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辊模组及穿带排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400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油辊模组及穿带排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干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辊模组及穿带排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锂电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锂离子电池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在便携式电器如手提电脑、摄像机、移动通讯中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开发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开始试用,预计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随着能源的紧缺和世界的环保方面的压力。锂电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行业,特别是磷酸铁锂材料电池的出现,更推动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为了保证锂电池具有高质量,需要对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工序所处的生产环境进行严格把关。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干燥炉对电池壳体、极片、极卷和电芯进行干燥处理。

极片的涂布是锂离子电池正极制作中的关键环节,好的正极材料对电池容量等性能有直接影响。所谓涂布就是指糊状聚合物、熔融态聚合物或聚合物溶液涂布于薄膜上制得复合膜的方法,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涂布基片(薄膜)是金属箔,一般为铜箔或者铝箔。一般采用涂布机完成极片的涂布工艺环节,整个涂布过程就是从基片放入涂布机(称为放卷)到涂布后的基片从涂布机中出来(称为收卷)的若干连续工序;其整个流程为:放卷→接片→拉片→张力控制→自动纠偏→涂布→干燥→张力控制→自动纠偏→收卷。针对现有涂布机的干燥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申请人在先提出了一种极片红外热风干燥系统,通过热滚模组对极片基带进行预热处理,然后再进入恒温控制的干燥炉模组,通过红外灯、热风循环结构和冷却循环结构能够很好地控制干燥炉模组的恒温效果;以及一种极片热辊干燥系统,通过多个热辊加热、热风循环实现极片快速的干燥,通过恒温控制的热辊干燥炉模组,模温机能够很好地控制热辊干燥炉模组的恒温效果。

现有的干燥炉中一般采用油辊结合热风、红外等多种干燥处理方式,实现对于极片基带的快速干燥,生产实践中发现,干燥炉内设置多组油辊时,一般采用多个油辊单排连环排列,或者不规则连环排列,极片基带依次通过每一个油辊,当其中一个油辊出现故障时,整个传送路径被迫中断,从而影响了生成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辊模组及穿带排布系统,能够提供良好的维修空间,在维修过程中能够保证传送路径不中断,提升系统可生产周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辊模组,包括油辊、油管接头以及撑带机构,所述油管接头安装在所述油辊的一端,所述油辊通过一组轴承安装在一组安装座板上,所述撑带机构包括撑带辊以及支撑杆,至少一所述撑带辊通过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所述油辊一侧,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油辊之间通过一组轴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油辊与所述油管接头连接的一端还安装有转动带轮,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与所述转动带轮连接。

可选地,由转动带轮和同步带形成的传动组件也可以是链轮、链条组成替换,或者采用其他的能够完成动力传动的机构,如齿轮组等,或者多种机械传动方式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撑带机构还包括一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一电机安装座设置在其中一所述安装座板上,靠近所述伺服电机一侧的所述支撑杆通过一轴承安装在中空轴上,所述中空轴与所述油辊之间套设一轴承;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一传动带组件与所述中空轴一端连接,驱动所述支撑杆带动所述撑带辊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撑带机构包括三个所述撑带辊,分别通过一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所述油辊一侧,所述油辊一侧的三个所述支撑杆套设在所述油辊上,每一所述支撑杆的安装孔沿着径向设置分别设置有限位凸块和配合台面,所述限位凸块和所述配合台面组合限制撑带辊之间的间隔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轴一侧的所述安装座板上还设置有若干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用于限制所述撑带辊的转动位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穿带排布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油辊模组,多个所述油辊模组在所述干燥炉体内形成至少两排油辊模组序列,极片基带从所述干燥炉体的入带口位置进入,上下交叉穿过油辊模组序列中的每一所述油辊模组后从所述干燥炉体的出带口离开;所述油辊模组序列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中间过渡辊,所述中间过渡辊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和设置在所述中间过渡辊和所述油辊一端的转动带轮驱动所述油辊和所述中间过渡辊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入带口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渡辊和第二过渡辊,所述出带口位置依次设置有第三过渡辊、第四过渡辊和第五过渡辊,极片基带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过渡辊、第二过渡辊、所述油辊模组序列、所述第三过渡辊、所述第四过渡辊和所述第五过渡辊;对应所述第一过渡辊两侧安装有入带限位组件,对应所述第五过渡辊两侧安装有出带限位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渡辊一侧设置有第一摆动辊,所述第一摆动辊一端与一摆动辊驱动组件连接;所述中间过渡辊一侧设置有第二摆动辊,所述第二摆动辊一端设置有第一调节转盘;所述第三过渡辊一侧设置有第三摆动辊,所述第三摆动辊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转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渡辊、第二过渡辊、所述第三过渡辊、所述第四过渡辊和所述第五过渡辊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转动带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每一所述转动带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带上设置有若干张紧轮和若干过渡带轮,所述张紧轮和所述过渡带轮安装在所述干燥炉体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油辊模组上设置有撑带机构,当其中一个油辊模组出现故障时,可以将极片基带安装在所述撑带机构的撑带杆上,而且通过油辊模组形成油辊模组序列,使得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油辊模组的维护;任何一个油辊模组可以单独抽离进行维护更换,通过油辊模组序列进行穿带排布,使得极片基带能够在干燥炉内被充分干燥,撑带机构设置有三个撑带辊,撑带辊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从而能够保证极片基带被充分撑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辊模组三维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油辊模组中支撑杆组件三维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带排布系统三维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带排布系统另一三维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带排布系统剖视结构图。

图中,10-油辊模组,20-干燥炉体,30-炉体支架,40-上吹风装置,50-下吹风装置;11-油辊,12-安装座,13-油管接头,14-转动带轮,15-撑带辊,16-支撑杆,17-中空轴,18-传动带组件,19-伺服电机,110-电机安装座;111-定位传感器,161-限位凸块,162-配合台面;21-入带口,22-出带口,23-第一过渡辊,24-入带限位组件,25-第二过渡辊,26-第一摆动辊,27-摆动辊驱动组件,28-中间过渡辊,29-第二摆动辊,210-第一调节转盘,211-第三过渡辊,212-第三摆动辊,213-第二调节转盘,214-第四过渡辊,215-第五过渡辊,216-出带限位组件,217-驱动电机,218-同步带,219-张紧轮,220-过渡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一种油辊模组10,包括油辊11、油管接头13以及撑带机构,所述油管接头13安装在所述油辊11的一端,所述油辊11通过一组轴承安装在一组安装座板12上,所述撑带机构包括撑带辊15以及支撑杆16,至少一所述撑带辊15通过所述支撑杆16安装在所述油辊11一侧,所述支撑杆16与所述油辊11之间通过一组轴承连接。

其中,所述油辊11与所述油管接头13连接的一端还安装有转动带轮14,驱动电机217通过同步带218与所述转动带轮14连接。

可选地,由转动带轮14和同步带218形成的传动组件也可以是链轮、链条组成替换,或者采用其他的能够完成动力传动的机构,如齿轮组等,或者多种机械传动方式的组合。

其中,所述撑带机构还包括一伺服电机19,所述伺服电机19通过一电机安装座110设置在其中一所述安装座板12上,靠近所述伺服电机19一侧的所述支撑杆16通过一轴承安装在中空轴17上,所述中空轴17与所述油辊11之间套设一轴承;所述伺服电机19通过一传动带组件18与所述中空轴17一端连接,驱动所述支撑杆16带动所述撑带辊15摆动。

其中,所述撑带机构包括三个所述撑带辊15,分别通过一所述支撑杆16安装在所述油辊11一侧,所述油辊11一侧的三个所述支撑杆16套设在所述油辊11上,每一所述支撑杆16的安装孔沿着径向设置分别设置有限位凸块161和配合台面162,所述限位凸块161和所述配合台面162组合限制撑带辊15之间的间隔位置。

其中,所述中空轴17一侧的所述安装座板12上还设置有若干定位传感器111,所述定位传感器111用于限制所述撑带辊15的转动位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如图3-5所示,还提供了一种穿带排布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油辊模组10,多个所述油辊模组10在所述干燥炉体20内形成至少两排油辊模组序列,极片基带从所述干燥炉体20的入带口21位置进入,上下交叉穿过油辊模组序列中的每一所述油辊模组10后从所述干燥炉体20的出带口22离开;所述油辊模组序列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中间过渡辊28,所述中间过渡辊28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217,所述驱动电机217通过同步带218和设置在所述中间过渡辊28和所述油辊11一端的转动带轮14驱动所述油辊11和所述中间过渡辊28同步转动。

每一油辊模组10通过安装座板12安装在干燥炉体20内形成至少两排油辊模组序列,干燥炉体设置在一炉体支架30上,干燥炉体20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吹风装置40和下吹风装置50,形成极片基带干燥系统。

其中,所述入带口21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渡辊23和第二过渡辊25,所述出带口22位置依次设置有第三过渡辊211、第四过渡辊214和第五过渡辊215,极片基带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过渡辊23、第二过渡辊25、所述油辊模组序列、所述第三过渡辊211、所述第四过渡辊214和所述第五过渡辊215;对应所述第一过渡辊23两侧安装有入带限位组件24,对应所述第五过渡辊215两侧安装有出带限位组件216。

其中,所述第二过渡辊25一侧设置有第一摆动辊26,所述第一摆动辊26一端与一摆动辊驱动组件27连接;所述中间过渡辊28一侧设置有第二摆动辊29,所述第二摆动辊29一端设置有第一调节转盘210;所述第三过渡辊211一侧设置有第三摆动辊212,所述第三摆动辊212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转盘213。

其中,所述第一过渡辊23、第二过渡辊25、所述第三过渡辊211、所述第四过渡辊214和所述第五过渡辊215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转动带轮14,所述驱动电机217通过所述同步带218与每一所述转动带轮14连接。

其中,所述同步带218上设置有若干张紧轮219和若干过渡带轮220,所述张紧轮219和所述过渡带轮220安装在所述干燥炉体20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油辊模组上设置有撑带机构,当其中一个油辊模组出现故障时,可以将极片基带安装在所述撑带机构的撑带杆上,而且通过油辊模组形成油辊模组序列,使得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油辊模组的维护;任何一个油辊模组可以单独抽离进行维护更换,通过油辊模组序列进行穿带排布,使得极片基带能够在干燥炉内被充分干燥,撑带机构设置有三个撑带辊,撑带辊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从而能够保证极片基带被充分撑开。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排”、“列”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实用新型专利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连”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