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3027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回收装置,尤其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热废水的热量回收。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气温较低时,常用热水或温热水进行洗菜、洗碗,清洗完成后或清洗的过程中热水或温热水直接通过下水系统排掉了,造成了热能的浪费;这种浪费热能的状况在理发店尤其突出,理发店使用即热式热水器,即热式热水器安装在每个洗头床底下,瞬间把热水加热成洗头需要的温度,边冲洗边排放。

针对这种情况,也出现了一些节能设备。

有的用一个节能桶,体积比较大,回收温度高,但是需要安装清洗管道,接管比较麻烦,并且节能桶里面容易被下水道的碎头发等脏东西堵住,特别是发廊用的节能桶,很容易堵塞,自带的自动清洗功能也不能清洗干净,脏污的东西都沉积在底部厚厚的一层,往往半年到一年容易堵塞或者需要打开盖子手动清理,由于管道长,采用薄不锈钢材料的很容易漏水,并且因为淤积在底部的脏东西夏季很容易产生异味。因为安装体积大,管道多,接头多,接头处也容易漏水甚至爆管情况,并且使用寿命不长。

有的发廊节能设备是和洗头盆一体的,也是在洗头盆底部,特别加深洗头盆底部,让排出的废热水在底部浸泡水管,进入水管的自来水来回收热能,实际上测试,浸泡方式回收热能不如淋浴式,淋浴式是说热水从管道上部外面淋下去再排出去,不积水,用于回收热能的管道从底部进入冷水,从管道上部出来热水,这样的淋浴式比浸泡式要多回收温度1-3度左右。)普遍认为浸泡式回收更好,实际测试不如淋浴式回收热能。 另外,这类和洗头盆一体的热能回收设备,需要特别定制洗头盆,成本高,造价高,维护更换麻烦,如果卖个发廊需要整个洗头床一起卖,运输起来不方便。

市面也有类似环形管道绕成弹簧状进入冷水,热水从弹簧状形成的大管道中间流过的设备,冷水在弹簧状的管子里流过,无论竖直安装或者平放,实际测试节能回收热能效果很不好,并且清洗需要拆两头管子,比较麻烦。如果竖直安装,节能效果极低,如果是平放很容易堵塞,且因为水流粗,体积小面积小节能也很不理想。

目前市面上的节能设备还存在如下问题:

1、清洗,高温清洗,多喷头冲洗,旋转冲洗等等清洗方式,但都不理想,因为发廊的洗头的废水,有碎头发过滤不干净,并且特别严重的发膏堵塞,沉积在热交换管道上面形成厚厚一层,使自动清洗并不干净,有的盘状的回收热量的管道盘在节能设备里面,更容易堵塞;

2、异味,进入夏季,里面淤积的脏污很容易产生异味;

3、漏水、结构复杂,很多用不锈钢管波纹管材质进行热交换,需要的长度比较长比较薄,自来水水压高,管道长且盘绕,难免小损坏,不到一年产生漏水现象;管道多,包括冲洗阀门,冲洗管道等,结构复杂,使用者维护起来很麻烦,往往忘记打开清洗阀门,有的节能桶里管道始终长期细微漏水也无法察觉,管道多导致的爆管问题也多;

4、安装困难问题,因为要加清洗管道,加三通,冲洗阀门等,导致结构复杂,体积大,很多洗头盆底下地面有自来水管,下水道排水管,电源线等,有的有即热式热水器也在洗头盆底下,空间狭小,无法放置节能桶等设备导致无法安装;

5、使用年限不长。因为各类管道多,阀门或者电磁阀门,加之节能设备内部淤积脏污物,异味难闻,使用者不愿彻底清理,导致频繁更换节能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筒、引流机构和换热管,热回收筒为上部开口的筒体,热回收筒的下部开有排水口,换热管设置在热回收筒内,换热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伸出热回收筒外,引流机构包括定位杆和扩水环片,扩水环片固定设置在定位杆上,扩水环片呈圆盘形,定位杆伸入热回收筒内且与热回收筒可拆卸式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管的进水口与自来水龙头相连接,换热管的出水口与热水器的进水口相连接,热废水由热回收筒的上部进入后,落于引流机构的扩水环片上,热废水减速并由扩水环片的外缘散落向下,然后喷淋在换热管上与换热管内的冷水发生热交换后,排出;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结构简单,易于拆卸清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引流机构还包括引流盘,引流盘固定设置在定位杆上且位于扩水环片的正上方,引流盘的中部圆周上开有若干导流孔,导流孔位于圆盘形扩水环片的盘面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接端盖,热回收筒的上部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连接端盖的下部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热回收筒的上部和连接端盖的下部通过螺纹连接,连接端盖的内部设置有台阶,引流盘放置在连接端盖内部的台阶上;这样热废水由引流盘的导流孔全部落于扩水环片上,进一步提高热回收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换热管呈螺旋形排设在热回收筒内,螺旋形的换热管整体呈筒形,形成内筒(螺旋形的换热管)套外筒(热回收筒)的结构,扩水环片位于螺旋形换热管的筒内,这样,扩水环片外缘散落的热废水与换热管充分接触,提高换热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扩水环片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扩水环片和第二扩水环片,第一扩水环片位于螺旋形换热管的筒内的上部,第二扩水环片位于螺旋形换热管的筒内的中部,换热管的进水口设置在热回收筒的下部,换热管的出水口设置在热回收筒的上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安装简便,通用,安装在洗头盆洗脸盆底原来的排水口底部,管道少,只有一个进水管道(换热管的进水口)一个出水管道(换热管的出水口),一个排污口(热回收筒的排水口),装在洗头盆/洗菜盆的下水位置;

2、安装在洗头盆底下,尺寸小,比30MM排水管稍大,不占空间;

3、免/易清洗。采用竖直排放方式,脏污不会堵塞,也不会淤积,几乎不用清洗。如果要清洗,提起定位杆可以直接用刷子或者水从上面冲到下面,因为采用直排,无淤积,无异味。

4、材料少,成本低,非常耐用,因为没有冲洗阀门,没有过多的管道,所有部件耐用,使用超过10年以上。

5、高效回收热能。形成的薄水流可以沿管道四周流下,充分交换热量。与市面的大体积的节能设备效率相当甚至超越。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热回收装置,结构简单,涉及的零件少,安装拆卸方便,容易清洗;同时,需要加装管道、阀门等,直接将热废水排入热回收筒即可,热回收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热回收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引流机构、连接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一种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筒1、引流机构和换热管2,热回收筒1为上部开口的筒体,热回收筒1的下部开有排水口11,换热管2设置在热回收筒1内,换热管2的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均伸出热回收筒1外,引流机构包括定位杆3和扩水环片4,扩水环片4固定设置在定位杆3上,扩水环片4呈圆盘形,定位杆3伸入热回收筒1内且与热回收筒1可拆卸式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管2的进水口21与自来水龙头相连接,换热管2的出水口22与热水器的进水口21相连接,热废水由热回收筒1的上部进入后,落于引流机构的扩水环片4上,热废水减速并由扩水环片4的外缘散落向下,然后喷淋在换热管2上与换热管2内的冷水发生热交换后,排出;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结构简单,易于拆卸清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引流机构还包括引流盘5,引流盘5固定设置在定位杆3上且位于扩水环片4的正上方,引流盘5的中部圆周上开有若干导流孔51,导流孔51位于圆盘形扩水环片4的盘面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接端盖6,热回收筒1的上部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连接端盖6的下部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热回收筒1的上部和连接端盖6的下部通过螺纹连接,连接端盖6的内部设置有台阶,引流盘5放置在连接端盖6内部的台阶上;这样热废水由引流盘5的导流孔51全部落于扩水环片4上,进一步提高热回收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换热管2呈螺旋形排设在热回收筒1内,螺旋形的换热管2整体呈筒形,形成内筒(螺旋形的换热管2)套外筒(热回收筒1)的结构,扩水环片4位于螺旋形换热管2的筒内,这样,扩水环片4外缘散落的热废水与换热管2充分接触,提高换热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扩水环片4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扩水环片41和第二扩水环片42,第一扩水环片41位于螺旋形换热管2的筒内的上部,第二扩水环片42位于螺旋形换热管2的筒内的中部,换热管2的进水口21设置在热回收筒1的下部,换热管2的出水口22设置在热回收筒1的上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安装简便,管道少,只有一个进水管道(换热管2的进水口21)一个出水管道(换热管2的出水口22),一个排污口(热回收筒1的排水口11),装在洗头盆/洗菜盆的下水位置;

2、安装在洗头盆底下,尺寸小,比排水管稍大,不占空间;

3、免/易清洗。采用竖直排放方式,脏污不会堵塞,也不会淤积,几乎不用清洗。如果要清洗,提起定位杆3可以直接用刷子或者水从上面冲到下面,因为采用直排,无淤积,无异味。

4、材料少,成本低,非常耐用,因为没有冲洗阀门,没有过多的管道,所有部件耐用,使用超过10年以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热回收装置,结构简单,涉及的零件少,安装拆卸方便,容易清洗;同时,需要加装管道、阀门等,直接将热废水排入热回收筒1即可,热回收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