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用干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043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装置,具体说是用于对稻、麦等谷物进行干燥的谷物用干燥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谷物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干燥处理。目前,食品行业内使用的谷物用干燥机构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有呈倾斜布置的支撑筒,支撑筒内同心设置有烘干筒。所述烘干筒的两个端盖四周与支撑筒内壁间呈固定密封连接,高度较低的那个烘干筒端盖底部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的下端均穿过支撑筒伸出在外,高度较高的那个烘干筒端盖的上部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的上端穿过支撑筒伸出在外。所述烘干筒的筒壁呈网状,且烘干筒的筒壁与两个端盖间呈转动状配合,烘干筒的筒壁上方的支撑筒上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支撑筒内有用于驱动烘干筒侧壁转动驱动机构。为了保证干燥程度,这种干燥机的烘干筒和支撑筒通常制造的较长,体积较大,占用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谷物用干燥机构,该干燥机构的体积小,占用的空间较少。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谷物用干燥机构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有呈卧式布置的支撑筒,支撑筒内同心设置有烘干筒。所述烘干筒的两个端盖四周与支撑筒内壁间呈固定密封连接,烘干筒的端盖底部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的下端均穿过支撑筒伸出在外,烘干筒的端盖的上部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的上端穿过支撑筒伸出在外。所述烘干筒的筒壁呈网状,且烘干筒的筒壁与两个端盖间呈转动状配合,烘干筒的筒壁上方的支撑筒上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支撑筒内有用于驱动烘干筒侧壁转动的驱动机构。其特点是所述烘干筒的两个端盖底部均有出料口,出料口上均连接有出料管,且出料管的下端均有挡板。所述支撑筒两端的下方与底座间均有高度调节气缸,所述底座上有控制器,高度调节气缸的驱动装置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传动轴与烘干筒呈同心布置,传动轴的一端穿过烘干筒的端盖伸出在外,且传动轴的外伸端与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传动轴与烘干筒的端盖间呈转动状配合,传动轴的侧壁与烘干筒内侧壁间均布有连接杆。

采取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谷物用干燥机构的烘干筒的两个端盖底部均有出料口,出料口均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的下端均有挡板,支撑筒两端的下方与底座间均有高度调节气缸,所述底座上有控制器,高度调节气缸的驱动装置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利用控制器控制两个调节气缸活塞杆的伸出或收缩,使物料在烘干筒内来回运动,从而使得较短的烘干筒也能使物料充分停留、干燥彻底。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谷物用干燥机构的体积较小,占用的空间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谷物用干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谷物用干燥机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方有呈卧式布置的支撑筒2,支撑筒2内同心设置有烘干筒7。所述烘干筒7的两个端盖四周与支撑筒2内壁间呈固定密封连接,烘干筒7的端盖底部有出料口11,出料口11上连接有出料管12,出料管12的下端均穿过支撑筒2伸出在外,烘干筒7的端盖的上部有进料口5,进料口5上连接有进料管4,进料管4的上端穿过支撑筒2伸出在外。所述烘干筒7的筒壁呈网状,且烘干筒7的筒壁与两个端盖间呈转动状配合,烘干筒7的筒壁上方的支撑筒2上有进气口6和出气口8;所述支撑筒2内有用于驱动烘干筒7侧壁转动的驱动机构。其特点是所述烘干筒7的两个端盖底部均有出料口11,出料口11上均连接有出料管12,且出料管12的下端均有挡板13。所述支撑筒2两端的下方与底座1间均有高度调节气缸14,所述底座1上有控制器15,高度调节气缸14的驱动装置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5相连。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轴10,传动轴10与烘干筒7呈同心布置,传动轴10的一端穿过烘干筒7的端盖伸出在外,且传动轴10的外伸端与一电机3的输出轴相连,传动轴10与烘干筒7的端盖间呈转动状配合,传动轴10的侧壁与烘干筒7内侧壁间均布有连接杆9。

使用时,先启动电机3,电机3驱动传动轴10带动烘干筒7转动,同时向进风口中送入热风。接着,将需要干燥的物料从进料管4、进料口5送入到烘干筒7内。然后,控制器15定时控制一高度调节气缸14的活塞杆伸出、另一高度调节气缸14的活塞杆收缩,使烘干筒7两端的高度定时来回变化,使得物料在烘干筒7内来回运行,物料与热风充分接触,进行烘干。最后,待干燥完成后,打开高度较低的那一侧的出料管12上的挡板13排出物料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