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干燥机换热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8014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干燥机换热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干燥机换热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干燥机换热器,由于其安装结构不合理,导致振动大,也就导致能耗和噪声都大,而且安装非常的麻烦,连接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可靠用于干燥机换热器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干燥机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烘干腔,烘干腔旁侧设有处理腔,处理腔内设有顶腔,顶腔内设有板状的吸热蒸发器,吸热蒸发器立于顶腔内,吸热蒸发器的两个立侧面上均设有竖直设置的码条,码条与顶腔的立壁固定连接,顶腔的上腔壁和 /或下腔壁上设有中置抵接板,中置抵接板与吸热蒸发器的中部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中置抵接板上设有垂直于中置抵接板的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立柱,所述两个固定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换热风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处理腔的顶端设有所述的顶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吸热蒸发器中部凹陷,凹陷的一侧称为连接侧,码条和中置抵接板均设在连接侧,中置抵接板与吸热蒸发器抵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码条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竖直设置的连接面,其中一个连接面与吸热蒸发器的立侧面连接,另一个连接面与处于吸热蒸发器旁侧的顶腔的立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干燥机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烘干腔,烘干腔旁侧设有处理腔,处理腔内设有顶腔,顶腔内设有板状的吸热蒸发器,吸热蒸发器立于顶腔内,吸热蒸发器的两个立侧面上均设有竖直设置的码条,码条与顶腔的立壁固定连接,顶腔的上腔壁和/或下腔壁上设有中置抵接板,中置抵接板与吸热蒸发器的中部固定连接。用码条将吸热蒸发器总体固定在顶腔内,而中置抵接板可以将吸热蒸发器的中部固定,从而减少振动,而且提高吸热蒸发器的整体刚度,减少噪音。本实用新型用于干燥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3,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地:

一种用于干燥机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烘干腔101,烘干腔101旁侧设有处理腔,处理腔内设有顶腔108,顶腔 108内设有板状的吸热蒸发器109,吸热蒸发器109立于顶腔108内,吸热蒸发器109的两个立侧面上均设有竖直设置的码条110,码条110 与顶腔108的立壁固定连接,顶腔108的上腔壁和/或下腔壁上设有中置抵接板111,中置抵接板111与吸热蒸发器109的中部固定连接。用码条将吸热蒸发器总体固定在顶腔内,而中置抵接板可以将吸热蒸发器的中部固定,从而减少振动,而且提高吸热蒸发器的整体刚度,减少噪音。

吸热蒸发器109中部凹陷,凹陷的一侧称为连接侧,码条110和中置抵接板111均设在连接侧,中置抵接板111与吸热蒸发器109抵接。这样让吸热蒸发器呈U形,能提高吸热蒸发器的吸热面积,也能节省空间,减少干燥机的外形尺寸。

为了便于安装换热风扇,中置抵接板111上设有垂直于中置抵接板111的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立柱112,所述两个固定立柱112之间固定连接有换热风扇113。配合U形的吸热蒸发器,可以提高吸热效率。

由于冷空气的密度大,所以会自动往下流动,所述处理腔的顶端设有所述的顶腔108,这样,冷空气就不会集聚在顶腔的外面。

码条110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竖直设置的连接面,其中一个连接面与吸热蒸发器109的立侧面连接,另一个连接面与处于吸热蒸发器 109旁侧的顶腔108的立壁连接。这样在安装时让中置抵接板111抵住吸热蒸发器,然后码条110拉住吸热蒸发器,这样就能让吸热蒸发器非常地稳固地固定在处理腔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