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631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流输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向室内送风的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室内取暖器,其结构局限于单侧离心风机,受风道和风机结构的限制,效率低,难以实现高效率取暖(送风)功能。

授权公告号为CN 206131124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室外新鲜空气与室内循环空气进风比例的取暖装置”,其是由第一风机促使室内空气循环,为第一风机的第一蜗壳配置换位风门,换位风门由风门电机驱动换位未来调节新风进口与第二进风口的开度及室内侧回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的开度,使得新风进口、室内侧回风口的空气能同时进入第一风机并从室内侧出风口流出,由电加热装置加热,从而实现在加热室内空气的同时引入室外的新鲜空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提高舒适度。该取暖装置结构复杂,工作时有同一空间的气流循环流动,仅适合于安装在厨房等空气污染较重的房间之外空间,不适于安装在厨房。而且,安装方式单一,不适于壁挂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室内取暖器结构复杂,工作方式单一,提供一种可根据环境要求实现灵活多变高效工作方式的送风取暖装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送风装置的多种安装方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箱体,其包括左端壁、右端壁及与所述左端壁、右端壁围成内腔的侧壁,所述左端壁设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进风口,所述右端壁设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侧壁设连通所述内腔的出风口;

第一风机,其设于所述的内腔,其具有第一吸风口、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一吸风口朝向所述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排风口朝向所述的出风口;

第二风机,其设于所述的内腔并与所述的第一风机并列,其具有第二吸风口、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二吸风口朝向所述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排风口朝向所述的出风口;

风门装置,其包括第一风门、第二风门、风门电机,所述第一风门摆动装配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处,所述第二风门摆动装配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所述的风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风门、第二风门以由所述第一风门控制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开度、由所述第二风门控制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开度。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箱体呈长方体状,所述的出风口设于所述的侧壁。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均为离心风机。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风机包括第一蜗壳、位于所述第一蜗壳内的第一风轮,所述的第二风机包括第二蜗壳、位于所述第二蜗壳内的第二风轮,所述的第一风轮、第二风轮连接在同一风轮电机两端的输出轴上,所述的风轮电机位于所述第一蜗壳与第二蜗壳之间。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风门装置包括一由所述风门电机驱动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一风门、第二风门以带着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同时摆动。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第一风门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时所述第二风门完全开启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门完全开启所述第一进风口时所述第二风门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门半开启所述第一进风口时所述第二风门半开启所述第二进风口。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风门装置位于所述的内腔。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出风口处配置有气流加热装置。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气流加热装置包括与所述出风口适配的通道部件及布设在所述通道部件中的电加热器。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通道部件具有一个喇叭口状的通道,所述通道较小的一端直接与所述的第一排风口、第二排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两端分别设一个进风口,进风口进风可根据需要分别引入室内回风、其他居室空气、室外新风中两个气源,并在箱体内腔并列设置两个风机,配合风门装置的第一风门、第二风门的动作,从而实现引入室内回风的内循环、引入其他居室的空气调节、室外新风功能以及上述两个不同气源混合工作方式;由于具有两个风机,送风效率高。进一步的,在箱体出风口处配置气流加热装置,实现送风取暖功能。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即可横置安装在吊顶内,也可壁挂在墙壁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的一种外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门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的两端设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风轮、第二风轮连接在同一风轮电机两端的输出轴上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蜗壳、第二蜗壳并列布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01-箱体:11-左端壁,12-右端壁,13-下侧壁,14-第一进风口,15-第二进风口,16-出风口;

02-第一风机:21-第一吸风口,22-第一排风口,23-第一蜗壳,24-第一风轮;

03-第二风机:31-第二吸风口,32-第二排风口,33-第二蜗壳,34-第二风轮;

04-风轮电机;

05-风门装置:51-第一风门,52-第二风门,53-风门电机,54-连杆,55-第一枢轴,56-第一摆轴,57-第二枢轴,58-第二摆轴;

06-气流加热装置:61-通道部件,62-电加热器,63-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的送风装置,其包括:

箱体01,该箱体01包括左端壁11、右端壁12及与左端壁、右端壁围成内腔的侧壁,左端壁11设连通内腔的第一进风口14,右端壁12设连通内腔的第二进风口15,侧壁设连通内腔的出风口16;参见图4,第一进风口14、第二进风口15均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件装配在左端壁11、右端壁12上,具体实施时不排除直接在左端壁、右端壁上形成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图中的出风口16则是直接形成在侧壁上;

第一风机02,其设于箱体01的内腔,其具有第一吸风口21、第一排风口22,第一吸风口21朝向第一进风口14,第一排风口22朝向出风口16;

第二风机03,其设于箱体01的内腔并与第一风机02并列,其具有第二吸风口31、第二排风口32,第二吸风口31朝向第二进风口15,第二排风口32朝向出风口16;

风门装置05,其包括第一风门51、第二风门52、风门电机53,第一风门51摆动装配在第一进风口14处,第二风门52摆动装配在第二进风口15处,风门电机53驱动第一风门51、第二风门52以由第一风门控制第一进风口14的开度、由第二风门控制第二进风口15的开度;具体实施时,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可以分别由一个风门电机驱动,也可以共同由一个风门电机驱动。

该结构的送风装置若用于如卧室、客厅等常规空间,其出风口16位于送风装置的安装空间,第一进风口14、第二进风口15中的一个连接同一室内空间或者其它室内空间以令室内空气循环、另一个连接室外以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补充新鲜空气;配合风门装置,可以改变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的开度,开度的调节可以通过电路控制风门电机实现。

该结构的送风装置若用于如厨房等空气污染较重的空间,则第一进风口14、第二进风口15分别用于连通出风口16所在空间外的不同的空间,以避免出风口16所在空间的空气循环而过分污染送风装置。

具体的,如图4所示,箱体01呈长方体状,出风口16设于侧壁13,而且出风口的大小与下侧壁的大小相当相当于完全移除了下侧壁。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出风口以及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的大小,在本说明书中,出风口、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设于箱体相应的壁上是一种位置上的限定。

参见图5-6,第一风机02、第二风机03均为离心风机。第一风机02包括第一蜗壳23、位于第一蜗壳内的第一风轮24,第二风机03包括第二蜗壳33、位于第二蜗壳内的第二风轮34,第一风轮24、第二风轮34连接在同一风轮电机04两端的输出轴上,风轮电机04位于第一蜗壳23与第二蜗壳33之间。

参见图3,风门装置05包括一由风门电机53驱动的连杆54,连杆5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风门51、第二风门52以带着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同时摆动。具体的,第一风门51具有第一枢轴55、第一摆轴56,第一枢轴55以供装配在箱体01上令第一风门能够摆动,第一摆轴56用于连接连杆54;第二风门52具有第二枢轴57、第二摆轴58,第二枢轴57以供装配在箱体01上令第二风门能够摆动,第二摆轴58用于连接连杆54; 第一枢轴55、第一摆轴56、第二枢轴57、第二摆轴58位于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位,从而使得连杆能够带着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同时摆动;而风门电机53则可以选用步进摆动电机以驱动摆动动作。

具体的,第一风门51关闭第一进风口14时第二风门52完全开启第二进风口15;第一风门51完全开启第一进风口14时第二风门52关闭第二进风口15;第一风门51半开启第一进风口14时第二风门52半开启第二进风口15。由此来选择进风途径。

为了隐蔽起见,风门装置05位于内腔。

为了实现加热,出风口16处配置有气流加热装置06。如图7所示,气流加热装置06包括与出风口16适配的通道部件61及布设在通道部件61中的电加热器62,电加热器可以是PTC加热器等电加热器件以便气流流经电加热器被加热。通道部件61具有一个喇叭口状的通道63,通道63较小的一端(图示上端)直接与第一排风口22、第二排风口32连通。

该送风装置,可以如同现有技术中横置结构形式的取暖装置一样安装在吊顶,也可以如同壁挂式分体空调室内机一样挂装在墙壁上。在实际安装时,可根据现场需求增配风口配件(如通风面罩等),风口配件可模块化与集成吊顶融合成整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