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6766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节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倡导节能环保,用以节约现有能源消耗,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关键在于,提高耗能设备的节能环保效率。尤其是在节能设备上,鼓励节能产品的创新设计和使用。长期以来制冷设备是发展节能项目的重中之重。制冷剂与外界热交换的效率影响制冷设备的能耗和制冷效率,在制冷设备的不断发展中,空冷和水冷两种方式,水冷式机组利用水冷却冷媒,利用风扇将热交换后的水蒸发散热降低冷却水温度进行再次热交换。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节能空调系统[申请号:201110357887.6],包括空气循环回路、变频冰水循环回路、变频冷水循环回路与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动态的改变调整空气循环回路、冷水循环回路的效率。变频冷却水回路包括冷却风机冷却水出水管路与冷却水回水管路,吸热后高温冷却水送至冷却风机与外界进行热交换,降温冷却水送往冷凝器中与冷媒进行热交换。

上述方案中,冷却风机能有效的降低冷却水,但是由于水循环设计不合理,不能快速吸收冷却水中的热量,导致冷却水与制冷剂换热效果不佳,效率低下,导致压缩机工作强度大,能源消耗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冷却水循环水路设计不合理,制冷剂冷却效率低下等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所述的水箱包括补水区和回流区,所述的补水区和回流区通过L形过滤网隔断,所述的补水区设置有补水管和水循环动力机构,所述的回流区设置有溢流管和排水管,所述的水循环动力机构依次连接制冷剂冷却壳管和喷淋管,喷淋管设置在水箱上方,所述的喷淋管与水箱之间设置有喷淋冷却水时将冷却水回流到水箱的蒸发散热板。

在上述的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的中,水循环动力机构包括水泵,所述的水泵固定安装在水箱的侧部,所述的水泵设置有抽水管和供水管,所述的抽水管延伸到补水区内,所述的供水管连接有制冷剂冷却机构,且在供水管中部设置有第一三通,所述的第一三通处接有一个带常闭阀的第一排水管。

在上述的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的中,制冷剂冷却壳管为螺旋状盘绕排列,一端与供水管相连,另一端穿过回流区后与喷淋管相连。

在上述的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的中,制冷剂冷却壳管内部至少设有一根与制冷剂冷却壳管内腔相对封闭的内管,所述的内管沿制冷剂冷却壳管走向分布的同时,自身呈螺旋状。

在上述的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的中,喷淋管为口字形环管,所述的喷淋管一侧接有第二三通,所述的第二三通接有喷淋管支管,所述的喷淋管支管与制冷剂冷却壳管相连接处设有活接装置。

在上述的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的中,所述的喷淋管上方设置有用于冷却水初步分散的反水槽,喷淋管上表面设置有与反水槽位置相对应的喷淋口。

在上述的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的中,反水槽罩设在喷淋管上且设置有呈半圆弧状的反水腔,在反水槽正下方设有蒸发散热板,所述的反水槽靠近蒸发散热板的平面设置有使冷却水落到蒸发散热板上的反水口。

在上述的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的中,蒸发散热板靠近反水口的上平面设置有大于反水口的接水口,与接水口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下方设置有使回落的冷却水返回水箱的挡水板。

在上述的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的中,蒸发散热板中设置有空心腔,所述的空心腔中设置有用于打散冷却水增大蒸发面积的湿帘纸。

在上述的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的中,水箱底部设置有停机排水管,所述的补水管上设置有浮球开关和水位检测传感器,所述的溢流管顶部与水箱上表面相平,且在末端设置有流量检测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冷却水是循环合理,冷却水散热速度快、散失热量多,吸收制冷剂冷却机构中热量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水水循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水槽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水箱1、补水区a、回流区b、L形过滤网11、补水管12、溢流管13、排水管14、浮球开关15、流量检测器16、水循环动力机构3、水泵31、抽水管311、供水管312、三通32、第一排水管33、常闭阀331、制冷剂冷却壳管4、内管41、喷淋管 5、第二三通51、喷淋管支管52、活接装置53、喷淋口54、反水槽55、反水腔551、蒸发散热板6、反水口61、接水口62、出水口63、挡水板64、空心腔65、湿帘纸65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蒸发冷制冷设备的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所述的水箱1包括补水区a和回流区b,所述的补水区a和回流区b通过L形过滤网11隔断,所述的补水区a设置有补水管12和水循环动力机构3,所述的回流区b设置有溢流管13和排水管14,所述的水循环动力机构3一次连接制冷剂冷却壳管4和喷淋管5,喷淋管5设置在水箱1上方,所述的喷淋管5与水箱1之间设置有喷淋冷却水时将冷却水回流到水箱1的蒸发散热板6。

优选地,水循环动力机构3包括水泵31,所述的水泵固定安装在水箱1的一侧,所述的水泵31设置有抽水管311和供水管312,所述的抽水管311伸入到补水区a,所述的供水管312连接有制冷剂冷却机构c,且在供水管312中部设置有一三通32,所述的三通32处接有一个带常闭阀331的第一排水管33。

开始工作时,打开长闭阀331和水泵31,水泵31将泵中气体通过第一排水管33排除水泵31,关闭常闭阀331,水泵31通过抽水管311从补水区a中抽取冷却水,并泵入到制冷剂冷却壳管4的内腔中,在内腔中与内管41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吸取制冷剂中的热量。由于水泵31的持续工作,升温后的冷却水被送入喷淋管5中。

优选地,制冷剂冷却壳管4为螺旋状盘绕排列,一端与供水管312相连,另一端穿过回流区b后与喷淋管5相连。

制冷剂冷却壳管4内部至少设有一根与制冷剂冷却壳管4内腔相对封闭的内管41,所述的内管41沿制冷剂冷却壳管4走向分布的同时,自身呈螺旋状。

进一步,喷淋管5为口字形环管,所述的喷淋管5一侧接有第二三通51,所述的第二三通51接有喷淋管支管52,所述的喷淋管支管52与制冷剂冷却壳管4相连接处设有活接装置53。冷却水进入喷淋管支管52,第一次被分散成4份。

喷淋管5上表面设置有不直接喷淋到蒸发散热板6上的喷淋口54,所述的喷淋管5上方设置有用于冷却水分散的反水槽55,冷却水依靠自身重力均匀的回落到蒸发散热板6上。

优选地,反水槽55罩设在喷淋管5上且设置有呈半圆弧状的反水腔551,在反水槽55四边的中间正下方为蒸发散热板6,所述的反水槽55靠近散热板的平面设置有使冷却水落到蒸发散热板6上的反水口61。

优选地,如图3所示,蒸发散热板6靠近反水口61的上平面设置有大于反水口61的接水口62,与接水口62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出水口63,所述的出水口下方设置有使回落的冷却水返回水箱的挡水板64。

蒸发散热板6中设置有空心腔65,所述的空心腔65中设置有用于打散冷却水增大蒸发面积的湿帘纸651。冷却水在湿帘纸651中再次被分散,冷却水在具有多重褶皱的湿帘纸651的各个褶皱表面形成水膜,大大增加了蒸发表面积,加快蒸发散热目的。

优选地,水箱1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4,所述的补水管12上设置有浮球开关15和水位检测传感器,所述的溢流管13顶部与水箱1上表面相平,且在末端设置有流量检测器16。

停机时打排水管14和常闭阀331,将水箱1和水泵31中残余冷却水排除,避免腐蚀水箱1和水泵31。由于冷却水蒸发导致水箱1中液位下降,当低于设定值时,浮球开关15打开,对补水区a进行补水。当水箱1中液位过高,冷却水从溢流管13中排出,流经流量检测器16时,流量检测器16发出报警和停机信号,此时需停机检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优点:

开始工作时,打开长闭阀331和水泵31,水泵31将泵中气体通过第一排水管33排除水泵31,关闭常闭阀331,水泵31通过抽水管311从补水区a中抽取冷却水,并泵入到制冷剂冷却壳管4的内腔中,在内腔中与内管41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吸取制冷剂中的热量。由于水泵31的持续工作,升温后的冷却水被送入喷淋管5中。冷却水进入喷淋管支管52,第一次被分散成4份。喷淋管5上表面设置有不直接喷淋到蒸发散热板6上的喷淋口54,冷却水自喷淋口喷出,经反水腔551阻挡,冷却水依靠自身重力均匀的回落到蒸发散热板6上。冷却水进入湿帘纸651,冷却水在湿帘纸651中再次被分散,冷却水在具有多重褶皱的湿帘纸651的各个褶皱表面形成水膜,大大增加了蒸发表面积,加快蒸发散热目的。冷却水依靠自身重力从湿帘纸651中滴落,回流到水箱中完成循环。

优点在于:冷却水是循环合理,冷却水散热速度快、散失热量多,吸收制冷剂冷却机构中热量效率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水箱1、补水区a、回流区b、L形过滤网11、补水管12、溢流管13、排水管14、浮球开关15、流量检测器16、水循环动力机构3、水泵31、抽水管311、供水管312、三通32、第一排水管33、常闭阀331、制冷剂冷却壳管4、内管41、喷淋管5、第二三通51、喷淋管支管52、活接装置53、喷淋口54、反水槽55、反水腔551、蒸发散热板6、反水口61、接水口62、出水口63、挡水板64、空心腔65、湿帘纸651。等术语, 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