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便于清洁的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2381发布日期:2018-11-07 19:5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部便于清洁的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部便于清洁的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清洁换热管的冷凝器”(专利号:CN205202624U),该专利中冷凝器处于工作状态时,进水口中流入水,水从管板的圆孔进入换热管中,带动导流刮片随活动杆转动,换热管内侧的水垢随着叶片转动剥落,随水流流出出水口,在工作过程中,对于冷凝后的液体是需要进行回收处理的,该专利中利用自身的冷凝水来进行清洁处理,使得冷凝产生的水被污染,收集之后还需要对冷凝水进行二次处理,目前现有的冷凝器一般都是螺旋样式的金属管道来让空气进行流淌冷凝,其主要依靠高温水蒸气与螺旋管道的接触来进行散热,之后变换成液体水再进行回收,但是这类传统的冷凝器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冷凝管的弯曲处便会残留有大量的污垢,不仅仅不方便对其进行清理而且还会影响下一次的正常使用,市场上还有一些采用板式冷凝的装置,这类一般都是采用密集式的分部排列,在使用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将水蒸气中的热量进行及时吸收,但是这类冷凝器同样存在会残留有大量污垢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部便于清洁的冷凝器,解决了冷凝器内部结构不方便清理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内部便于清洁的冷凝器,包括箱体,当水蒸气经过进气口达到预冷箱的时候,预冷箱内腔的体积相比较于进气口流量来说,冷凝箱的存储量能够将一部分水蒸气进行缓存,预冷箱内腔原先的冷空气能够将进入的水蒸气热量进行先行预冷吸收,而且散热翅直接与外界相连,限位块直接与导热杆相接触,能够及时将冷凝板上的热量进行转移排放,快速冷凝,所述箱体内壁的正面与背面等距离焊接有挡板,所述箱体正面的两侧均贯穿连接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的背面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背面的外侧,所述导热杆的正面焊接有面板,导热杆的外侧等距离套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导热杆的一侧均等距离焊接有散热翅,所述散热翅远离限位块的一侧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外侧,所述箱体的背面等距离焊接有横筒,所述横筒内腔的两侧均活动卡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相向的一侧均贯穿横筒并延伸至导热杆的外侧,所述卡板顶部相对的一侧焊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位于横筒内腔的部分套接有弹簧,所述导热杆相对一侧的中部焊接有冷凝板,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焊接有引流板,所述箱体顶部的中部贯穿连接有进气盒,所述箱体顶部的右侧设置有预冷箱。

优选的,所述面板正面的中部设置有把手,所述导热杆相对一侧的背面焊接有限位板,所述箱体内壁的背面搭接在限位板的背面。

优选的,所述横筒顶部的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杆的顶部贯穿滑槽并延伸至横筒顶部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弹簧相对的一侧与卡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相向的一侧与横筒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在冷凝板抽离箱体内腔之后会自动进行复位,弹簧带动卡板重新弹出,当新的冷凝板以及导热杆重新安装之后,再次拉动活动杆,通过活动杆带动卡板发生动作,卡板重新贯穿导热杆将导热杆以及冷凝板固定在箱体上,导热杆在生产的时候需要在其相对的一侧进行开孔处理,开设孔的大小需要与卡板的宽度大小相等方便进行卡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箱体右侧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预冷箱的右侧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进入的水蒸气在预冷箱预冷之后,经过扩散盒进入箱体的内腔,扩散盒能够很好的将水蒸气均匀的吹向冷凝板顶部,进气盒的长度与箱体内侧的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进气盒的底部焊接有扩散盒,所述进气盒的顶部与预冷箱底部的左侧相连通。

使用时,将进气口与需要进行冷凝处理的水蒸气输送装置对接,水蒸气经过进气口流入预冷箱的内腔,预冷箱将进入的水蒸气进行缓存降温处理,当预冷箱内腔的容量达到极限值的时候,经过预冷的水蒸气由进气盒经过扩散盒被吹向冷凝板的顶部,冷凝板直接与水蒸气接触之后,将水蒸气含有的热量进行吸收,热量经过导热杆传输给限位块,限位块将热量继续传导给散热翅,散热翅将热量散发到外界空气中,当需要进行冷凝器清洁的时候,直接扳动活动杆,活动杆沿着滑槽滑动,活动杆带动卡板移动,两个卡板相互靠拢逐渐与导热杆相互分离,并且卡板带动弹簧发生形变,然后直接拉动把手,把手带动面板移动,面板带动导热杆从箱体的内腔抽离出来,直至将冷凝板以及导热杆与冷凝器相互分离。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部便于清洁的冷凝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内部便于清洁的冷凝器,通过箱体、面板、把手、扫热感、横筒、卡板、弹簧、滑槽和活动杆的配合使用,使得冷凝器内部的冷凝板能够很快速方便的进行抽拉更换,从而达到方便对冷凝器内部的冷凝结构进行及时清洁处理的目的,解决了传统冷凝器长时间使用容易积累大量污垢的问题。

(2)、该内部便于清洁的冷凝器,通过箱体、导热杆、限位块、散热翅、冷凝板、预冷箱、进气盒、和扩散盒的配合使用,使得水蒸气在进入箱体之前被预冷却降温,而且冷凝板吸收的热量能够及时被吸收扩散到外界,从而达到提高冷凝器冷凝效率的目的,解决了传统冷凝器体积较大且相比较来说冷凝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凝板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体侧视图。

图中:1箱体、2挡板、3导热杆、4面板、5限位块、6散热翅、7横筒、8卡板、9活动杆、10弹簧、11冷凝板、12引流板、13进气盒、14预冷箱、15把手、16限位板、17滑槽、18出水口、19进气口、20扩散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部便于清洁的冷凝器,包括箱体1,箱体1右侧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8,预冷箱14的右侧设置有进气口19,箱体1内壁的正面与背面等距离焊接有挡板2,箱体1正面的两侧均贯穿连接有导热杆3,导热杆3的背面贯穿箱体1并延伸至箱体1背面的外侧,导热杆3的正面焊接有面板4,面板4正面的中部设置有把手15,导热杆3相对一侧的背面焊接有限位板16,箱体1内壁的背面搭接在限位板16的背面,导热杆3的外侧等距离套接有限位块5,限位块5远离导热杆3的一侧均等距离焊接有散热翅6,散热翅6远离限位块5的一侧贯穿箱体1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侧,箱体1的背面等距离焊接有横筒7,横筒7顶部的中部开设有滑槽17,活动杆9的顶部贯穿滑槽17并延伸至横筒7顶部的外侧,横筒7内腔的两侧均活动卡接有卡板8,卡板8相向的一侧均贯穿横筒7并延伸至导热杆3的外侧,卡板8顶部相对的一侧焊接有活动杆9,活动杆9位于横筒7内腔的部分套接有弹簧10,弹簧10相对的一侧与卡板8的外侧固定连接,弹簧10相向的一侧与横筒7的内壁固定连接,导热杆3相对一侧的中部焊接有冷凝板11,箱体1内壁的底部焊接有引流板12,箱体1顶部的中部贯穿连接有进气盒13,进气盒13的底部焊接有扩散盒20,进气盒13的顶部与预冷箱14底部的左侧相连通,箱体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预冷箱14。

工作原理:将进气口19与需要进行冷凝处理的水蒸气输送装置对接,水蒸气经过进气口19流入预冷箱14的内腔,预冷箱14将进入的水蒸气进行缓存降温处理,当预冷箱14内腔的容量达到极限值的时候,经过预冷的水蒸气由进气盒13经过扩散盒20被吹向冷凝板11的顶部,冷凝板11直接与水蒸气接触之后,将水蒸气含有的热量进行吸收,热量经过导热杆3传输给限位块5,限位块5将热量继续传导给散热翅6,散热翅6将热量散发到外界空气中,当需要进行冷凝器清洁的时候,直接扳动活动杆9,活动杆9沿着滑槽17滑动,活动杆9带动卡板8移动,两个卡板8相互靠拢逐渐与导热杆3相互分离,并且卡板8带动弹簧10发生形变,然后直接拉动把手15,把手15带动面板4移动,面板4带动导热杆3从箱体1的内腔抽离出来,直至将冷凝板11以及导热杆3与冷凝器相互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