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剂喷雾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800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粉剂喷雾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品制作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粉剂喷雾干燥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公告号为CN203869456U的微粉加工用高压热气流式干燥炉,该干燥炉包括温控进料机构、干燥沸腾仓、高压热气流管以及预料箱,所述温控进料机构包括进料仓、进料绞龙、输料管以及电动机。该干燥炉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微粉的干燥,但是该干燥炉存在的缺点为:

1)该干燥炉中虽然实现了向干燥沸腾仓内实时供热风以及待干燥粉末,但是未设置排气机构以保证水汽能够被空气带走,故干燥效果差;

2)未设置排气机构,实时将干燥沸腾仓内多余气体排出,导致干燥沸腾仓内气压过大具有爆炸危险,不能保证药品等的正常生产;

3)需要将粉末先装入至进料仓中,然后再通过进料绞龙的转动将粉末导入至干燥沸腾仓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将粉末先装入至进料仓中,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增加了人力成本;

4)存在粉末在干燥沸腾仓内发生沉底现象,导致有大量剩余粉末在干燥沸腾仓内,由于剩余粉末可能干燥过度或干燥程度达不到,导致剩余粉末难以利用起来而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剂喷雾干燥器,保证了水汽能够被热气带走,保证了干燥腔内气压不会过大,又避免了在仅排气时未达到干燥程度的微粉被带走,又实现了全自动从装有待干燥微粉的设备中吸走微粉,又避免了粉末在干燥腔内发生沉底现象,且实现了干燥后微粉冲入在储料罐中后与空气分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粉剂喷雾干燥器,包括:

干燥罐,其内设置有干燥腔,干燥腔的顶部圆锥体结构;

热气供应设备,其设置于干燥罐旁,热气供应设备的第一输出端与干燥腔底部连通;

喷雾设备,其包括喷枪以及蠕动泵,喷枪固定在干燥罐上,喷枪底端位于干燥罐外,喷枪尖端位于干燥腔内,喷枪中心设置有气道,在喷枪内设置有包围在气道外的液体道,气道和液体道在喷枪的尖端相遇,在喷枪底端设置有与气道接通的接气头,在喷枪底端设置有与液体道连通的接液头,接气头与热气供应设备的第二输出端连通,接液头连接蠕动泵的输出端,蠕动泵的输入端用于连通装有待干燥微粉的设备;

储料罐,其设置于干燥罐旁,储料罐内设置有分离腔,分离腔内安装有将分离腔分隔为储料腔和出气腔的分离布,分离布仅空气能通过,储料腔通过导料管与干燥腔的顶部连通,储料罐中部设置有与出气腔连通的排气管;

阻挡机构,其设置于导料管内壁上,当阻挡机构处于阻挡工位时能阻挡微粉通过,当阻挡机构处于放空工位时能供微粉通过;

驱动机构,其与阻挡机构连接,以将阻挡机构在阻挡工位和放空工位两种状态变化;以及

控制箱,驱动机构、蠕动泵以及热气供应装备均电连接至控制箱。

优选的是,阻挡机构包括:

安装环,其设置于导料管内壁上,安装环内孔为通料孔;

安装框,其为圆形框体结构,在导料管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转动基座,安装框上设置有有与转动基座枢接的转动筒,安装框能将通料孔覆盖,安装框将通料孔覆盖时阻挡机构处于阻挡工位,安装框所在平面与通料孔中心线平行时阻挡机构处于放空工位,安装框用于连接驱动机构;以及

阻挡布,阻挡布的周边均连接在安装框的内壁上,阻挡布仅能供空气通过。

优选的是,驱动机构包括:

中心轴,在转动基座内设置有供转动筒转动的转动腔,中心轴其设置于转动腔内壁上,中心轴的中心线与转动筒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中心轴伸入至转动筒中;

隔离筒,其设置于中心轴与转动筒之间,隔离筒与转动腔内壁固定,隔离筒上设置有出簧口;

卷簧,其内端与中心轴固定,卷簧靠近内端的段部卷积在中心轴上,卷簧外端穿出出簧口与转动筒内壁固定;

卷扬机,其设置于导料管外;

拉动绳,其一端卷积于卷扬机上,其另一端伸入至导料管内与安装框远离转动筒的端部固定;以及

两导向轮,两导向轮均设置于导料管的内壁上,两导向轮相互紧靠,拉动绳从两导向轮之间穿过;

其中,在阻挡机构不受驱动机构拉动时,在卷簧回复力作用下安装框压紧在通料孔的边缘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搅拌设备,搅拌设备包括搅拌电机以及搅拌架,搅拌电机安装于干燥罐顶部且位于导料管旁,搅拌电机的转动轴连接有伸入至干燥腔底部的搅拌架。

优选的是,在储料罐上设置有与出料孔连通的排料管,排料管设置有用于开闭排料管的开闭机构,开闭机构设置有伸出排料管的触动部,以在药瓶与触动部相抵压时开闭机构能打开排料管。

优选的是,开闭机构包括:

开闭壳体,其环绕于排料管外壁上,开闭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均与排料管连通;

两伸缩筒,两伸缩筒均设置于开闭壳体上,两伸缩筒均开设有伸缩孔,一伸缩筒的伸缩孔与第一容纳腔连通,另一伸缩筒的伸缩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

两开闭片,一开闭片穿梭于第一容纳腔与排料管内,另一开闭片穿梭于第二容纳腔与排料管内,两开闭片合拢后能将排料管封闭,两开闭片能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第一容纳腔用于供一开闭片完全缩入,第二容纳腔用于供另一开闭片完全缩入;

两导向杆,每个开闭片均连接有一穿梭于伸缩孔与第一容纳腔或第二容纳腔内的导向杆,

两开闭弹簧,每一开闭弹簧一端均与一开闭片连接,每一开闭弹簧另一端均与所在第一容纳腔或第二容纳腔内部连接,每一导向杆均穿过一开闭弹簧;

触动部,其位于开闭片远离储料罐的一侧,且触动部从排料管中心穿出;以及

两铰接杆,两铰接杆一端均与触动部枢接,两铰接杆另一端分别与两开闭片靠近排料管中心的端部枢接;

其中,开闭弹簧一直处于被压缩状态,以使在触动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两开闭片相互紧贴。

优选的是,触动部包括:

触动杆,触动杆位于排料管内的端部用于枢接两铰接杆;

抵压架,触动杆伸出排料管外的端部连接有抵压架,抵压架能供微丸穿过,以与药瓶瓶口相抵压;

至少两根限位柱,所有限位柱均立于抵压架远离排料管的端面边缘上,所有限位柱中间用于卡入药瓶瓶口,以使药瓶瓶口与排料管中心对准,排料管的外直径小于药瓶瓶口的内直径。

优选的是,开闭机构还包括:

导向筒,其通过固定架与排料管内壁固定,导向筒的中心线与排料管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且导向筒位于开闭片远离储料罐的一侧,触动杆穿过导向筒且能相对导向筒移动,导向筒、固定架与排料管内壁之间缝隙能供微丸穿过。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保证了水汽能够被热气带走,保证了干燥腔内气压不会过大,又避免了在仅排气时未达到干燥程度的微粉被带走,又实现了全自动从装有待干燥微粉的设备中吸走微粉,又避免了粉末在干燥腔内发生沉底现象,且实现了干燥后微粉冲入在储料罐中后与空气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粉剂喷雾干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转动基座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排料管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粉剂喷雾干燥器,包括:

干燥罐1,其内设置有干燥腔,干燥腔的顶部圆锥体结构;

热气供应设备2,其设置于干燥罐1旁,热气供应设备2的第一输出端与干燥腔底部连通;

喷雾设备4,其包括喷枪41以及蠕动泵42,喷枪41固定在干燥罐1上,喷枪41底端位于干燥罐1外,喷枪41尖端位于干燥腔内,喷枪41中心设置有气道,在喷枪41内设置有包围在气道外的液体道,气道和液体道在喷枪41的尖端相遇,在喷枪41底端设置有与气道接通的接气头,在喷枪41底端设置有与液体道连通的接液头,接气头与热气供应设备2的第二输出端连通,接液头连接蠕动泵42的输出端,蠕动泵42的输入端用于连通装有待干燥微粉的设备;

储料罐3,其设置于干燥罐1旁,储料罐3内设置有分离腔,分离腔内安装有将分离腔分隔为储料腔和出气腔的分离布31,分离布31仅空气能通过,储料腔通过导料管32与干燥腔的顶部连通,储料罐3中部设置有与出气腔连通的排气管33;

阻挡机构5,其设置于导料管32内壁上,当阻挡机构5处于阻挡工位时能阻挡微粉通过,当阻挡机构5处于放空工位时能供微粉通过;

驱动机构7,其与阻挡机构5连接,以将阻挡机构5在阻挡工位和放空工位两种状态变化;以及

控制箱(图中未示),驱动机构、蠕动泵以及热气供应装备均电连接至控制箱。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的阻挡机构5,阻挡机构5包括:

安装环51,其设置于导料管32内壁上,安装环51内孔为通料孔;

安装框52,其为圆形框体结构,在导料管32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转动基座54,安装框52上设置有有与转动基座54枢接的转动筒55,安装框52能将通料孔覆盖,安装框52将通料孔覆盖时阻挡机构5处于阻挡工位,安装框52所在平面与通料孔中心线平行时阻挡机构5处于放空工位,安装框52用于连接驱动机构7;以及

阻挡布53,阻挡布53的周边均连接在安装框52的内壁上,阻挡布53仅能供空气通过。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驱动机构7,保证在驱动阻挡机构5转动的同时不会因驱动机构7的安装而导致出现漏气的状况,驱动机构7包括:

中心轴71,在转动基座54内设置有供转动筒55转动的转动腔,中心轴71其设置于转动腔内壁上,中心轴71的中心线与转动筒55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中心轴71伸入至转动筒55中;

隔离筒72,其设置于中心轴71与转动筒55之间,隔离筒72与转动腔内壁固定,隔离筒72上设置有出簧口;

卷簧73,其内端与中心轴71固定,卷簧73靠近内端的段部卷积在中心轴71上,卷簧73外端穿出出簧口与转动筒55内壁固定;

卷扬机74,其设置于导料管32外;

拉动绳75,其一端卷积于卷扬机74上,其另一端伸入至导料管32内与安装框52远离转动筒55的端部固定;以及

两导向轮76,两导向轮76均设置于导料管32的内壁上,两导向轮76相互紧靠,拉动绳75从两导向轮76之间穿过;

其中,在阻挡机构5不受驱动机构7拉动时,在卷簧73回复力作用下安装框52压紧在通料孔的边缘上。

为了避免因微粉在干燥腔内沉底现象而导致剩余在干燥腔内的粉末过多,本实施例中粉剂喷雾干燥器还包括搅拌设备8,搅拌设备8包括搅拌电机81以及搅拌架82,搅拌电机81安装于干燥罐1顶部且位于导料管32旁,搅拌电机81的转动轴连接有伸入至干燥腔底部的搅拌架82。

工作时,首先,将阻挡机构5转动到阻挡工位,使得导料管32仅能空气通过,同时由于阻挡布53对空气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此时空气排出量较少,能够保证大多数热空气滞留在干燥腔内对微粉进行干燥,同时也能保证在干燥过程中空气能将水汽及时带走,保证了干燥效果;然后,热气供应设备2向干燥腔内供入热气,同时蠕动泵42将待干燥微粉(此时呈液体状)泵入至喷枪41中,同时热气供应设备2也向喷枪41中供热风,在喷枪41的尖端待干燥微粉与热风接触,使得待干燥微粉呈现雾状,增加了待干燥微粉与热风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干燥效果,同时在喷枪41中也是热气供应设备2供应的热风,使得每一粒待干燥微粉都先进行了充分预热,从而大大增加了干燥效果,在干燥的初始阶段,为了使得所有微粉都达到干燥效果,阻挡机构5处于阻挡工位,使得微粉在干燥腔内停留一段时间,进而达到了充分干燥微粉的效果,当干燥一段时间后卷扬机74工作,使得拉动绳75被卷积,拉动安装框52转动,使得安装框52克服卷簧73的拉力,到达放空工位,此时干燥后的微粉在气压的作用下,被导向至储料腔内,空气从分离布31然后从排气管33排出,实现微粉与空气的分离,由于微粉颗粒较小,因此分离布31对空气的阻碍也非常大,而仅使用与排气管33差不多大的过滤网达不到及时将空气排出的目的,且容易导致过滤网堵塞的状态。

如图1以及图4所示,为了实现用药瓶轻轻抵压触动部就能实现自动排料,在储料罐33上设置有与出料孔连通的排料管34,排料管34设置有用于开闭排料管34的开闭机构6,开闭机构6设置有伸出排料管34的触动部,以在药瓶与触动部相抵压时开闭机构6能打开排料管34。

如图4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开闭机构6,且实现位于排料管34下方的药瓶轻压就能实现将排料管34打开,开闭机构6包括:

开闭壳体61,其环绕于排料管34外壁上,开闭壳体61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均与排料管34连通;

两伸缩筒62,两伸缩筒62均设置于开闭壳体61上,两伸缩筒62均开设有伸缩孔,一伸缩筒62的伸缩孔与第一容纳腔连通,另一伸缩筒62的伸缩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

两开闭片63,一开闭片63穿梭于第一容纳腔与排料管34内,另一开闭片63穿梭于第二容纳腔与排料管34内,两开闭片63合拢后能将排料管34封闭,两开闭片63能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第一容纳腔用于供一开闭片63完全缩入,第二容纳腔用于供另一开闭片63完全缩入;

两导向杆64,每个开闭片63均连接有一穿梭于伸缩孔与第一容纳腔或第二容纳腔内的导向杆64,

两开闭弹簧65,每一开闭弹簧65一端均与一开闭片63连接,每一开闭弹簧65另一端均与所在第一容纳腔或第二容纳腔内部连接,每一导向杆64均穿过一开闭弹簧65;

触动部66,其位于开闭片63远离储料罐33的一侧,且触动部66从排料管34中心穿出;以及

两铰接杆68,两铰接杆68一端均与触动部66枢接,两铰接杆68另一端分别与两开闭片63靠近排料管34中心的端部枢接;

其中,开闭弹簧65一直处于被压缩状态,以使在触动部66未受到外力作用时两开闭片63相互紧贴。当不需要排料时,开闭弹簧65的回复力作用下,使得两开闭片63相互压紧在一起,实现排料管34封闭,避免微丸自动下落;当需要排料时,将药瓶放在排料管34下方,使得药瓶瓶口与触动部66相互抵压,触动部66向开闭片63所在方向移动,使得两开闭片63相互背离运动,最终开闭片63缩入至各自所在的第一容纳腔或第二容纳腔内,微丸自动下落至药瓶中,实现接料,当接满后,在开闭弹簧65的自动回复力作用下,开闭片63回复紧贴状态。

如图4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触动部66,使得位于排料管34下方的药瓶瓶口能与触动部66相互作用,且不会妨碍微丸的正常排出,同时保证触动部66与药瓶相互作用的同时排料管34的中心线能与药瓶瓶口的中心线对准,保证微丸正对排入至药瓶中,排料管34尺寸的设计则是为了使得微丸能够完全被排入至药瓶中,触动部66包括:

触动杆661,触动杆661位于排料管34内的端部用于枢接两铰接杆68;

抵压架662,触动杆661伸出排料管34外的端部连接有抵压架662,抵压架662能供微丸穿过,以与药瓶瓶口相抵压;

至少两根限位柱663,所有限位柱663均立于抵压架662远离排料管34的端面边缘上,所有限位柱663中间用于卡入药瓶瓶口,以使药瓶瓶口与排料管34中心对准,排料管34的外直径小于药瓶瓶口的内直径。

如图4所示,开闭机构6还包括:

导向筒69,其通过固定架60与排料管34内壁固定,导向筒69的中心线与排料管34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且导向筒69位于开闭片63远离储料罐33的一侧,触动杆661穿过导向筒69且能相对导向筒69移动,导向筒69、固定架60与排料管34内壁之间缝隙能供微丸穿过,保证了排微丸工作的正常进行。导向筒69对触动杆661进行导向,使得触动杆661严格地在排料管34中心线上运动,保证了触动杆661不会发生偏转,因为发生偏转后会使得铰接杆68的转动角度达不到预期效果,进而使得开闭片63不能完全将排料管34打开而阻碍微丸的排出,而导向筒69的设计则解决的该问题。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