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补偿圈结构的浮头式高效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8604发布日期:2018-07-05 05:23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是属于一种带有补偿圈结构的浮头式高效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不锈钢热交换器是应用材质为不锈钢材料的热交换器,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特性,安全卫生,广泛应用食品、医药、采暖、生活用水、空调回水等领域。据换热设备推广中心的资料显示,不锈钢热交换器比传统碳钢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具有更加良好的传热效果,且寿命使用较长。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型式和种类的换热器发展很快,新结构、新材料的换热器不断涌现,浮头式换热器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故迄今为止在各种换热器中仍占主导地位。

但是现有换热器当流体为高温换热时,由于壳体与管束因温度相差太大,容易引起不同的热膨胀率,这样会对换热器的结构造成损害,并且普通折流板在长时间受到液体撞击时,其容易变形,存在安全隐患,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换热器的寿命,换热过程的效率也会随之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有补偿圈结构的浮头式高效换热器,使用方便,安全性强,使用寿命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补偿圈结构的浮头式高效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设置有八个补偿圈,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热流体出口,所述热流体出口一侧设置有冷流体入口,所述壳体另一侧设置有冷流体出口和热流体入口,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管箱,所述管箱内部设置有浮头,所述浮头内为浮头腔,所述浮头腔一侧设置有浮头管板,所述浮头管板上设置有若干传热管,若干所述传热管一侧设置有八个折流板,若干所述传热管一端设置有固定管板,所述固定管板一端设置有分程隔板,所述分程隔板上方为入口腔,所述分程隔板下方设置有出口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箱与所述壳体通过法兰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热管穿过所述折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折流板外形呈三角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头腔与所述入口腔、所述出口腔通过所述传热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补偿圈位置与所述折流板位置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当流体为高温换热时,壳体与管束因温度相差太大,容易引起不同的热膨胀率,为此利用壳体两侧补偿圈消除这种热应力。并采用三角型的折流板结构,流体冲撞到该种折流板一侧时,折流板与流体接触的一面带有倾斜角,流体就会随着倾斜角方向流动,将流体的一部分水平作用力转换成竖直方向上的力,从而降低了折流板所承受流体的压力,长时间下来折流板则不易变形,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换热器的寿命,也增加了流体流动的速率,使换热器换热效率大大增加。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箱;2、浮头管板;3、补偿圈;4、壳体;5、折流板;6、热流体出口;7、冷流体入口;8、入口腔;9、分程隔板;10、固定管板;11、出口腔;12、冷流体出口;13、传热管;14、热流体入口;15、浮头;16、浮头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两侧设置有八个补偿圈3,所述壳体4一侧设置有热流体出口6,所述热流体出口6一侧设置有冷流体入口7,所述壳体4另一侧设置有冷流体出口12和热流体入口14,所述壳体4一端设置有管箱1,所述管箱1内部设置有浮头15,所述浮头15内为浮头腔16,所述浮头腔16一侧设置有浮头管板2,所述浮头管板2上设置有若干传热管13,若干所述传热管13一侧设置有八个折流板5,若干所述传热管13一端设置有固定管板10,所述固定管板10一端设置有分程隔板9,所述分程隔板9上方为入口腔8,所述分程隔板9下方设置有出口腔11。

为了使该种带有补偿圈结构的浮头式高效换热器,使用方便,所述管箱1与所述壳体4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所述传热管13穿过所述折流板5,所述折流板5外形呈三角型,所述浮头腔16与所述入口腔8、所述出口腔11通过所述传热管13连通,所述补偿圈3位置与所述折流板5位置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该换热器工作时,冷流体从冷流体入口7流入到入口腔8当中,并且从入口腔8流入到传热管13内,经过传热管13到达浮头腔16,再从浮头腔16经过传热管13到达出口腔11当中,在冷流体循环的过程当中,与此同时热流体从热流体入口14流入壳体4内部,热流体与传热管13接触,热流体和冷流体通过传热管13进行热交换,当流体为高温换热时,壳体4与管束因温度相差太大,容易引起不同的热膨胀率,为此利用壳体4两侧补偿圈3消除这种热应力。热流体通过八个折流板5最终从热流体出口流出,该折流板5采用三角型结构,流体冲撞到该种折流板5一侧时,折流板5与流体接触的一面带有倾斜角,流体就会随着倾斜角方向流动,将流体的一部分水平作用力转换成竖直方向上的力,从而降低了折流板5所承受流体的压力,长时间下来折流板5则不易变形,最终从冷流体出口流出,同时该种折流板5加快了热流体的流动速率,从而完成整个换热的过程。这种设计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换热器的寿命,也增加了流体流动的速率,使换热器换热效率大大增加,适合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