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油杆淬火后用冷却介质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35568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油杆淬火后用冷却介质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杆淬火后用冷却介质循环装置,属于金属加工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浸入冷却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抽油杆是油井产油过程中主要的受力部件。抽油杆在油管内做往复运动,所以在此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摩擦力,所以要通过中频淬火设备对其进行热处理,以此来提高抽油杆的硬度和耐磨性。
[0003]因此要对抽油杆进行连续冷却,且节约生产成本,对冷却介质需进行循环利用。
[0004]目前,一般使用的冷却循环方式为:将经过抽油杆的冷却介质通过管道用栗抽至冷却介质降温装置,然后将冷却后的冷却介质用栗运输至抽油杆淬火冷却的进水管,再对抽油杆进行冷却。
[0005]但是在对抽油杆淬火前,杆体进行过校直,杆头进行过镦锻、打磨等工序,抽油杆表面携带有各种杂质,如氧化皮、铁肩等,所以当抽油杆经过冷却装置后,这些杂质会进入冷却介质中。如果不进行过滤或是过滤不彻底,都会导致杂质进入管道,对管道进行堵塞,但极难清理;或是循环进入进水管,对冷却装置进行堵塞,由此增加了维修成本,也对抽油杆的淬火冷却质量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解决抽油杆淬火后冷却时冷却介质循环利用率低,过滤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油杆淬火后用冷却介质循环装置。
[0007]本实用新型包括冷却箱体,冷却箱体内由第一隔板分为第一槽和第二槽,第二槽由第二隔板分别第三槽和第四槽,其中第一槽定义为溢水槽一,第三槽定义为溢水槽二,第四槽定义为溢水槽三,第一槽上设有支架,第一隔板上开有溢水口,第四槽的底部与出水管连通。
[0008]作为优选溢水口与第一隔板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3-10厘米。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三个溢水槽充分达到沉淀及过滤氧化皮等杂质的作用,使冷却水循环利用率高,不影响抽油杆的连续生产。此装置大大减小人工对杂质的清理频率,且无易损件。整个过滤、循环过程都是自动进行,无需人员操作,节省了劳动力及成本。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0013]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冷却箱体I,冷却箱体I内由第一隔板2分为第一槽和第二槽,第二槽由第二隔板5分别第三槽和第四槽,其中第一槽定义为溢水槽一 3,第三槽定义为溢水槽二 4,第四槽定义为溢水槽三6,第一槽上设有支架7,支架7上装有喷水装置,第一隔板2上开有溢水口 8,第四槽的底部与出水管9连通。
[0014]进一步的,溢水口8与第一隔板2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3-10厘米。
[001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冷却介质通过喷水筒两端流入溢水槽一,当冷却介质液面到达溢水槽一上的溢水口时流入溢水槽二,溢水槽二的液面超过第二隔板时进入溢水槽三,溢水槽三中的冷却介质通过出水管进入冷却塔进行冷却,然后重新进入进水管。
[001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抽油杆淬火后用冷却介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冷却箱体(I),冷却箱体(I)内由第一隔板(2)分为第一槽和第二槽,第二槽由第二隔板(5)分别第三槽和第四槽,其中第一槽定义为溢水槽一(3),第三槽定义为溢水槽二(4),第四槽定义为溢水槽三(6),第一槽上设有支架(7),第一隔板(2)上开有溢水口(8),第四槽的底部与出水管(9)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油杆淬火后用冷却介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溢水口(8)与第一隔板(2)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3-10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油杆淬火后用冷却介质循环装置,它涉及金属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却箱体,冷却箱体内由第一隔板分为第一槽和第二槽,第二槽由第二隔板分别第三槽和第四槽,其中第一槽定义为溢水槽一,第三槽定义为溢水槽二,第四槽定义为溢水槽三,第一槽上设有支架,第一隔板上开有溢水口,第四槽的底部与出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无需人员操作,节省了劳动力及成本。
【IPC分类】C21D1/64, C21D9/00
【公开号】CN205347514
【申请号】CN201620157782
【发明人】文瑞娟, 李贤武, 何广君, 徐开卿, 付兵, 宋生健
【申请人】新疆金成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