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内毡及真空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406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保温内毡及真空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烧结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保温内毡及采用该保温内毡的真空炉。



背景技术:

真空炉,即在炉腔这一特定空间内利用真空系统(由真空泵、真空测量装置、真空阀门等元件经过精心组装而成)将炉腔内部分物质排出,使炉腔内压强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炉腔内空间从而实现真空状态。真空炉主要用于陶瓷烧成、真空冶炼、电真空零件除气、退火、金属件的钎焊,以及陶瓷-金属封接等。

相关技术中,真空炉内设有保温内毡以对真空炉的加热进行保温。相关技术中的保温内毡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种结构:

1、如图1所示的保温内毡为多个平板直接拼接形成,但由于边角组合的地方存在热辐射漏温的情况,因此,保温效果差;

2、如图2所示的保温内毡采用整体开模制作的方式形成,虽然保温效果好,但整体开模制作的方式不仅加工周期长,而且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对保温内毡的结构进行改进以避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加工周期短及成本低的保温内毡及采用该保温内毡的真空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保温内毡设于真空炉内并围合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保温内毡包括绕所述收容空间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以及设于相邻两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拼接形成转弯结构,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气体经所述转弯结构泄露出所述收容空间外时能够改变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缘,两个所述第一侧缘分别沿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方向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缘,两个所述第二侧缘分别沿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方向分别形成有卡块,所述卡块卡合于与所述卡槽内且二者的结合处形成所述转弯结构。

优选地,所述卡槽为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收容空间的表面切除一矩形块后形成的矩形槽,所述卡块为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表面切除一矩形块后形成的矩形凸块。

优选地,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块的尺寸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缘,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缘,两个所述第二侧缘上分别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一侧缘及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表面与所述卡槽抵接以形成所述转弯结构。

优选地,所述卡槽为所述第二侧缘切除一三角形块后形成的三角形槽,所述卡槽包括与所述第一侧缘抵接的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表面抵接的第二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侧缘的尺寸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真空炉,所述真空炉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内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内毡及采用该保温内毡的真空炉,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将所述保温内毡设置成包括绕所述收容空间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以及设于相邻两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拼接形成转弯结构,以使得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气体经所述转弯结构泄露出所述收容空间外时能够改变方向,从而提高保温效果;同时,这种结构的所述保温内毡的加工周期短,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保温内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的另一种保温内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内毡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保温内毡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保温内毡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内毡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7是图6所示保温内毡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5,所述保温内毡100一般由石墨制成并围合形成一收容空间100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内毡100呈八边形结构。

所述保温内毡100包括绕所述收容空间100A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11以及设于相邻两所述第一部分11之间的第二部分13,所述第二部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11拼接形成转弯结构A,所述收容空间100A内的气体经所述转弯结构A泄露出所述收容空间100A外时能够改变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3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3的数量均为四个,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1构成所述保温内毡100的直边部分,所述第二部分13构成所述保温内毡100的斜边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缘111,两个所述第一侧缘111分别沿所述第一部分11的厚度方向形成有卡槽113。所述第二部分1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缘131,两个所述第二侧缘131分别沿所述第二部分13的厚度方向分别形成有卡块133,所述卡块133卡合于与所述卡槽113内且二者的结合处形成所述转弯结构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113为所述第一部分11远离所述收容空间100A的表面切除一矩形块后形成的矩形槽,所述卡块133为所述第二部分13靠近所述收容空间100A的表面切除一矩形块后形成的矩形凸块,也就是说,所述收容空间100A内的气体经所述转弯结构A泄露出所述收容空间100A外时能够三次改变方向。当然,本实施例的所述卡槽113并不局限为所述第一部分11远离所述收容空间100A的表面切除一矩形块后形成的矩形槽,所述卡块133也并不局限为所述第二部分13靠近所述收容空间100A的表面切除一矩形块后形成的矩形凸块,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卡槽113还可以为所述第一部分11远离所述收容空间100A的表面切除一梯形块后形成的梯形槽,所述卡块133为所述第二部分13靠近所述收容空间100A的表面切除一梯形块后形成的梯形凸块,也就是说,所述收容空间100A内的气体经所述转弯结构A泄露出所述收容空间100A外时能够五次改变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113和所述卡块133的尺寸相同。

实施例二

请结合参阅图6至图7,所述保温内毡200一般由石墨制成并围合形成一收容空间200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内毡200呈八边形结构。

所述保温内毡200包括绕所述收容空间200A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21以及设于相邻两所述第一部分21之间的第二部分23,所述第二部分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21拼接形成转弯结构B,所述收容空间200A内的气体经所述转弯结构B泄露出所述收容空间200A外时能够改变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3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3的数量均为四个,其中,所述第一部分21构成所述保温内毡200的直边部分,所述第二部分23构成所述保温内毡200的斜边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缘211,所述第二部分2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缘231,两个所述第二侧缘231上分别形成有卡槽233,所述第一侧缘211及所述第一部分21靠近所述收容空间200A的表面与所述卡槽233抵接以形成所述转弯结构B,也就是说,所述收容空间200A内的气体经所述转弯结构B泄露出所述收容空间200A外时能够两次改变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33为所述第二侧缘231切除一三角形块后形成的三角形槽。

所述卡槽233包括与所述第一侧缘211抵接的第一表面235及与所述第一部分21靠近所述收容空间200A的表面抵接的第二表面2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235与所述第一侧缘211的尺寸相同,且所述第一表面235和所述第一侧缘211分别与所述第二部分23靠近所述收容空间200A的表面及所述第二部分23远离所述收容空间200A的表面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的虚线表示,所述第二部分23的两个所述第二侧缘231上未形成所述卡槽233的边界。

本是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真空炉,所述真空炉包括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述的保温内毡。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内毡及采用该保温内毡的真空炉,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将所述保温内毡设置成包括绕所述收容空间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以及设于相邻两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拼接形成转弯结构,以使得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气体经所述转弯结构泄露出所述收容空间外时能够改变方向,从而提高保温效果;同时,这种结构的所述保温内毡的加工周期短,成本低。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