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块炉柱塞开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7275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熔块炉柱塞开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块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块炉柱塞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琉璃工艺品具有色彩流云漓彩、品质晶莹剔透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和收藏界的喜爱。窑烧石膏型精密铸造工艺是琉璃工艺品的主要成型方法,它采用琉璃熔块作为原材料,将其放置在石膏型的盛料盆中,熔融后流入铸型腔而成型。琉璃熔块采用高温熔块炉制作,它采用硅钼棒作为发热元件,采用带底注孔的高纯石英坩埚来熔融各种氧化物原料,这些原料在高温下经长时间加热熔融并澄清后,琉璃液从坩埚底注孔漏出淬入水中或注入金属模腔中,获得相应形状的熔块。

目前,高温熔块炉基本采用带底注孔的高纯石英坩埚,装料前先用石英陶瓷做出的柱塞将底注孔堵塞,当琉璃料全部熔融均匀并澄清后,依靠手工顶出柱塞使琉璃液漏出制成熔块。其基本操作过程是:操作者一手持镜子从炉底反射坩埚底注孔的情况,一手持不锈钢棒逐渐找准坩埚底注孔,然后用不锈钢棒将柱塞顶开,琉璃液流出时手持不锈钢棒迅速移开。上述操作存在以下问题:顶开注塞时,需要手持不锈钢棒移到坩埚出口的下方,尽管琉璃液的粘度相对大一些,但是当其温度提高到一定程度,琉璃液从坩埚出口流出的速度很快,如果操作者反应稍慢或者移开受阻,很容易发生烫伤事故;此外,坩埚出口的孔一般都不大,手持不锈钢棒去顶开柱塞时,由于手动操作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很难顶开柱塞,此外多次敲击易损坏坩埚出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块炉柱塞开启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避免发生烫伤事故及损坏坩埚出口。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熔块炉柱塞开启装置,包括用于顶开柱塞的顶出杆、连接杆、至少一个套筒和至少一根导向柱,所述顶出杆位于所述柱塞的中轴线上,所述顶出杆通过所述连接杆而与所述套筒连接,所述导向柱连接于炉底板的底部,所述套筒与所述导向柱相配合且数量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杆上端连接有与所述柱塞相适应的顶头。

进一步地,所述顶头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顶头的横截面直径略小于所述柱塞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竖直设置于所述炉底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焊接于所述炉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连接有用于限定所述顶出杆移动距离的限位挡块。

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杆、所述连接杆、所述套筒和所述导向柱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的数量为两根,所述导向柱位于所述炉底板的两侧,且两根所述导向柱关于所述柱塞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柱塞开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手持套筒沿着导向柱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顶出杆将柱塞顶出,操作简便省力,顶开柱塞后,手持套筒或者连接杆沿导向杆迅速滑出,避免由于直接手持不锈钢管顶开柱塞发生烫伤事故及损坏坩埚出口。

2、顶出杆上端连接有与柱塞相适应的顶头,使得顶出杆通过顶头与柱塞相接触,从而增大接触面积,进而使得顶出杆更稳定地顶出柱塞,顶头的横截面为圆形,顶头的横截面直径略小于所述柱塞的直径,圆形的顶头结构更加稳定,且能更好地顶开柱塞。

3、导向柱连接有用于限定顶出杆移动距离的限位挡块,由此使得顶出杆在顶出柱塞后无法继续向上运动,进而防止顶出杆进入坩埚内的琉璃液中,避免引起琉璃液内裹带气泡,从而保证工艺品的质量良好。

4、导向柱位于炉底板的两侧,且两根导向柱关于所述柱塞的中轴线对称分布,由此,整个装置呈现对称结构,结构更加稳定,且可实现双手操作,操作更加便捷省力;此外,两根导向柱使得顶出杆的位置确定,两个套筒套设于导向柱时,顶出杆便位于柱塞的正下方,从而不需要调节顶出杆的位置,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熔块炉柱塞开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熔块炉柱塞开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塞,2-顶出杆,3-连接杆,4-套筒,5-导向柱,6-炉底板,7-顶头,8-限位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熔块炉柱塞1开启装置,包括用于顶开柱塞1的顶出杆2、连接杆3、至少一个套筒4和至少一根导向柱5,顶出杆2位于柱塞1的中轴线上,由此顶出杆2可竖直将柱塞1顶出,顶出杆2通过连接杆3而与套筒4连接,导向柱5连接于炉底板6的底部,套筒4与导向柱5相配合且数量一致,由此可通过手持套筒4沿着导向柱5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顶出杆2将柱塞1顶出,操作简便省力,在本实施例中,顶开柱塞1后,手持套筒4或者连接杆3沿导向杆迅速滑出,避免由于直接手持不锈钢管顶开柱塞1发生烫伤事故及损坏坩埚出口。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手持套筒4沿着导向柱5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顶出杆2将柱塞1顶出,操作简便省力,顶开柱塞1后,手持套筒4或者连接杆3沿导向杆迅速滑出,避免由于直接手持不锈钢管顶开柱塞1发生烫伤事故及损坏坩埚出口。

进一步地,顶出杆2上端连接有与柱塞1相适应的顶头7,使得顶出杆2通过顶头7与柱塞1相接触,从而增大接触面积,进而使得顶出杆2更稳定顶出柱塞1,需要指出的是,顶头7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多种形状。进一步地,顶头7的横截面为圆形,顶头7的横截面直径略小于所述柱塞1的直径,圆形的顶头7结构更加稳定,且能更好地顶开柱塞1。

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柱5的数量为一根,且导向柱5竖直设置于炉底板6的底部,在满足结构强度及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有效减少导向柱5的数量,进而降低成本,竖直设置的导向柱5使得套筒4的运行更加便捷省力。需要指出的是,在套筒4的数量与导向柱5数量一致,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将顶出杆2转动至柱塞1的正下方,再向上将柱塞1顶出。进一步地,导向柱5焊接于炉底板6,由此使得导向柱5稳定与炉底板6连接。

此外,导向柱5连接有用于限定顶出杆2移动距离的限位挡块8,由此顶出杆2在顶出柱塞1后无法继续向上运动,进而防止顶出杆2进入坩埚内的琉璃液中,避免引起琉璃液内裹带气泡,从而保证工艺品的质量良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顶出杆2、连接杆3、套筒4和导向柱5的材质均为不锈钢,不锈钢的材料结构强度大且价格低廉。

实施例二:

参见图2,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导向柱5的数量为两根,导向柱5位于炉底板6的两侧,且两根导向柱5关于柱塞1的中轴线对称分布。由此,整个装置呈现对称结构,结构更加稳定,且可实现双手操作,操作更加便捷;此外,两根导向柱5使得顶出杆2的位置确定,两个套筒4套设于导向柱5时,顶出杆2便位于柱塞1的正下方,从而不需要调节顶出杆2的位置,便于操作。除上述区别外,本实施例的门窗装置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一致,相应的效果及原理也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熔块炉柱塞1开启装置,手持套筒4沿着导向柱5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顶出杆2将柱塞1顶出,操作简便省力,顶开柱塞1后,手持套筒4或者连接杆3沿导向杆迅速滑出,避免由于直接手持不锈钢管顶开柱塞1发生烫伤事故及损坏坩埚出口。顶出杆2上端连接有与柱塞1相适应的顶头7,使得顶出杆2通过顶头7与柱塞1相接触,从而增大接触面积,进而使得顶出杆2更稳定顶出柱塞1,顶头7的横截面为圆形,顶头7的横截面直径略小于所述柱塞1的直径,圆形的顶头7结构更加稳定,且能更好地顶开柱塞1。导向柱5连接有用于限定顶出杆2移动距离的限位挡块8,由此使得顶出杆2在顶出柱塞1后无法继续向上运动,进而防止顶出杆2进入坩埚内的琉璃液中,避免引起琉璃液内裹带气泡,从而保证工艺品的质量良好。导向柱5位于炉底板6的两侧,且两根导向柱5关于柱塞1的中轴线对称分布,由此,整个装置呈现对称结构,结构更加稳定,且可实现双手操作,操作更加便捷省力;此外,两根导向柱5使得顶出杆2的位置确定,两个套筒4套设于导向柱5时,顶出杆2便位于柱塞1的正下方,从而不需要调节顶出杆2的位置,便于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