内径通断的闸板18,闸板18沿水平方向穿插于烟囱8,闸板18可抽插于烟囱8,闸板18控制锅炉上端与烟囱8的通断,便于维修和清理;在维修和清理烟管3时,拉出闸板18,使烟火从锅炉顶端排出,此时烟管3内的烟火很少,进而可以进行维修和清理操作,不用熄灭炉火也可进行。抽风机9与排烟管可拆卸。卸下抽风机9,既为清理烟管3提供入口,同时也可以清洗抽风机9,十分方便。外壳1的下部设有与加热腔5连通的进水口,外壳1的上部设有与加热腔5连通的排水口,外壳1的下部还设有进风口19,进风口19为燃烧室6提供充足的空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