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油锅炉设备的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3431发布日期:2018-06-28 04:0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热油锅炉设备的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热油锅炉设备的储油罐。



背景技术:

储油罐为锅炉设备的重要组成设备之一,由于储油罐长期为静置状态,因此容易产生沉淀物,现有的吸油管往往将吸油口伸入储油罐的罐底,容易吸走沉淀物,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子吸油式热油锅炉设备的储油罐。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热油锅炉设备的储油罐;包括储油罐体;所述储油罐体的罐底为向一侧倾斜的斜面结构,所述罐底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污阀;所述储油罐体上还设置有油位传感器;

还包括浮子,所述浮子为低于油液密度的泡沫材质构成的盘形结构,所述浮子底部固定连接有重物砝码,所述浮子漂浮于所述储油罐体液面;所述储油罐体内还包括吸油软管,所述吸油软管的吸油端连接在浮子底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膨胀罐,所述膨胀罐包括膨胀罐体、所述膨胀罐体为竖向柱形罐体结构,所述膨胀罐体通过支撑脚支撑设置,所述膨胀罐体设置有弹性隔膜所述弹性隔膜将膨胀罐体竖向密封分隔为左腔和右腔,其中左腔为油腔,所述右腔为压力气室腔;还包括恒压补气管,所述恒压补气管导通右腔,所述膨胀罐体的左腔的腔顶导通第一导管的一端,所述左腔的腔底导通第二导管的一端,所述二导管的另一端旁通连接热油锅炉设备的供油管路;

所述储油罐体上的吸油软管的出油端连接第一导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导管沿管路方向依次串接有第一油阀a、油过滤器n和油泵c。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导管、第四导管和第五导管;所述第三导管的一端导通连接在所述左腔上侧;所述第四导管的一端导通连接在所述左腔下侧;所述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所述第五导管的一端;所述第五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油罐体内腔上侧;所述第三导管上设置有溢流阀Y;所述第四导管上设置有第二油阀。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采用斜面式腔底配合排污管可及时排走沉淀物,同时采用浮子式吸油方式,使吸油过程始终吸取上油面的油,使吸取的油中避免的沉淀物的可能性,有效维持了油路的洁净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储油罐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储油罐与膨胀罐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至2所示,一种用于热油锅炉设备的储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罐体201;所述储油罐体201的罐底54为向一侧倾斜的斜面结构,所述罐底54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污阀52;所述储油罐体201上还设置有油位传感器51;还包括浮子58,所述浮子为低于油液密度的泡沫材质构成的盘形结构,所述浮子58底部固定连接有重物砝码57,所述浮子58漂浮于所述储油罐体201液面;所述储油罐体201内还包括吸油软管59,所述吸油软管59的吸油端连接在浮子58底部;采用斜面式腔底配合排污管可及时排走沉淀物,同时采用浮子式吸油方式,使吸油过程始终吸取上油面的油,使吸取的油中避免的沉淀物的可能性,有效维持了油路的洁净度。

还包括膨胀罐,所述膨胀罐包括膨胀罐体5、所述膨胀罐体5为竖向柱形罐体结构,所述膨胀罐体5通过支撑脚95支撑设置,所述膨胀罐体5设置有弹性隔膜6所述弹性隔膜将膨胀罐体5竖向密封分隔为左腔97和右腔4,其中左腔97为油腔,所述右腔4为压力气室腔;还包括恒压补气管9,所述恒压补气管9导通右腔4,所述膨胀罐体5的左腔97的腔顶导通第一导管8的一端,所述左腔97的腔底导通第二导管41的一端,所述二导管41的另一端旁通连接热油锅炉设备的供油管路;其中右腔4的压力气室腔对左腔始终形成挤压,使左腔始终保持一定压力,使左腔底部的第二导管41对外界的供油管路始终保持一定的油压,使锅炉系统的供油顺畅。

所述储油罐体201上的吸油软管59的出油端连接第一导管8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导管8沿管路方向依次串接有第一油阀a3、油过滤器n1和油泵c2;油泵c2使储油罐为膨胀罐强制供油;增加油滤装置使管路中的杂质减少,保障了油路通畅。

还包括第三导管3、第四导管2和第五导管1;所述第三导管3的一端导通连接在所述左腔97上侧;所述第四导管2的一端导通连接在所述左腔97下侧;所述第三导管3和第四导管2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所述第五导管1的一端;所述第五导管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油罐体201内腔上侧;所述第三导管3上设置有溢流阀Y1;所述第四导管2上设置有第二油阀;采用溢流阀将膨胀罐和储油罐导通,当膨胀罐中压力超过预设值时,溢流阀会触发,使储油罐中的多余压力泄到储油罐中,起到压力保护的作用,同时防止膨胀罐内液面过高造成溢流阀直接泄油到外界,造成污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