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2948发布日期:2019-06-26 01:2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更准确的是一种中央空调风管式室内机。



背景技术:

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工作与及住家环境的空气要求越来越高,不占地方,安装美观,空调舒适的中央式空调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近几年的各种各样的家庭中央空调的市场占有率日益增高。

市场上的中央空调风管式室内机普遍仅是制冷、制暖、和送风功能,空调长时间使用情况下,室内空气出现干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造成缺氧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目前市场上少有通过中央空调风管式室内机既可以满足制冷、制暖功能同时又可以引进室外新风功能的中央空调产品。目前最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同时安装两套系统,一套实现制冷制暖的空调系统,一套引进室外新风的新风系统,大大增加费用,两套系统同时运行时往往出现以下情况:两套不同系统不协调控制,经过制冷制热的室内空气排到室外造成电能不必要的浪费。

专利CN206861728U公开的是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既能满足房间的制冷制暖功能又能达到向室内引进新风功能,但专利CN206861728U采用的是前后侧进风方式需在墙体或窗户上钻设较大联通室内和室外空间的风洞,容易对房子的建筑结构造成破坏,所以专利CN206861728U公开技术的安装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专利文献CN106225180A公开的是一种全新风壁挂式射流空调机组,新风通风口设置在壳体顶部 (见说明书第0046段),用于壁面、立柱、或者房梁上挂装(见说明书第0049段),不能使用于天面吊顶安装,原因是吊顶安装遮挡新风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中央空调风管式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满足房间的制冷制暖功能又能实现引进室外新风功能的中央空调风管式室内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6)、风机(2)、换热器(1),外壳(6)上设置有送风口(3)、室内空气回风口(4)和室外空气引入口(41),风机(2)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换热器(1)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换热器的出风侧,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换热器的出风侧,室内空气回风口(4)和室外空气引入口(41)分别位于外壳(6)的相邻两侧,室内空气回风口(4)和室外空气引入口(41)引入的空气从第一换热器或者第二换热器经过。

上述方案中,送风口(3)位于外壳(6)的前侧,室内空气回风口(4)位于外壳(6)底壁的一侧或者两侧,室外空气引入口(41)位于外壳(6)左右的一侧或者两侧。

上述方案中,送风口(3)具有两个,分别与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出风口相连,优选两个送风口(3)分别朝向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出风口。

上述方案中,室内空气回风口(4)包括第一室内空气回风口和第二室内空气回风口,分别位于外壳(6)底壁的两侧,室外空气引入口(41)位于外壳(6)左右的其中一侧。

上述方案中,风机(2)的轴向垂直于外壳(6)的宽度方向,即风机(2)的轴向垂直于外壳(6) 的左右两侧面,与外壳(6)的长度方向平行。

上述方案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位于风机(2)的轴向左右两侧。

上述方案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是多体连接或者一体式设置。

上述方案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与风机(2)的轴向水平面倾斜设置或者与风机(2)的轴向水平面垂直设置。

上述方案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朝向风机(2)的进风方向一侧倾斜。

上述方案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背向风机(2)的进风方向一侧倾斜。

上述方案中,在室内空气回风口(4)和/或室外空气引入口(41)设置有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 和/或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即在室内空气回风口(4)和室外空气引入口(41)分别设置有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和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或者在室内空气回风口(4)设置有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 或在室外空气引入口(41)设置有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和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只设置其中一个。

上述方案中,在室内空气回风口(4)设置有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在室外空气引入口(41) 不设置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

上述方案中,仅在与室外空气引入口(41)同侧的室内空气回风口(4)设置有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

上述方案中,在室外空气引入口(41)设置有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在室内空气回风口(4) 不设置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

上述方案中,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与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设置为一体式的联动风量控制装置(90),可同时控制室内空气回风风量与室外空气引入风量。

上述方案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与外壳(6)之间设置有密封面。

上述方案中,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

上述方案中,空调室内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外壳(6)的左右两侧具有可拆卸的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的位置可互换,室外空气引入口(41)设在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中的其中一个中。

上述方案中,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仅为外壳(6)的左右两侧面。

上述方案中,空调室内机的控制器与室外空气引入口(41)分别位于外壳(6)的两侧。即外壳 (6)的左右两个侧面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布置房间引进新风的出墙管道时,可在外壳(6)的左右两侧中距离两侧墙体与外墙交接角处较近的那侧安装新风管道,在外壳(6)的左右两侧中距离两侧墙体与外墙交接角处较远的那侧安装空调室内机的控制器。

上述方案中,第一室内空气回风口和第二室内空气回风口分别设在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中。

上述方案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位于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中。

上述方案中,第一室内空气回风口和第二室内空气回风口分别位于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的底壁,室外空气引入口(41)位于第一可拆卸壳体或第二可拆卸壳体的侧面。即室外空气引入口(41) 位于外壳(6)的左右的其中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中央空调风管式室内机的安装方法,以便于根据室内管线的布置需要而调整外壳(6)的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的位置,使具有室外空气引入口(41)的可拆卸壳体与室外的管线距离更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安装方法,空调室内机的外壳(6)的左右两侧具有可拆卸的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的位置可互换,室外空气引入口(41)设在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中的其中一个中,在安装时,将具有室外空气引入口(41)的可拆卸壳体安装在外壳(6) 的左右两侧中更靠近室外的一侧。

上述方案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外壳(6)、风机(2)、换热器(1),外壳(6)上设置有送风口 (3)、室内空气回风口(4)和室外空气引入口(41),风机(2)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换热器(1) 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换热器的出风侧,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换热器的出风侧,室内空气回风口(4)和室外空气引入口(41)分别位于外壳(6)的相邻两侧,室内空气回风口(4) 和室外空气引入口(41)引入的空气从第一换热器或者第二换热器经过。

上述方案中,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为外壳(6)的左右两侧面。

上述方案中,空调室内机的控制器与室外空气引入口(41)分别位于外壳(6)的两侧。

上述方案中,室内空气回风口(4)包括第一室内空气回风口和第二室内空气回风口,分别位于外壳(6)底壁的两侧,室外空气引入口(41)位于外壳(6)左右的其中一侧。

上述方案中,第一室内空气回风口和第二室内空气回风口分别位于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的底壁,室外空气引入口(41)位于第一可拆卸壳体或第二可拆卸壳体的侧面。即室外空气引入口(41) 位于外壳(6)的左右的其中一侧。

上述方案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位于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实现了以下功能:

1、能根据需要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以实现新风功能,也可同时将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引入室内,把通过换热器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送到室内,实现空调功能与新风功能的一体化。

2、室内空气回风口(4)设置有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室外空气引入口(41)设置有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可分别控制回风风量和新风风量,也可通过一体式的联动风量控制装置(90),同时控制室内空气回风风量与室外空气引入风量。

3、当仅在室内空气回风口(4)设置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或者仅在室外空气引入口(41)设置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时,可通过单独一个风量控制装置来同时控制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的引入。且经过申请人反复的试验可知,未在室外空气引入口(41)设置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新风引入口仅设置防过滤网的情况下,仅在室内空气回风口(4)设置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时,可通过控制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的开启角度来控制新风是否引入,如当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控制室内空气回风口(4)开启 50%时,由于新风引入口设置有过滤网等,导致新风的引入量较小,而当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控制室内空气回风口(4)开启小于等于20%时,新风的引入量才满足正常的新风量需求。

4、空调室内机的风机(2)的轴向垂直于外壳(6)的宽度方向,即风机(2)的轴向垂直于外壳(6)的左右两侧面,与外壳(6)的长度方向平行,可减少外壳(6)的宽度即进深,在安装到室内时,可减小空调室内机带给人的压抑感,室内机可选择更合理安装设计,减少安装费用,提高空调的制冷效果。

5、送风口与回风口分别设置在室内机外壳的前侧和室内机外壳的下面,使得送风与回风方向不在同一个平面上,避免造成回风与送风短路现象。

6、根据房间引进新风的出墙管道布置常规是靠近房间两侧墙体与外墙交接角处附近的特点,室外空气引入口(41)位于室内机外壳(6)的左右两侧或其中一侧更能方便于通过常规天花吊顶形成的风道引进室外新风并无需增加风管或天花吊顶的厚度。

7、空调室内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时根据需要选择在室内机的左侧或右侧安装室外空气引入口(41)。外壳(6)的左右两侧具有可拆卸的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的位置可互换,室外空气引入口(41)设在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中的其中一个中,可根据安装位置的需要而将具有室外空气引入口(41)的可拆卸壳体设置在距室外更近的距离,以减少管线的布置,从而降低安装成本,且使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功能更高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在天花面吊装的中央空调风管式室内机,是适合市场上广泛安装的中央空调风管式室内机,既能既能满足房间的制冷制暖功能又能实现引进室外新风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向外倾斜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向外倾斜设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向内倾斜设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垂直设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图7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7,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空调功能与新风功能一体化室内机包括:外壳6、风机2、换热器1,外壳6上设置有送风口3、室内空气回风口4和室外空气引入口41,室内空气回风口4和室外空气引入口 41分别位于外壳6的相邻两侧,室内空气回风口4和室外空气引入口41引入的空气从换热器1经过。

风机2可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换热器1可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换热器的出风侧,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换热器的出风侧,室内空气回风口4和室外空气引入口41引入的空气从第一换热器或者第二换热器经过。

送风口3位于外壳6的前侧,室内空气回风口4位于外壳6底壁的一侧或者两侧,室外空气引入口41位于外壳6左右的一侧或者两侧。

送风口3具有多个,与风机2的出风口相连,优选两个送风口3分别朝向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出风口。

室内机的外壳6下面设置一个以上的室内空气回风口4,回风口的数量与换热器的数量一致,室内空气回风口4位于换热器1的下面与换热器一一对应。送风口3与室内空气回风口分别设置在室内机外壳的前侧和室内机外壳的下面,使得送风与回风方向不在同一个平面上,避免造成回风与送风短路现象。室内空气回风口4包括第一室内空气回风口和第二室内空气回风口,分别位于外壳6底壁的两侧,室外空气引入口41位于外壳6左右的其中一侧。

风机2的轴向垂直于外壳6的宽度方向,即风机2的轴向垂直于外壳6的左右两侧面,与外壳6 的长度方向平行,风机2的轴向与室内空气回风口4的进风方向平行,风机2出风方向吹向室内机的前侧送风口3。

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位于风机2的轴向左右两侧。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可以是多体连接或者一体式设置。

换热器1有效换热面与风机2的轴向水平面倾斜设置,换热器1的有效换热面上下方向倾斜布置,其中一面朝向风机进风方向,另一面朝向室内机外壳下面室内空气回风口4。换热器1换热面的其中一侧设置梯形导水槽100,把换热器1的部分冷凝滴水导流到设置在换热器1底端的排水槽101。换热器1有效换热面也可与风机2的轴向水平面垂直设置,换热器1的有效换热面左右方向布置,其中一面朝向风机进风方向,另一面朝向室内机外壳6左右一侧或两侧的室外空气引入口41。

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朝向风机2的进风方向一侧倾斜。

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也可背向风机2的进风方向一侧倾斜。

室内机的外壳6下面设置的室内空气回风口4设置有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其目的通过调节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的开启角度大小达到调节室内机所需的室内回风风量与房间所需的新风风量。在室内机仅启动制冷制热状态时,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的开启角度相对较大以满足室内机所需的室内回风风量。在室内机仅启动新风功能时,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的开启角度相对较小其目的减少室内回风风量,加大引入室外新风风量以满足房间所需的室外新风风量。在室内机同时启动制冷制热功能和新风功能时,根据室内回风过滤网与室外新风过滤网的风阻大小选择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的合理开启角度同时满足室内机所需的室内回风风量与房间所需的新风风量。

室内机的外壳6左右一侧或者两侧的室外空气引入口41设置有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其目的通过调节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的开启角度大小达到调节室内机所需的室内回风风量与房间所需的新风风量。在室内机仅启动制冷制热状态时,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呈关闭状态以满足室内机所需的室内回风风量。在室内机仅启动新风功能时,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的开启角度相对较大以减少室内回风风量,加大引入室外新风风量以满足房间所需的室外新风风量。在室内机同时启动制冷制热功能和新风功能时,根据室内回风过滤网与室外新风过滤网的风阻大小选择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的合理开启角度同时满足室内机所需的室内回风风量与房间所需的新风风量。

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与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可设置为一体式的联动风量控制装置90,可同时控制室内空气回风风量与室外空气引入风量。

换热器1的有效换热面与外壳6之间设置有密封面ABCD。密封面ABCD对换热器两侧的U形铜管部分与外壳上下前后侧之间的空间密封,实现室内回风或室外新风100%经过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提高空气的换热效果。

风机2设置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

空调室内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外壳6的左右两侧具有可拆卸的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的位置可互换,室外空气引入口41设在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中的其中一个中。

第一室内空气回风口和第二室内空气回风口分别设在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中。

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位于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中。

第一室内空气回风口和第二室内空气回风口分别位于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的底壁,室外空气引入口41位于第一可拆卸壳体或第二可拆卸壳体的侧面。即室外空气引入口41位于外壳6的左右的其中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中央空调风管式室内机的安装方法,以便于根据室内管线的布置需要而调整外壳6的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的位置,使具有室外空气引入口41的可拆卸壳体与室外的管线距离更近。

室内机的外壳6左右一侧或两侧设置一个以上的室外空气引入口41,其目的是室内机风机在通过室内空气回风口4吸入室内空气同时通过室外空气引入口41吸入室外新鲜空气。根据房间引进新风的出墙管道布置常规是靠近房间两侧墙体与外墙交接角处附近的特点和房间天花的常规吊顶特点,室外空气引入口41位于室内机外壳6的左右两侧或其中一侧更能方便于通过常规天花吊顶形成的风道引进室外新风并无需增加风管或天花吊顶的厚度。室外空气引入口41可以采用模块形式设置,安装时根据需要选择在室内机的左侧或右侧安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安装方法,空调室内机的外壳6的左右两侧具有可拆卸的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的位置可互换,室外空气引入口41设在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中的其中一个中,在安装时,将具有室外空气引入口41的可拆卸壳体安装在外壳6的左右两侧中更靠近室外的一侧。

上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外壳6、风机2、换热器1,外壳6上设置有送风口3、室内空气回风口 4和室外空气引入口41,风机2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换热器1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换热器的出风侧,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换热器的出风侧,室内空气回风口4和室外空气引入口41分别位于外壳6的相邻两侧,室内空气回风口4和室外空气引入口41引入的空气从第一换热器或者第二换热器经过。

室内空气回风口4包括第一室内空气回风口和第二室内空气回风口,分别位于外壳6底壁的两侧,室外空气引入口41位于外壳6左右的其中一侧。

第一室内空气回风口和第二室内空气回风口分别位于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的底壁,室外空气引入口41位于第一可拆卸壳体或第二可拆卸壳体的侧面。即室外空气引入口41位于外壳6的左右的其中一侧。

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位于第一可拆卸壳体和第二可拆卸壳体中。

空调室内机制冷制暖运行时,室内空气通过设置在外壳下面的室内空气回风口4进入室内机左右侧腔内与位于风机两侧的换热器1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通过位于两侧换热器之间的送风机2吹向设置在外壳6的送风口3送到室内。空调室内机新风功能运行时,室外空气通过设置在外壳6左右一侧或两侧的室外空气引入口41进入室内机左右一侧或者两侧腔内,室外新风与换热器1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室外新风通过送风机2经过设置在外壳6的送风口3送到室内。当室内机仅启动新风功能,制冷制热功能停止运行时,室内机的室内回风口中的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可处于关闭状态,当室内机启动制冷制热功能时室内机回风口中的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开启状态。当室内机仅启动新风功能,制冷制热功能停止运行时,室内机的室内机新风口中的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开启状态,当室内机制冷制热功能与新风功能同时运行时:室内机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全开启状态,通过新风风量控制装置(89) 调节控制室内的新风需求量。仅具有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的情况下,在室内机仅启动制冷制热状态时,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的开启角度相对较大以满足室内机所需的室内回风风量。在室内机仅启动新风功能时,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的开启角度相对较小其目的减少室内回风风量,加大引入室外新风风量以满足房间所需的室外新风风量。在室内机同时启动制冷制热功能和新风功能时,根据室内回风过滤网与室外新风过滤网的风阻大小选择回风风量控制装置88的合理开启角度同时满足室内机所需的室内回风风量与房间所需的新风风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