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烟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1962发布日期:2018-12-11 19:5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烟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烟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合,如家庭、饭店等,各类炉灶在使用使将产生大量的油烟,这些油烟的产生将污染周边环境。尤其是一些大型的食堂、酒店、工厂等,巨量的油烟不仅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火灾安全隐患。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做法是通过排风扇、抽油烟机等设备将油烟抽送至烟囱或直接外排,但由于这种方式仅仅是将油烟从一处转移至另一处,抽出的气体中的油烟未能得到有效的去除,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尽管现有技术中对烟囱中的油烟进行统一的后端处理,也就是处理烟囱中排出的油烟。但过量的油烟在烟囱中冷凝后形成大量油渍,就如同一枚定时炸弹,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对油烟在进入烟囱前进行有效的前端处理,一直是困扰本领域的一大技术难题。为此,发明人研发了一种新型除油网,该新型除油网安装在油烟产生源处,包括正反面板构成的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纤维层,正反面板呈网状,油烟经过面板进入外壳内部后,在纤维层上冷凝,最后经外壳底部的出油口排出。但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未出现与新型除油网配套使用的安装装置,致使新型除油网在使用过程中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油烟净化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包括安装架和设置在安装架上的除油网;所述安装架包括两张并排布置的呈倒三角状的侧板、两根横梁和一张汇油板;两张所述侧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一根横梁连接,两张侧板的底部通过汇油板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倾斜设置有一张除油网;

所述横梁的下部设置有与除油网倾斜角度相配合的上挡边,所述除油网正面的上边缘倚靠在上挡边上;两张所述侧板相对的板面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与除油网倾斜角度相配合的侧挡边,所述除油网背面两侧的边缘抵靠在侧挡边上;

所述汇油板的前侧和后侧弯折构成沿汇油板长度方向延伸的V字形汇油槽,所述汇油槽的底部均匀设置多个过油孔;所述除油网的底部放置在汇油槽内;

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设置有沿汇油板长度方向延伸的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槽底由一端向另一端斜向下倾斜,且集油槽槽底较低的一端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软管的前端连接,所述软管的末端与挂壁式接油盒连通。

优选的,所述集油槽由接油板和端板构成,所述接油板呈长方形,所述接油板的两侧朝上弯折构成集油槽两侧的槽壁,且两弯折处的折线由集油槽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收拢;所述接油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块端板构成集油槽两端的槽壁。

优选的,所述出油口处设置连接短管,所述连接短管上设置外螺纹,所述软管的前端设置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连接短管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油槽通过弹簧卡扣与侧板构成可拆卸连接,所述弹簧卡扣的卡接环和卡勾分别位于侧板和集油槽上。

优选的,所述挂壁式接油盒包括挂板和盒体,所述挂板呈T字形,挂板的后侧朝上弯折构成用于与墙面连接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设置螺栓孔;所述挂板的两侧朝下弯折构成用于放置盒体的翼片,所述翼片的下边沿朝内弯折构成折边;所述盒体口部的外缘设置一圈朝外凸出的凸棱,盒体通过凸棱放置在折边上。

优选的,所述盒体上方的挂板上设置穿管孔,所述软管的末端经穿管孔后固定在盒体上方。

优选的,所述软管的末端设置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上设置外螺纹并适配有两个固定螺母,第二连接头穿设在穿管孔内,所述挂板夹设在两个固定螺母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

(1)在使用过程中,经过除油网冷凝的油从其底部排出,滴落在汇油板上的汇油槽内。并沿着汇油槽上开设的出油孔排入集油槽中,最后依次经过出油口、软管排入挂壁式接油盒内,使用者只需定期倒掉挂壁式接油盒内的油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油的快速排出和收集。

(2)当需要对除油网进行更换、清洗和维护时,先将除油网略微向上顶起,使其脱离汇油板上的汇油槽,然后将除油网的下部向外带,接着即可将除油网快速的抽出。在安装除油网时,先将除油网的顶部插入上挡边背后的腔体中,然后将除油网整体推入安装架中,使其背面与侧挡边接触,接着沿着侧挡边的延伸方向将除油网向下放,使除油网的底部正好落在汇油板的汇油槽内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除油网的快速拆卸和安装,使用极其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汇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汇油板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集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接油板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弹簧卡扣的卡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12所示的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包括安装架和设置在安装架上的除油网1,所述除油网1呈方形,除油网1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由纤维层构成的过滤芯。所述安装架包括两张并排布置的呈倒三角状的侧板2、两根横梁3和一张汇油板4。如图1所示,两张所述侧板2顶部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一根横梁3连接两张侧板2的底部通过汇油板4连接,从而构成一个类似斗状的安装架。

本实用新型所述横梁3与侧板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横梁3的两端固定设置第二连接片12,所述第二连接片12与侧板2螺栓连接,也可以是所述横梁3直接与侧板2焊接。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更好的做法是,所述侧板2的上边沿朝内弯折构成搭接边13,所述搭接边13紧压横梁3两端的上表面。汇油板4与侧板2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所述汇油板4的两端均设置有呈L形的第一连接片15,所述第一连接片15的一边与汇油板4焊接,另一边与侧板2螺栓连接,也可以是汇油板4的两端直接与侧板2焊接。

所述安装架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倾斜设置有一张除油网1。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在排烟装置的进风口处,油烟经安装架前后两侧的除油网1进入本实用新型,经过除油网1对油烟进行处理后,具体的处理步骤如下:除油网1冷凝的油从其底部排出,滴落在汇油板4上的汇油槽7内。并沿着汇油槽7上开设的出油孔排至用于对油进行收集的装置内。最后清洁空气经安装架顶部进入排烟装置。排烟装置可以是排风扇、抽油烟机等。

本实用新型除油网1具体的定位结构如下:所述横梁3的下部设置有与除油网1倾斜角度相配合的上挡边5,所述横梁3和上挡边5通常由同一张钢板弯折构成,也就是先将一张钢板弯折成不封口的类长方体状,从而构成横梁3,然后将边缘斜向弯折,构成上挡边5。除油网1安装到位时,除油网1正面的上边缘倚靠在上挡边5上。两张所述侧板2相对的板面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与除油网1倾斜角度相配合的侧挡边6,所述侧挡边6通常由侧板2的前后侧边沿经两次弯折构成,第一次弯折时边沿紧贴侧板2,第二次弯折时再将边沿折起即可。所述除油网1安装到位时,除油网1背面两侧的边缘抵靠在侧挡边6上,从而实现对除油网1背面的限位。

本实用新型除油网1在安装时,底部通过汇油板4进行支撑,所述汇油板4的前侧和后侧弯折构成沿汇油板4长度方向延伸的V字形汇油槽7,所述汇油槽7的底部均匀设置多个过油孔8。所述除油网1的底部放置在汇油槽7内。

本实用新型当需要对除油网1进行更换、清洗和维护时,先将除油网1略微向上顶起,使其脱离汇油板4上的汇油槽7,然后将除油网1的下部向外带,接着即可将除油网1快速的抽出。在安装除油网1时,先将除油网1的顶部插入上挡边5背后的腔体中,然后将除油网1整体推入安装架中,使其背面与侧挡边6接触,接着沿着侧挡边6的延伸方向将除油网1向下放,使除油网1的底部正好落在汇油板4的汇油槽7内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除油网1的快速拆卸和安装,使用极其方便。

由于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除油网1的拆装,除油网1采用非固定安装的方式,在排烟装置抽吸力度较大时,除油网1会有一定的震动,除油网1的下部在震动的过程中会碰撞汇油板4,将产生一定的噪声,为此,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汇油槽7的内壁上设置有减震层14,所述减震层14由塑料磁铁制成且吸附在汇油槽7上。由塑料磁铁制成的减震层14为软质的柔性材料,可起到缓冲震动的作用。同时减震层14能够对除油网1产生一定的吸附力,使除油网1安装更加的稳定牢靠,在拆卸时也只需略微加力即可,使用极其便捷。

另外,针对大型的除油网1而言,由于除油网1自重较大,汇油板4作为支撑除油网1的主要部件,其自身的结构强度将影响除油网1安装的稳定性。为此,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汇油板4的底部沿汇油板4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呈弧形的加强条16,所述加强条16的两端分别与汇油板4两侧的汇油槽7的外壁焊接。加强条16能够对汇油板4的两个汇油槽7进行支撑加强,防止其变形。其弧形的加强条16本身具备一定的挠性,能够起到缓解震动的作用。

油在经过汇油板4上的过油孔8排出后,为实现对油的快速收集,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设置有沿汇油板4长度方向延伸的集油槽9,所述集油槽9的槽底由一端向另一端斜向下倾斜,且集油槽9槽底较低的一端设置有出油口10,所述出油口10与软管11的前端连接,所述软管11的末端与挂壁式接油盒连通。油滴落至集油槽9上后,由集油槽9较高的一端流向较低的一端,并经过出油口10排出。最终经过软管11流至挂壁式接油盒内实现收集。集油槽9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定期进行清洗,为了实现集油槽9的快速拆卸和安装,所述集油槽9通过弹簧卡扣与侧板2构成可拆卸连接,所述弹簧卡扣的卡接环22和卡勾23分别位于侧板2和集油槽9上。弹簧卡扣的具体结构较多,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油槽9由接油板17和端板18构成,所述接油板17呈长方形,所述接油板17的两侧朝上弯折构成集油槽9两侧的槽壁,且两弯折处的折线由集油槽9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收拢。所述接油板17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块端板18构成集油槽9两端的槽壁。这样一来在接油板17弯折完成后,自然就形成了一端高一端低的集油槽9槽底结构,然后将端板18安装在接油板17两端构成槽端壁即可。与传统的采用冲压、模铸构成集油槽9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为了便于出油口10与软管11的连接,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出油口10处设置连接短管19,所述连接短管19上设置外螺纹,所述软管11的前端设置第一连接头20,所述第一连接头20与连接短管19螺纹连接。

油在集油槽9内由高端向低端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油的粘度较大,为了提高油的流动速度,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集油槽9的槽底上设置多根沿集油槽9长度方向延伸的引流条21。通过引流条21对油进行引流,即可加快油的流动速度。引流条21可以是在集油槽9的底部冲压形成的条形凸起。但为了便于集油槽9的清洗,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引流条21由吸附在槽底上的长条形的塑料磁铁构成。在清洗集油槽9时,可直接将引流条21取下,二者分开进行清洗,更加的方便。清洗完成后,重新将引流条21吸附在集油槽9内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述挂壁式接油盒包括挂板24和盒体25,所述挂板24呈T字形,挂板24的后侧朝上弯折构成用于与墙面连接的固定片26,所述固定片26上设置螺栓孔,直接利用穿设在螺栓孔内的膨胀螺栓固定在墙面上即可。所述挂板24的两侧朝下弯折构成用于放置盒体25的翼片27,所述翼片27的下边沿朝内弯折构成折边28。所述盒体25口部的外缘设置一圈朝外凸出的凸棱29,盒体25通过凸棱29放置在折边28上。

在使用过程中,当盒体25内的油达到一定高度后,直接将盒体25抽出,把油倒掉后重新放回即可。使用非常的便捷,且由于采用挂壁式的安装结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极大的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关于盒体25与软管11的连接方式如下,所述盒体25上方的挂板24上设置穿管孔30,所述软管11的末端经穿管孔30后固定在盒体25上方。软管11的末端可直接与挂板24固定死,但为了便于拆装,更好的做法是所述软管11的末端设置第二连接头31,所述第二连接头31上设置外螺纹并适配有两个固定螺母32,第二连接头31穿设在穿管孔30内,所述挂板24夹设在两个固定螺母32之间。

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折边28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条,所述防滑条由塑料磁铁制成。防滑条的结构简单,且可对盒体25进行一定的吸附,防止盒体25意外掉落,使用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