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翅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4553阅读:1512来源:国知局
散热翅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翅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一般安装在换热器或加热管等热交换设备上用于辅助换热换的结构大多为板形翅片,板形翅片在制造过程中一般直接采用冲切工艺以形成较平整断面,但断面面积较大,易产生较大风阻并且热交换面积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热交换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风阻较小的散热翅片。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散热翅片具有较高的热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优化散热翅片的制造工艺。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翅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所述板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横向两侧的四个外端角均配置成倒角状;且

所述外端角配置为使所述板体的横向外侧端部的厚度等于所述板体的横向内侧部分的厚度的1/5至4/5。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翅片为平板翅片;且

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分别具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区段和第二平面区段;

所述第一平面区段的左右端部分别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一侧倾斜延伸的第一左区段和第一右区段;以及

所述第二平面区段的左右端部分别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一侧倾斜延伸的第二左区段和第二右区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区段和所述第一右区段均为倾斜延伸的平面且相对所述第一表面的横向中心面镜像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左区段和所述第二右区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左区段和所述第一右区段相对于所述散热翅片的厚度方向上的水平中心平面镜像对称设置;以使

所述散热翅片具有呈凸正多边形的横截面。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翅片由长条形板材制成。

进一步地,利用从所述板材的上表面向其下表面的压型工艺在所述板材的所述上表面上形成多段所述第一表面以及在所述板材的所述下表面上形成多段所述第二表面;

利用从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的冲裁工艺将所述板材冲裁成多段所述散热翅片,且每段所述散热翅片均具有一段所述第一表面和一段所述第二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板材的全部表面上均包覆有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翅片为裂隙翅片;且

所述板体的所述横向内侧部分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处设置有至少一个自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向外凸出的裂隙部;

所述裂隙部具有至少两段首尾弯折连接的裂隙段,所述裂隙部与所述散热翅片的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形成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靠近所述裂隙部的横向内侧端部的上下四个内端角均配置成倒角状;且

所述内端角配置为使所述板体的所述横向内侧端部的厚度等于所述板体的所述横向内侧部分的厚度的1/5至4/5。

进一步地,每段所述裂隙段的横向左右两侧的上下四个外端角均配置成倒角状。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翅片通过将其换热面的左右端部设置成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倒角状,可有效降低散热翅片以及安装有散热翅片的换热器对流过其的气流的流动阻力,继而提升散热翅片或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翅片通过依次进行的压型工艺和冲裁工艺制成,使得散热翅片的截面在裁切前减小,从而可降低裁切对涂层的破坏,提升散热翅片涂层的覆盖面积,延缓锈蚀等。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翅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散热翅片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翅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图3所示散热翅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是图3所示散热翅片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翅片1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散热翅片1的示意性前视图。参见图1和图2,散热翅片1包括板体10。板体10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00和第二表面200。第一表面100和第二表面200的横向两侧的上下四个外端角11均配置成倒角状。具体地,外端角11配置为使板体10的横向外侧端部的厚度等于板体10的横向内侧部分的厚度的1/5至4/5,例如可以为1/5、2/5、3/5、4/5等。

也即是,散热翅片1的靠近左右端部的部分板面向内倾斜压缩。当气流以大致垂直的角度流动至与某一片散热翅片1的热交换平面接触时,气流在呈倒角状的外端角11的引导下向散热翅片1的外侧、后侧流动,以与该散热翅片1进行热交换并持续流动绕过该散热翅片1到达下一片散热翅片1。进一步地,作为散热翅片1的换热面的第一表面100和第二表面200的端部均具有朝向散热翅片1内部倾斜压缩的呈倒角状的板面。由此,当气流自不同方向流动至散热翅片1时,均可有效降低气体流动速度的减损,提升散热翅片1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翅片通过将其换热面的左右端部设置成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倒角状,可有效降低散热翅片以及安装有散热翅片的换热器对流过其的气流的流动阻力,继而提升散热翅片或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翅片1为平板翅片。具体地,第一表面100和第二表面200分别具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区段100a和第二平面区段200a。第一平面区段100a的左右端部分别具有朝向第二表面200所在一侧倾斜延伸的第一左区段100b和第一右区段100c。第二平面区段200a的左右端部分别具有朝向第一表面100所在一侧倾斜延伸的第二左区段200b和第二右区段200c。

进一步地,第一左区段100b和第一右区段100c均为倾斜延伸的平面且相对第一表面100的横向中心面镜像对称设置。第二左区段200b和第二右区段200c分别与第一左区段100b和第一右区段100c相对于散热翅片1的厚度方向上的水平中心平面镜像对称设置。由此,散热翅片1可具有呈凸正多边形的横截面。

也即是,散热翅片1可以为一块完整连续的平板,且在散热翅片1的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四个拐角处形成边线角度和边线长度相同的倒角,以使流动至散热翅片1并与第一表面100或第二表面200接触的气流可大致均匀地向散热翅片1的两侧分流,从而使散热翅片1的散热效果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翅片1由长条形板材制成。板材的全部表面上均包覆有涂层。

具体地,散热翅片1可利用从板材的上表面向其下表面的压型工艺在板材的上表面上形成多段第一表面100以及在板材的下表面上形成多段第二表面200,而后利用从上表面向下表面的冲裁工艺将板材冲裁成多段散热翅片1,且每段散热翅片1均具有一段第一表面100和一段第二表面200。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翅片1通过依次进行的压型工艺和冲裁工艺制成,使得散热翅片1的截面在裁切前减小,从而可降低裁切对涂层的破坏,提升散热翅片1涂层的覆盖面积,延缓锈蚀等。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翅片1的示意性结构图。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翅片1为裂隙翅片,参见图3,散热翅片1的板体10的横向内侧部分开设有缺口,缺口处设置有至少一个自散热翅片1的第一表面100或第二表面200向外凸出的裂隙部300。进一步地,裂隙部300具有至少两段首尾弯折连接的裂隙段301,裂隙部300与散热翅片1的第一表面100或第二表面200之间形成垂直于第一表面100或第二表面200的开口。

图4是图3所示散热翅片1的示意性侧视图。图5是图3所示散热翅片1的示意性俯视图。图6是沿图5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至图6,板体10的靠近裂隙部300的横向内侧端部的上下四个内端角12均配置成倒角状,且内端角12配置为使板体10的横向内侧端部的厚度等于板体10的横向内侧部分的厚度的1/5至4/5。进一步地,每段裂隙段301的横向左右两侧的上下四个外端角11均配置成倒角状。

也即是,散热翅片1可以为其上有开口的裂隙翅片。参见图3,裂隙部300可以为条状,且裂隙部300可沿其长度方向分为多段,每段即是一段裂隙段301。进一步地,端部的两段裂隙段301可用于与散热翅片1的板体10连接,其他裂隙段301均首位连接并设置在两个位于端部的裂隙段301的中间,以共同构成凸起的裂隙部300,并在散热翅片1上形成允许气流通过且与气流初始流动方向具有一定角度的开口。裂隙段301也可以为两个。此时,两段裂隙段301首尾弯折连接以形成凸起,两段裂隙段301的远离连接处的另一端分别与散热翅片1的板体10连接。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裂隙翅片的翅片板体10的外端角11、内端角12以及裂隙部300的裂隙段301的外端角11均设置成倒角状。也即是,散热翅片1的每个具有完整连续板面的部分均在其至少两个边缘上的四个端角设置有倾斜的倒角状的导风区段,由此使得裂隙翅片的各个具有连续板面的部分均具有较小的截面积也即是具有较小的风阻,且使得裂隙翅片各个部分的换热效率均匀提升,从而使其整体的换热效果得到改善。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