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桨叶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1968发布日期:2018-10-23 20:50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空心桨叶干燥机。



背景技术:

空心桨叶干燥机适用于多种领域,如食品行业的淀粉、食用盐等,也比如农业方面的污泥、肥料等,但常用的驱动方式多为皮带或者链条传动,会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出现损失,或者再搅拌干燥过程中不是太充分,效果较差,也没有监测装置,精度把握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心桨叶干燥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心桨叶干燥机,包括齿轮、转轴、搅拌桨叶、连接轴、机体外壳、通风口、卡槽、电机、电源连接线和输出轴,所述齿轮一侧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搅拌桨叶,所述转轴外侧设置有机体外壳,所述机体外壳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机体外壳前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机体外壳一侧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前端设置有输出轴,所述电机后侧设置有电源连接线,所述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两连接轴在空间上互相垂直,即两对转轴也是相互垂直的,则电机带动齿轮旋转时,转轴上的搅拌桨叶能够互不干扰的工作,且提高了搅拌的效果,更加充分。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与外部电源是电性连接的,向电机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外壳内部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能够将数据采集至后台数据接收装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外壳分为上下壳体,且上下壳体之间的卡槽直径为20CM,能使得连接轴在其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设置的齿轮与转轴一端上的齿轮齿数一致,模数也一致,使得连接轴的旋转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直径为18CM,且与转轴均为硬质合金材料制成,强度较高,使用寿命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空心桨叶干燥机采用电机前端设置的齿轮与转轴前端上的齿轮相啮合,而不是用皮带轮或者链条传动,能够有效降低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能量损失,此外,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待干燥物体的干燥程度。

1.该种空心桨叶干燥机为齿轮之间的啮合,减少皮带或者链条传动时的能量损失。

2.该种空心桨叶干燥机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物体的温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体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齿轮、2-转轴、3-搅拌桨叶、4-连接轴、5-机体外壳、6-通风口、7-卡槽、8-电机、9-电源连接线、10-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空心桨叶干燥机,包括齿轮1、转轴2、搅拌桨叶3、连接轴4、机体外壳5、通风口6、卡槽7、电机8、电源连接线9和输出轴10,所述齿轮1一侧设置有连接轴4,所述连接轴4上设置有转轴2,所述转轴2上设置有搅拌桨叶3,所述转轴2外侧设置有机体外壳5,所述机体外壳5上设置有通风口6,所述机体外壳5前端设置有卡槽7,所述机体外壳5一侧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前端设置有输出轴10,所述电机8后侧设置有电源连接线9,所述输出轴10上安装有齿轮1,所述两连接轴4在空间上互相垂直,即两对转轴2也是相互垂直的,则电机8带动齿轮1旋转时,转轴2上的搅拌桨叶3能够互不干扰的工作,且提高了搅拌的效果,更加充分,所述电机8与外部电源是电性连接的,向电机8提供电能,所述机体外壳5内部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能够将数据采集至后台数据接收装置上,所述机体外壳5分为上下壳体,且上下壳体之间的卡槽7直径为20CM。所述电机8输出轴10上设置的齿轮1与转轴2一端上的齿轮1齿数一致,模数也一致,所述连接轴4直径为18CM,且与转轴2均为硬质合金材料制成,强度较高,使用寿命长。

工作原理:将电源连接线9与外部电源相连,电机8转动带动输出轴10上的齿轮1转动,此齿轮1与连接轴4一端的齿轮1相啮合,连接轴4上的两个齿轮1同方向转动,输出轴10上的齿轮1相对于其反向转动,则带动转轴2转动,则搅拌桨叶3转动,机体外壳5罩在外侧,通风口6的存在也加速了干燥速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