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级干燥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8194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级干燥室。



背景技术:

在SCR脱硝催化剂的生产中,生产的催化剂材料需要进行一段和二段两次干燥,而现有生产中催化剂的二段干燥室都是采用分离的小仓室进行干燥,需要进行分别加热,催化剂的进出不便,自动化程度不高,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对于余热的利用率也很低,无疑增加了能耗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自动化程度低、能耗高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一级干燥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一级干燥室,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预热通道,所述预热通道内水平设有第一输送带,所述预热通道端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内竖直设有提升输送带,所述提升输送带上等距设有隔板,所述加热通道底部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底部设有多个风机,所述风机朝向加热器设置,所述加热通道顶部一侧连接有水平的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内水平设有第二输送带,所述加热通道顶部设有吸热层,所述吸热层内盘绕有吸热管,所述机壳外设有水箱,所述吸热管的两端均与水箱连接,所述吸热管上设有第二循环泵。

优选的,所述预热通道外侧设有预热层,所述预热层内盘绕有预热管,所述预热管上设有第一循环泵,所述预热管的两端均与水箱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器为电加热网或电加热管。

优选的,加热通道外侧包裹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保温棉层或泡沫塑料层。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一级干燥室,有益效果在于:整体采用竖直式的干燥方式,自动化送料,并且合理利用热气流上升的特点,相较传统横向通道,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能源,减少热量损耗,而且设计了吸收顶部余热的装置,进一步减少能源损失,具有良好的干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一级干燥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预热通道1、第一输送带2、预热层3、预热管4、第一循环泵5、水箱6、吸热管7、第二循环泵8、吸热层9、出料通道10、第二输送带11、加热通道12、提升输送带13、隔板14、加热器15、风机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一级干燥室,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预热通道1,预热通道1内水平设有第一输送带2,预热通道1端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加热通道12,加热通道12外侧包裹有保温层,保温层为保温棉层或泡沫塑料层。物料从预热通道1随着第一输送带2进入机壳内部进行干燥,加热通道12竖直设置,合理利用了热气流上升的特点,有效利用了加热器15产生的热量。

加热通道12内竖直设有提升输送带13,提升输送带13上等距设有隔板14,加热通道12底部设有加热器15,加热器15为电加热网或电加热管。加热器15用于提供热源。

加热器15底部设有多个风机16,风机16朝向加热器15设置,加热通道12顶部一侧连接有水平的出料通道10,出料通道10内水平设有第二输送带11,加热通道12顶部设有吸热层9,吸热层9内盘绕有吸热管7,机壳外设有水箱6,吸热管7的两端均与水箱6连接,吸热管7上设有第二循环泵8。吸热管7用于输送冷却水,顶部的热量进入吸热层9后被冷却水吸收并返回水箱6中,有效利用了能源。干燥后的物料随第二输送带11从出料通道10送出。

预热通道1外侧设有预热层3,预热层3内盘绕有预热管4,预热管4上设有第一循环泵5,预热管4的两端均与水箱6连接。水箱中的热水经预热管4进入预热层3中对物料进行预热,提高了干燥效率,而且降低了能源损耗。

实施方式:物料从预热通道1随着第一输送带2进入机壳内部进行干燥,加热通道12竖直设置,合理利用了热气流上升的特点,有效利用了加热器15产生的热量。吸热管7用于输送冷却水,顶部的热量进入吸热层9后被冷却水吸收并返回水箱6中,有效利用了能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