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3626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进入锅炉汽包的给水总是带有一定的盐分,锅内进行加药处理后,锅水的结垢性物质转变为水渣,此外锅水腐蚀金属也要产生一些腐蚀产物因此,在锅水中含有各种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锅炉运行中,这些杂质只有很少部分被蒸汽带走,绝大部分留在锅水中,随着锅水的不断蒸发,这些杂质浓度逐渐增大为了控制锅水品质,必须进行锅炉排污,以排出部分被盐质和水渣污染的锅水,并以清给水进行补充

定期排污目的是排出锅水中不溶性水渣,因此从沉积物聚集最多的水冷壁下联箱排出。排污时间是间断的,间隔时间与排污量,应根据汽水品质的要求由化学人员确定。连续排污时,通过与锅炉排污口连接的定期排污扩容器将锅炉的排污减压扩容,经过扩容闪蒸后形成二次蒸汽和废热水,二次蒸汽排入大气,废热水一般经排污降温池,经冷却后进入排水管网。不仅要修建占地面积较大的降温池,而且排污的热量全部进入环境中,影响周边生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装置,用于锅炉定期排污水的余热回收,包括缓冲罐和管壳式换热器,所述的缓冲罐设有排污水进口、清水出口及第一沉积物排泄口,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为竖式结构,包括壳体、上封头、下封头和换热列管,壳体底部设有壳程进口及第二沉积物排泄口,壳体顶部设有壳程溢流口,所述的排污水进口用于接受锅炉定期排污水,所述的壳程进口与清水出口连接,换热列管用于流通热回收介质。

优选地,所述的缓冲罐采用竖置罐体,排污水进口设置在缓冲罐的中部,清水出口设置在缓冲罐的上部,第一沉积物排泄口设置在缓冲罐的底部,并且第一沉积物排泄口处设有第一排泄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的缓冲罐采用竖置的圆筒状罐体,缓冲罐内排污水进口下方还设有倒置的锥筒状挡板,倒置的锥筒状挡板的顶部圆周直径与缓冲罐的内径相匹配,倒置的锥筒状挡板的底部中央处设有沉降通孔。

优选地,所述的沉降通孔的内径为圆筒状罐体内径的1/5~1/3。

优选地,所述的缓冲罐的顶部还设有蒸汽排放口,蒸汽排放口处设有蒸汽排放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的换热列管为单管程式换热列管,单管程式换热列管的介质进口设置在管壳式换热器的上封头处,单管程式换热列管的介质出口设置在管壳式换热器的下封头处。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沉积物排泄口处设有第二排泄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管壳式换热器,锅炉定期排污水经缓冲罐后从换热器的壳体底部进入换热器壳程,降温后的排污水从换热器的壳程溢流口中溢流出来,直接排入地沟。因为换热器排水背压为大气压,所以换热器工作压力很小,不仅最大程度地利用排污余热,也降低了利用余热的成本。热回收介质逆程进入换热器的管程,吸收热量后回到工艺系统中去。热回收介质可以是生活用水,也可以是进入除氧器的除盐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有效利用排污水余热,节约了冷却排污水的冷却水,并且不需要再设置排污降温池。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做到了对水的节约。

(2)通过设置缓冲罐,使锅炉定期排污水能够先进入缓冲罐中进行沉积物的沉降,减少了进入换热器的沉积物,使装置工作更加稳定,同时通过设置缓冲罐也更容易控制进入换热器的排污水的流量的稳定性,进而增加了排污水与热回收介质换热的稳定性,使得热回收介质的换热后的温度更加稳定。同时可以避免锅炉不排水期间无法对热回收介质加热的尴尬。

(3)通过在缓冲罐中设置倒置的锥筒状挡板,使得排污水中的沉积物可以通过沉降通孔,沉降到缓冲罐底部,并通过第一沉积物排泄口定期排出。倒置的锥筒状挡板的设置,能够对其下方的已经沉降的沉积物的上扬的进行阻挡,有效减少了进入换热器中的沉积物的量,提高了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4)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出口采用壳程溢流口,降温后的排污水从换热器的壳程溢流口中溢流出来,直接排入地沟,使得换热器排水背压为大气压,降低了利用余热的能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为缓冲罐,11为排污水进口,12为清水出口,13为第一沉积物排泄口,14为第一排泄控制阀,15为倒置的锥筒状挡板,16为蒸汽排放口,17为沉降通孔,2为管壳式换热器,21为壳体,22为上封头,23为下封头,24为壳程进口,25为壳程溢流口,26为介质进口,27为介质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用于锅炉定期排污水的余热回收,包括缓冲罐1和管壳式换热器2,缓冲罐1设有排污水进口11、清水出口12及第一沉积物排泄口13,管壳式换热器2为竖式结构,包括壳体21、上封头22、下封头23和换热列管,壳体21底部设有壳程进口24及第二沉积物排泄口,壳体21顶部设有壳程溢流口25,排污水进口11用于接受锅炉定期排污水,壳程进口24与清水出口12连接,换热列管用于流通热回收介质。

本实施例的缓冲罐1采用竖置罐体,例如竖置的圆筒状罐体,排污水进口11设置在缓冲罐1的中部,清水出口12设置在缓冲罐1的上部,第一沉积物排泄口13设置在缓冲罐1的底部,并且第一沉积物排泄口13处设有第一排泄控制阀14。缓冲罐1内排污水进口11下方还设有倒置的锥筒状挡板15,倒置的锥筒状挡板15的顶部圆周直径与缓冲罐1的内径相匹配,倒置的锥筒状挡板15的底部中央处设有沉降通孔17。沉降通孔17的内径可以为圆筒状罐体内径的1/5~1/3,方便沉积物沉降,同时能够对其下方的已经沉降的沉积物的上扬的进行阻挡。本实施例的缓冲罐1的顶部还设有蒸汽排放口16,蒸汽排放口16处设有蒸汽排放控制阀。

本实施例的换热列管为单管程式换热列管,单管程式换热列管的介质进口26设置在管壳式换热器1的上封头22处,单管程式换热列管的介质出口27设置在管壳式换热器2的下封头23处。壳体21底部的第二沉积物排泄口处设有第二排泄控制阀(图1中未示出)。

锅炉定期排污水经缓冲罐后从换热器的壳体底部进入换热器壳程,降温后的排污水从换热器的壳程溢流口中溢流出来,直接排入地沟。因为换热器排水背压为大气压,所以换热器工作压力很小,不仅最大程度地利用排污余热,也降低了利用余热的成本。热回收介质逆程进入换热器的管程,吸收热量后回到工艺系统中去。热回收介质可以是生活用水,也可以是进入除氧器的除盐水,本实施例中的热回收介质为除盐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