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5025发布日期:2018-12-05 20:02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流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却器一种是由不锈钢板换,不锈钢板换,换热翅片是不锈钢板子,使用模具压制,凹槽内表面换热面积当量小,由于是不锈钢的,重量大、另外传统的管壳式的换热器的换热结构决定换热效果不好,应为是铜管或者不锈钢管子,没有内翅片内表面的换热面积也小,所以为了保证换热效果,就要增加铜管数量,同时铸铁壳子等原因,造成重量很大,体积也大;翅片与翅片之间采用橡胶圈密封时间久了橡胶圈易老化造成流体介质外漏、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换热效果也不尽能满足实际工况需要,体积大导致重量也重运输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简易、使用方便、散热性能好、质轻、易运输、密封性好、环保的流体换热器。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流体换热器,包括前盖和后盖,还包括若干片介质流道翅片,每片介质流道翅片由翅片主体和底板组成,所述前盖焊接于其中一片介质流道翅片的底板,所述后盖焊接于其中一片介质流道翅片的底板;所述介质流道翅片包括换热流体介质流道翅片和被换热流体介质流道翅片,所述换热流体介质流道翅片和被换热流体介质流道翅片交替连接固定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之间;所述介质流道翅片的翅片主体置于所述底板的中部,所述翅片主体上设有若干列介质流道,所述相邻列的介质流道为上端开口介质流道、下端开口介质流道交替连接形成,同列上端开口的介质流道一端边缘处为一上端开口的矩形体,流道列向相邻依次为向左侧偏移的上端开口的矩形体、向右侧偏移的上端开口的矩形体、向左侧偏移的上端开口的矩形体依此规律直到流道的另一端。

翅片主体的结构设计极大的增强了散热面积,散热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翅片主体的顶部与所述底板边缘的顶部平齐;这样设计能个使得相邻的介质流道翅片能够更好的接触更易于密封焊接,同时提高了接触面积,增强了散热效果。

进一步,所述底板的上端的左、右侧分别设有被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所述底板的下端的左、右侧分别设有换热介质入口和被换热介质出口,

进一步,所述换热流体介质流道翅片的底板上被换热介质入口和出口的外周分别设有堵片并与翅片主体上的介质流道形成隔离,所述换热介质入口和出

口与介质流道和底板的边缘相通。

进一步,所述被换热流体介质流道翅片的底板上换热介质入口和出口的外周分别设有堵片并与翅片主体上的介质流道形成隔离;所述被换热介质入口和出口与介质流道和底板的边缘相通。

堵片的结构设计使得每一片上只能通过一种流体介质。

进一步,介质流道翅片的底板的上表面边缘和堵片与相邻的介质流道翅片的底板下表面密封焊接。

进一步,所述前盖与相连接的介质流道翅片的底板的上表面边缘及堵片密封焊接。

介质流道翅片之间以及介质流道翅片与前盖之间的密封焊接,防止了流体介质外漏和环境污染。

进一步,所述前盖上端的左、右侧设有连接被换热介质入口的被换热介质入口管和换热介质出口的换热介质出口管;所述前盖的下端的左、右侧分别设有换热介质入口的换热介质入口管和被换热介质出口的被换热介质出口管。

进一步,所述前盖、后盖、介质流道翅片的材质为铝合金;铝合金材质极大的降低了换热器的重量,便于安装和运输。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结构简单、质轻、易运输、密封性好、环保、散热性能好、体积小,能够快速的降低流体介质的温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盖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水流道翅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油流道翅片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油流道翅片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A区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如图1-6所示,一种流体换热器,前盖1和后盖2,还包括若干片介质流道翅片3,每片介质流道翅片3由翅片主体和底板组成,前盖1焊接于其中一片介质流道翅片3的底板,后盖2焊接于其中一片介质流道翅片3的底板;水流道翅片31和油流道翅片32交替连接固定于前盖1和后盖2之间;水流道翅片31的水流道翅片主体311置于水流道翅片底板312的中部,油流道翅片32的油流道翅片主体321置于油流道翅片底板322的中部。

如图5-6所示,翅片主体上设有若干列介质流道,图6中A区相邻列的油流道为上端开口油流道3211、下端开口油流道3212交替连接形成,同列上端开口的油流道一端边缘处为一上端开口的矩形体32110,流道列向相邻依次为向左侧偏移的上端开口的矩形体32121、向右侧偏移的上端开口的矩形体32120、向左侧偏移的上端开口的矩形体32121依此规律直到流道的另一端;翅片主体的顶部与底板边缘的顶部平齐。

如图5-7所示,底板的上端的左、右侧分别设有油入口43和水出口54;底板的下端的左、右侧分别设有水入口53和油出口44;水流道翅片31的底板上油入口43和油出口44的外周分别设有堵片6并与翅片主体上的介质流道形成隔离,水入口53和水出口54与介质流道和底板的边缘相通;油流道翅片32的底板上水入口53和水出口54的外周分别设有堵片6并与翅片主体上的介质流道形成隔离;油入口43和油出口44与介质流道和底板的边缘相通。

如图1-8所示前盖1上端设有连接油入口43的油入口管41和水出口54的水出口管52;前盖1的下端的左、右侧分别设有水入口53的水入口管51和油出口44的油出口管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