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利用电厂乏汽、辅机冷却水余热、太阳能的梯级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2164发布日期:2018-12-21 18:5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综合利用电厂乏汽、辅机冷却水余热、太阳能的梯级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利用电厂乏汽、辅机冷却水余热、太阳能的梯级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热电厂作为重要的城市热能供应中心,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已经开始更多地把目光转向“节能减排”的视野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成为当今最值得关注的问题。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热电联产管理办法》,明确提出:“鼓励因地制宜利用余热、余压、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燃气等多种形式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利用、加强余热回收利用是节约一次能源、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而现有的传统供热机组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热网加热器换热温差大,乏汽以及辅机冷却水热量未被利用等。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如何有效地改善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减少总的换热温差以及解决腹肌冷却水热烈未被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综合利用电厂乏汽、辅机冷却水余热、太阳能的梯级供热系统,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供热系统方案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使空冷机组的高压缸1、中压缸2、低压缸3以及发电机15依次相连,空冷机组的排汽管分别连通空冷岛4和供热凝汽器5,供热凝汽器5的汽侧出口连接空冷岛4的出水管道,二者凝结水汇聚后流入电站给水系统,供热凝汽器5的水侧出口连接电动热泵6的高温侧进水管,电动热泵6的高温侧出水管连接太阳能换热站7的水侧进水管,辅机冷却水出水管8连接机力通风冷却塔9的进水管,并通过热水阀10连接电动热泵6的低温水进水管,机力通风冷却塔9的出水管和电动热泵6的低温水出水管均与辅机冷却水回水管11相连,进入太阳能换热站7热网水由槽式太阳能集热器12进行加热,太阳能换热站7水侧出水管连接尖峰加热器13水侧进水管,尖峰加热器13的进汽管道与中压缸2相连,尖峰加热器13的热网水由中压缸2内抽取的蒸汽加热,被冷却后的蒸汽通过尖峰加热器13的汽测出口进入电站回热系统,尖峰加热器13的出水管道与热用户14的一次网进水管道相连,热用户14的一次网出水管连接供热凝汽器5的水侧入口管道。

所述的一种利用辅机循环水余热的高背压供热系统中电动热泵6的电能来源为厂用电。

所述一种综合利用电厂乏汽、辅机冷却水余热、太阳能的梯级供热系统,利用电厂乏汽、辅机冷却水余热、太阳能、中压缸抽汽依次加热热网水。

所述空冷机组以直接空冷机组为基础,热网供水分级加热的工作模式,利用电厂乏汽作为热网水第一级热源,乏汽加热后的热网水流入电动热泵6进行第二次加热,电动热泵6加热后的热网水流入太阳能换热站7进行第三次加热,太阳能换热站7内加热后的热网水流入尖峰加热器13进行第四次加热,尖峰加热器13加热后的热网水流入热用户14放热后回到供热凝汽器5,形成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太阳能作为其中一级热源,减少了一次能源的消耗量。

(2)利用热泵回收了本应散失到环境中的辅机冷却水的热量,中压缸抽汽量,使更多高品位蒸汽用于发电。

(3)根据所需热网水温度,采取分级供热方式,减小了总的换热温差,减少了供热过程中高品位能量的浪费。

(4)相比于传统的抽凝供热模式,汽轮机乏汽热量、辅机冷却水余热以及太阳能的利用,可显著增大电站的最大供热面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综合利用电厂乏汽、太阳能、抽汽的梯级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高压缸、2-中压缸、3-低压缸、4-空冷岛、5-供热凝汽器、6-电动热泵、7-太阳能换热站、8-辅机循环水出水管、9-机力通风冷却塔、10-热水阀、11-辅机循环水回水管、12-槽式太阳能集热器、13-尖峰加热器、14-热用户、15-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利用电厂乏汽、辅机冷却水余热、太阳能,减少供热过程中煤炭的消耗,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综合利用电厂乏汽、辅机冷却水余热、太阳能的梯级供热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1为综合利用电厂乏汽、辅机冷却水余热、太阳能的梯级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空冷机组、空冷岛4、供热凝汽器5、电动热泵6、太阳能换热站7、辅机冷却水出水管8、机力通风冷却塔9、热水阀10、辅机冷却水回水管11、槽式太阳能集热器12、尖峰加热器13、热用户14,所述空冷机组包括高压缸1、中压缸2和低压缸3、发电机15;空冷机组的高压缸1、中压缸2、低压缸3以及发电机15依次相连,空冷机组的排汽管分别连通空冷岛4和供热凝汽器5,供热凝汽器5的汽侧出口连接空冷岛4的出水管道,二者凝结水汇聚后流入电站给水系统,供热凝汽器5的水侧出口连接电动热泵6的高温侧进水管,电动热泵6的高温侧出水管连接太阳能换热站7的水侧进水管,辅机冷却水出水管8连接机力通风冷却塔9的进水管,并通过热水阀10连接电动热泵6的低温水进水管,机力通风冷却塔9的出水管和电动热泵6的低温水出水管均与辅机冷却水回水管11相连,进入太阳能换热站7热网水由槽式太阳能集热器12进行加热,太阳能换热站7水侧出水管连接尖峰加热器13水侧进水管,尖峰加热器13的进汽管道与中压缸2相连,尖峰加热器13的热网水由中压缸2内抽取的蒸汽加热,被冷却后的蒸汽通过尖峰加热器13的汽测出口进入电站回热系统,尖峰加热器13的出水管道与热用户14的一次网进水管道相连,热用户14的一次网出水管连接供热凝汽器5的水侧入口管道。

所述梯级供热系统在供热期间,通过调节电站自身控制系统控制流入空冷岛5及供热凝汽器5的乏汽流量,并保证空冷岛4的最小防冻流量,同时控制空冷机组背压升高到35kPa,此时热网回水流入供热凝汽器5被汽轮机乏汽加热至65~70℃,在供热凝汽器5内加热后的热网水依次流入电动热泵6、太阳能换热站7、尖峰加热器13,温度达到热用户需求后流入热用户14进行放热,放热后的热网水回到供热凝汽器5构成一个循环。供热期结束后,调节电站控制系统切断来自中压缸2的抽汽以及去往供热凝汽器5的乏汽,同时关闭电动热泵6、太阳能换热站7、槽式太阳能集热器12,将机组切换到纯凝运行。

该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