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使流体介质降温的空气冷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3614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使流体介质降温的空气冷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使流体介质降温的空气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交换设备主要是用于电力、化工、生物、钢铁等不同的过程中借助环境空气使流体介质降温的空气冷却设备,可以被视为空冷的热交换器的特殊应用方式。目前,热交换器基本上由热交换管构成,这些热交换管由于空气的导热性差为了提高热传递而在外侧上设有散热片。借助热交换器通过导热和对流将热量传递到冷却介质空气上经常也被称为干法冷却。空冷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通过焊入平坦的、打孔的、厚壁的且也被称为管底的板材中整合成所谓的束。这些束被称为散热管束或管束。

需冷却的流体通过在下部焊接到管底上的进口管道而流向热交换器束。流体在热交换器束中经过一个往返双流程经由下部焊接到管底上的出口管道而排出。

借助抽吸设置或挤压设置的鼓风机来输送冷却介质空气穿过热交换器束,常用的结构为顶盖结构,在这种设置结构中,抽吸风扇以挤压的设置为顶盖状的热交换器束的上方。由一支撑结构承载具有抽吸风扇的、设置为顶盖状的热交换器束,其中,抽吸风扇由抽吸风扇柱承载。

目前上述技术只有用于使蒸汽冷凝的设备公开,如何将上述技术应用于使较高温空气(35℃左右)降温至常温(25℃左右) 的空气冷却设备,这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现有的水冷湿式冷却需专用机房、冷却水泵等设备,采用水冷湿式冷却需要循环水,水资源消耗大,且会对水资源造成热污染。冬季运行易形成飘雾、冰挂。而且水冷湿式冷却不宜采用钢结构结构,工程施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使流体介质降温的空气冷却设备,适合于多种生产工艺要求,设备造价较低,安装施工灵活、方便,可以节约水资源和降低水源热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使流体介质降温的空气冷却设备,包括管束、所述管束布置区域的上方设置的抽吸风扇,所述抽吸风扇固定在一中心支柱的上端,所述中心支柱下端为固定端,其特征在于,由两个所述管束与一组百叶窗组成一个管束三角,每一所述管束三角包括两个所述管束侧面和1个所述百叶窗侧面,所述管束三角采用独立支撑固定。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由一组管束三角与其布置区域上方的一个抽吸风扇及附属部件构成一个空气冷却模块,由多个所述空气冷却模块串接构成一行空气冷却设备。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冷却模块中的一组管束三角是由若干个管束三角平行排列成两行形成其布置区域。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冷却模块的两侧设置隔墙,所述空气冷却模块中间设置中间隔墙。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束三角由支撑托架支撑,所述支撑托架与混凝土基础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管束均为双流程,所述管束下端部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占用专门机房、泵房等,无需水资源消耗,节约水资源,冬季无飘雾、冰挂等现象,可以节约水资源和降低水源热污染;

2、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混凝土结构或全钢结构,设备造价较低,安装施工灵活、方便;

3、本实用新型空气冷却模块的中间隔墙降低了环境风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空气冷却模块两侧的隔墙降低了串联抽吸风扇的相互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使流体介质降温的空气冷却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使流体介质降温的空气冷却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使流体介质降温的空气冷却设备中空气冷却模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使流体介质降温的空气冷却设备的实施例,包括管束、所述管束布置区域的上方设置的抽吸风扇1,所述抽吸风扇1固定在一中心支柱7的上端,中心支柱7的下端为固定端。由两个所述管束与一组百叶窗组成一个管束三角4,每一所述管束三角包括两个所述管束侧面4.2和1个所述百叶窗侧面4.1,所述管束三角4采用独立支撑固定。中心支柱7的下端可以直接固定在地面上,也可以固定在建筑物顶面上,同样,管束三角4可以独立支撑固定在地面上,也可以独立支撑固定在建筑物顶面上。

具体而言:由一组管束三角4与其布置区域上方的一个抽吸风扇1及附属部件构成一个空气冷却模块,由4个(可以减少或增加数量)空气冷却模块串接构成一行空气冷却设备,使得管束可以自由布置以更大的距离延伸。上述管束三角4中的管束均为双流程,管束下端部有一个进口4.2.2和一个出口4.2.1,如图3所示。

上述空气冷却模块中的一组管束三角4是由8个(可以增加或减少数量)管束三角4平行排列成两行形成其布置区域。空气冷却模块的两侧设置隔墙5,降低了串联抽吸风扇的相互影响,空气冷却模块中间设置中间隔墙6,降低了环境风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图1所示的管束三角4是由支撑托架2支撑,支撑托架2与混凝土基础3连接。另外,管束三角4也可由全钢结构支撑,制作安装灵活方便。

管束三角4中的管束为重要的换热元件,采用双流程结构,高温度流体介质通过下端部的进口4.2.2进入管束中,通过抽吸风扇1换热后,低温度流体介质通过下端部的出口4.2.1排出。

图3所示是一个空气冷却模块,在该空气冷却模块中由管束传递的热流与吸收热量的冷却空气体积流处于平衡状态。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