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操作的节能控温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1729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程操作的节能控温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建筑,具体是一种远程操作的节能控温建筑。



背景技术:

供暖建筑一项既古老又崭新的技术。在我国地面采暖可追溯到明朝末年,为皇宫王室才能拥有的取暖方式,如现存我国的故宫,在青砖地面下砌好烟道,冬天通过烟道传烟并合理配置出烟窗以达到把青砖温热而后传到室内,使室内产生温暖的效果。以后我国北方农村出现火墙、火炕的取暖方式,韩国、日本出现地炕。从古至今,人类不断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发展进步。现在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地面供暖技术已从原始的烟道散热火炕式采暖发展成为以现代材料为热媒的地面辐射供暖。该技术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发达国家开始应用,我国在50年代就已将技术应用于人民大会堂、华侨饭店等工程中。

供暖建筑的室内温度是根据热舒适性、经济性、生产工艺等因素确定的,各类不同的建筑都规定了相应的室内温度,一般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其室内温度在16-20 ℃之间。当室内温度低于规定的温度时,不能满足热舒适性、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要求;当高于规定的温度时,热舒适性提高了,但耗热量增大,不利于建筑节能。因此,供暖建筑的室内温度是评价供暖品质和节能的重要参数。

建筑供暖是为了满足人、生产及其它特殊的需要,当人们在室内工作、生活时,需要保持稳定、舒适的室内温度;当人们停止了工作,人去楼空时,应将室内温度降低至最低水平,即值班温度。因此,建筑供暖的室内温度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情况,进行随机调节,有利于建筑的节能。

当前大多数温控建筑的解决办法依然比较老旧,必须要人在附近才能开启和关闭,调节温度的效果,往往是人回到住处很久才能享受到想要的温度环境,不少建筑已经可以做到冷暖两用的调节建筑温度,但是制冷往往使用地表的环管,这样效率低,效果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温控建筑中加入了太阳能电池板产电并入家庭电网,太阳能热水器,并入供暖系统,采用常年恒温地下水并入制冷系统,不仅降低了温控的成本,而且降低了能源的浪费,加入无线总控制器,通过便捷的网络,实现远距离调节温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操作的节能控温建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远程操作的节能控温建筑,包含墙体、能量输出装置和墙体上端面连接的倒V型屋顶,所述屋顶的向阳侧的端面上铺设有太阳能热水管,屋顶的背阴侧上端面安装有热水箱,太阳能热水管右上角出水口与热水箱左上角进水口连接,热水箱右下方的内壁上安装有水温传感器,热水箱的右下角连接有供热管道,屋顶的背阴侧下端面安装有供热循环泵,供热循环泵通过供热管与热水箱连通,所述墙体内部设有左循环水管、右循环水管和电辅热管套,右循环水管上端连接供热循环泵,右循环水管的上端设有第一电磁阀,背阴面的墙体的右下角外侧安装有供冷循环泵,供冷循环泵连接L型供冷管道,L型供冷管道与左循环水管、右循环水管连通,右循环水管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在地面下的蓄水池,靠近蓄水池的右循环水管中安装有第二电磁阀,蓄水池的右侧设置有竖井,竖井上端安装有井盖,井盖中间固定有竖直插入的L型供冷管道,L型供冷管道的下端伸到竖井井底,供冷循环泵与L型供冷管道的上端左侧连接,靠近供冷循环泵的L型供冷管道中安装有第三电磁阀,向阳面墙体的外侧安装有太阳能上水管,向阳面墙体的外侧下半段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组,太阳能电池组的上方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的右上端固定在向阳面的墙体上,太阳能电池板的左下端固定在太阳能电池组的左上端面上,太阳能电池组下侧设置有主水管,主水管与太阳能上水管共同连接在左循环水管的下端的管口上,靠近主水管的太阳能上水管下端安装有第四电磁阀,靠近左循环水管的主水管右端安装有第五电磁阀,墙体内部下半段的左循环水管和右循环水管上分别嵌套有电辅热管套,向阳面的墙体的内壁中间安装有无线总控制器,背阴面墙体的内壁上段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水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无线总控制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一种远程操作的节能控温建筑,四周的墙体的上端面设有水平隔板,水平隔板的下端面安装有能量输出装置,能量输出装置包括设置水平隔板下端面的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一种远程操作的节能控温建筑,壳体的内腔中设有上循环盘管,上循环盘管上方的壳体下侧等间距安装有若干循环风扇,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出风口,壳体的侧面设置有若干进风口,上循环盘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连通左循环水管和右循环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一种远程操作的节能控温建筑,墙体外部均覆盖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多采用发泡水泥和岩棉。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一种远程操作的节能控温建筑,无线总控制器进入无线网络,通过联网的手机终端实施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温控建筑中加入了太阳能电池板产电并入家庭电网,太阳能热水器,并入供暖系统,采用常年恒温地下水并入制冷系统,不仅降低了温控的成本,而且降低了能源的浪费,加入无线总控制器,通过便捷的网络,实现远距离调节温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远程操作的节能控温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远程操作的节能控温建筑中能量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太阳能电池组、2-太阳能电池板、3-墙体、4-太阳能上水管、5-左循环水管、6-太阳能热水管、7-热水箱、8-水温传感器、9-供热管道、10-供热循环泵、11-第一电磁阀、12-水平隔板、13-上循环盘管、14-温度传感器、15-电辅热管套、16-供冷循环泵、17-第三电磁阀、18-L型供冷管道、19-井盖、20-竖井、21-蓄水池、22-第二电磁阀、23-壳体、24-出风口、25-进风口、26-无线总控制器、27-第四电磁阀、28-第五电磁阀、29-循环风扇、30-右循环水管、31-主水管、32-屋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远程操作的节能控温建筑,包含墙体3、能量输出装置和墙体3上端面连接的倒V型屋顶32,所述屋顶32的向阳侧的端面上铺设有太阳能热水管6,屋顶32的背阴侧上端面安装有热水箱7,太阳能热水管6右上角出水口与热水箱7左上角进水口连接,热水箱7右下方的内壁上安装有水温传感器8,热水箱7的右下角连接有供热管道9,屋顶32的背阴侧下端面安装有供热循环泵10,供热循环泵10通过供热管道9与热水箱7连通,所述墙体3内部设有左循环水管5、右循环水管30和电辅热管套15,右循环水管30上端连接供热循环泵10,右循环水管30的上端设有第一电磁阀11,背阴面的墙体3的右下角外侧安装有供冷循环泵16,供冷循环泵16连接有L型供冷管道18,L型供冷管道18与左循环水管5、右循环水管30连通,右循环水管30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在地面下的蓄水池21,靠近蓄水池21的右循环水管30中安装有第二电磁阀22,蓄水池21的右侧设置有竖井20,竖井20上端安装有井盖19,井盖19中间固定有竖直插入的L型供冷管道18,L型供冷管道18的下端伸到竖井20井底,供冷循环泵16与L型供冷管道18的上端左侧连接,靠近供冷循环泵16的L型供冷管道18中安装有第三电磁阀17,向阳面墙体3的外侧安装有太阳能上水管4,向阳面墙体3的外侧下半段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组1,太阳能电池组1的上方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2,太阳能电池板2的右上端固定在向阳面的墙体3上,太阳能电池板2的左下端固定在太阳能电池组1的左上端面上,太阳能电池组1下侧设置有主水管31,主水管31与太阳能上水管4共同连接在左循环水管5的下端的管口上,靠近主水管31的太阳能上水管4下端安装有第四电磁阀27,靠近左循环水管5的主水管31右端安装有第五电磁阀28,墙体3内部下半段的左循环水管5和右循环水管30上分别嵌套有电辅热管套15,向阳面的墙体的内壁中间安装有无线总控制器26,背阴面墙体3的内壁上段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22、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27、第五电磁阀28、水温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14和无线总控制器26连接,在温控建筑中加入了太阳能电池板2产电并入家庭电网,太阳能热水器,并入供暖系统,采用常年恒温地下水并入制冷系统,不仅降低了温控的成本,而且降低了能源的浪费。

四周的墙体3的上端面设有水平隔板12,水平隔板12的下端面安装有能量输出装置,能量输出装置包括设置水平隔板12下端面的壳体23。壳体23的内腔中设有上循环盘管13,上循环盘管13上方的壳体23下侧等间距安装有若干循环风扇29,壳体23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出风口24,壳体23的侧面设置有若干进风口25,上循环盘管13的左右两端分别连通左循环水管5和右循环水管30,通过以上操作能够加快温度的均匀,提高温控的效果与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墙体3外部均覆盖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多采用发泡水泥和岩棉,无线总控制器26进入无线网络,通过联网的手机终端实施操作,太阳能电池组1可以并入家庭应急用电网络,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22、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27、第五电磁阀28、水温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14和无线总控制器26接入家庭弱电系统中,以上措施能使温控建筑更加稳定高效的应用在生活中,造福社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