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件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363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件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件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铸造行业生产中,铸件浇注后都是放置在空气中自由降温冷却,铸件由一千六百多度的高温冷却到室温会放出大量热量,而这些热量都散失在环境中白白浪费,导致车间内的温度大大提高,恶化了工人的劳动环境。

鉴于此,需要发明一种铸件余热回收装置,用于回收铸件余热,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工人的操作环境,优化铸树凝固顺序,提高铸件内在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应用范围广的铸件余热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铸件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支撑架体、固设于所述支撑架体上的循环管路以及耐热板,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所述循环管路由依次连通的底部循环段、侧部循环段和顶部循环段组成,所述冷水进管设于所述底部循环段的进口端,所述热水出管设于所述顶部循环段的出口端,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底部循环段的底架、用于安装所述侧部循环段的侧架和用于安装所述顶部循环段的顶架,所述耐热板固设于所述底部循环段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管路由盘绕的吸热管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冷水进管上设有冷水阀门,所述热水出管上设有热水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的底部设置有支腿。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循环段为上下布置的多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布设循环管路,可以对铸件的余热有效回收,降低能源消耗,可以有效改善工人的操作环境,优化铸树凝固顺序,提高铸件内在质量。

本实用新型应用范围广,可以用于各种形状铸件的余热回收。

本实用新型热水阀门和冷水阀门的设置,可以在装置出现漏水时有效隔断水流,降低对铸件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顶部循环段可以设置多层,有效对铸件上升的热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增加了余热的回收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觉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

1-1底架、1-2侧架、1-3顶架、1-4支腿、2-1底部循环段、2-2侧部循环段、2-3顶部循环段、3耐热板、4热水出管、4-1热水阀门、5冷水进管、5-1冷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和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

如附图1和2所示的一种铸件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支撑架体1、固设于所述支撑架体1上的循环管路以及耐热板,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冷水进管5和热水出管4,所述循环管路由依次连通的底部循环段2-1、侧部循环段2-2和顶部循环段2-3组成,所述冷水进管3设于所述底部循环段2-1的进口端,所述热水出管4设于所述顶部循环段2-3的出口端,冷水从冷水进管5进入,依次经过底部循环段、侧部循环段和顶部循环段从热水出管流出。

支撑架体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底部循环段2-1的底架1-1、用于安装所述侧部循环段2-2的侧架1-2和用于安装所述顶部循环段2-3的顶架1-3,底架1-1和侧架1-2以及顶架1-3相互焊接固定,在底架1-1的下部上安装有支腿1-4,所述耐热板3固设于所述底部循环段2-1的上表面。

为了方便控制循环管路的进水和出水,在所述冷水进管5上设有冷水阀门5-1,所述热水出管4上设有热水阀门4-1。

为了充分的吸收铸件散发的热量,顶部循环段2-3可以为上下布置的多层,在本实施例中顶部循环段2-3为两层。

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作用,1、循环管路由盘绕的吸热管组成,达到通过水回收余热的作用。2、进出水阀门:如果出现装置有漏水现象时隔断水的作用。3、耐热板:起到支撑浇注后的铸件,并起到如果出现铸件中的钢水漏出后保护导热管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浇注完毕铸件放到耐热板3上,通过耐热板的导热将余热传递给底部循环段2-1,通过铸件热量辐射将余热传递给侧部循环段及顶部循环段。循环管路为传热材料制成的管路,吸收的热量将循环管路内的水进行加热回收,供给职工洗澡用,从而实现了余热的再利用。冷水由装置的底部充入,从上部流出,从而实现了该装置底部温度低,上部温度高的温度梯度,由于浇注后的铸件放在耐热板冷却,更有利于铸件的顺序凝固,减少了铸件的缩松倾向,提高了铸件的质量。有此可见该装置不但可对铸件余热进行回收,还降低了铸件出现铸造缺陷的机率,提高铸件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