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的二次导风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7710发布日期:2019-11-06 01:2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内机的二次导风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二次导风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调器在诸多场合得到了愈加广泛地使用。

空调器的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通过毛细管输送到室内机的蒸发器,由于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制冷剂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从而达到降温目的。

然而,由于冷空气密度较大,在室内环境中容易下沉。因此,即使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或扫风装置的情况下,空调器吹出了冷空气仍然容易引起用户的不适感。尤其是空调器刚刚开启,室内环境温度较高,急需快速降温的情况下,或室内空间较小,用户无法避免空调器直吹的情况下,缺少适宜的二次导风装置会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二次导风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以对空调器吹出的冷空气进行二次导风,避免冷空气直吹用户,提高空调器的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二次导风组件,包括支架和导风板,所述支架的一端用于与空调器室内机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导风板,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臂和连接所述支撑壁的连杆,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杆上的调节臂,所述导风板能够沿所述调节臂的轴销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导风组件在使用状态下,相对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下部底面的距离大于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导风组件在使用状态下,相对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下部底面的距为5-8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导风组件在使用状态下,相对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下部底面的距离为15-30厘米。

进一步的,在使用状态下,所述二次导风组件在垂直于墙面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底壁在垂直于墙面方向上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的外部周缘设有挡壁,所述挡壁自所述导风板向所述支架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和挡壁之间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为弧形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支撑臂的所述第一支杆相互平行,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支撑臂的所述第二支杆共同向所述连杆的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通过螺钉结构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支撑臂在远离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板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板和连杆上分别设有滑道。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安装有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二次导风组件。

一种空调器,其室内机安装有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二次导风组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二次导风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二次导风组件能够免冷空气直吹用户,提高空调器的用户体验。

(2)本发明所述的二次导风组件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容易拆卸。

(3)本发明所述的二次导风组件可方便快速地进行角度调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二次导风组件第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二次导风组件第二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二次导风组件第三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二次导风组件第四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2-导风板,11-支撑臂,12-连杆,13-调节臂,14-轴销,3-挡壁,

4-加强筋,111-第一支杆,112-第二支杆,5-连接板,6-滑道,7-空调器室

内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1-4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二次导风组件,包括支架1和导风板2,所述支架1的一端用于与空调器室内机7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架1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导风板2。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1的一端能够与空调器室内机7的底部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连接,从而便于安装、清洗和更换。

所述支架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臂11和连接所述支撑壁11的连杆12,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杆12上的调节臂13,所述导风板2能够沿所述调节臂13的轴销14转动。所述导风板2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臂11的设置,能够沿水平方向上稳定的悬挂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7的下方。由于能够实现所述导风板2的稳定连接,因而可有效避免二次导风时产生噪音。所述导风板2沿轴销14的转动实现角度调节,从而保证实现灵活的二次导风,并可随时根据用户需求,改变导风方向。

所述导风板2的外部周缘设有挡壁3,所述挡壁3自所述导风板2向所述支架1的方向延伸。所述挡壁3能够避免冷空气凝结成的冷凝水由所述导风板2上滴落,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所述导风板2和挡壁3之间设有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的设置能够增强所述挡壁3与导风板2的连接强度,提高二次导风组件使用寿命。

所述导风板2为弧形板。弧形板形状的设置能够进一步聚集冷凝水,便于清理和清洁。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状态下,所述二次导风组件在垂直于墙面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底壁在垂直于墙面方向上的宽度。该设计更加进一步有利于对空调器室内机输送冷风的二次引导,进一步避免冷空气快速下沉,并且能够减小噪音。

所述支撑臂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杆111和第二支杆112,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支撑臂11的所述第一支杆111相互平行,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支撑臂11的所述第二支杆112共同向所述连杆12的弯折。所述第一支杆111和第二支杆112通过螺钉结构相互连接。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支撑臂11在远离所述连杆12的一端通过连接板5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板5和连杆12上分别设有滑道6。

通过所述滑道6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二支杆112能沿着所述连杆12滑动,所述第一支杆111能沿着所述连接板5滑动。因此,通过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杆111沿着所述连接板5上的滑道6进行彼此远离,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杆112沿着所述连杆12上的滑道6进行彼此靠近,可使得所述导风板2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7的直线距离减小,反之,可使得所述导风板2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7的直线距离增大。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灵活调节所述导风板2位置,提高二次导风灵活性,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所述导风板2的折叠收缩。

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次导风组件在使用状态下,相对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下部底面的距离大于5厘米。优选的,所述二次导风组件在使用状态下,相对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下部底面的距为5-80厘米。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二次导风组件在使用状态下,相对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下部底面的距为15-30厘米。通过所述滑道6的设置,可灵活调节所述二次导风组件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下部底面的距离。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所述二次导风组件的空调器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