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扒渣头角度可调扒渣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2172发布日期:2019-01-29 17:4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扒渣头角度可调扒渣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扒渣头角度可调扒渣车。



背景技术:

热炉的扒渣工作经常会使用到扒渣车,如授权公告号CN20605629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扒渣车,其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上的伸缩臂装置以及设置在伸缩臂装置上的扒渣头,在伸缩臂装置通过复合升降油缸和变幅油缸连接在车体上,车体具有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传统的这类扒渣车的扒渣头安装后,其角度一般难以调整,当需要调整扒渣头的角度时,需要将扒渣头拆下,更换不同形状的扒渣头,因此,现有的扒渣车扒渣头的角度调整较为麻烦。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调整扒渣头角度的扒渣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扒渣头角度可调扒渣车,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上的伸缩臂装置以及设置在伸缩臂装置上的扒渣头,伸缩臂装置通过复合升降油缸和变幅油缸连接在车体上,伸缩臂装置与扒渣头连接的一端为前端,所述伸缩臂装置的前端设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上下设置,扒渣头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上下设置,还包括穿设在第一轴孔与第一定位孔中的第一限位插销,还包括穿设在第二轴孔与第二定位孔中的第二限位插销,在扒渣头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调整孔,调整孔位于第二定位孔的上方,调整孔的孔径大于第一限位插销的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伸缩臂装置的前端设有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第一凸耳上设有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第二凸耳上对应设有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扒渣车上设有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以及所述调整孔,第二定位板上对应设有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以及所述调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第二凸耳均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之间,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第二凸耳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平行设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调整扒渣头的角度时,将第一限位插销从第一轴孔和第一定位孔中拔下,扒渣头绕着第二限位插销转动一定角度后,将第一限位插销插入第一轴孔和调整孔,实现扒渣头的定位,如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扒渣炉的工况调整扒渣头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驾驶室未示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滑架配合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驱动油缸未示出);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扒渣头配合伸缩臂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车体 11-左前轮

12-右前轮 13-左后轮

14-右后轮 15-第一支撑凸耳

16-第二支撑凸耳 17-第一右滑槽

18-第一左滑槽 20-驾驶室

30-伸缩臂装置 31-第一凸耳

32-第二凸耳 33-第一轴孔

34-第二轴孔

40-扒渣头 41-第一定位板

42-第二定位板 43-第一定位孔

44-第二定位孔 45-调整孔

51-复合升降油缸 52-变幅油缸

60-第一履带轮 61-第一履带

62-第一安装架 63-第一右滑架

64-第一左滑架 70-第二履带轮

71-第一履带 72-第二安装架

81-第一限位销钉 82-第二限位销钉

83-防脱孔 90-升降机构

91-上支架 911-第一导轨

912-第二导轨 923-第一前滚轮

913-第一后滚轮 914-第二前滚轮

924-第二后滚轮 93-第一支杆

94-第二支杆 95-第三支杆

96-第四支杆 97-连杆

98-第一支座 99-第二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6,一种新型扒渣车,包括车体10、设置在车体10上的伸缩臂装置30以及设置在伸缩臂装置30上的扒渣头40,伸缩臂装置30通过复合升降油缸51和变幅油缸52连接在车体10上,车体10上设有左前轮11、右前轮12、左后轮13以及右后轮14,当然,车体10还设有驱动左前轮11、右前轮12、左后轮13以及右后轮14的驱动机构,这些结构在现有扒渣车已有介绍,这类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能够沿左右方向转动的第一履带轮60、用于驱动第一履带轮60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能够沿左右方向转动的第二履带轮70以及用于驱动第二履带轮70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履带轮60可升降地设置在车体10的前端,第二履带轮70可升降地设置在车体10的后端,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履带轮60升降的第三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第二履带轮70升降的第四驱动机构。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采用液压马达,其在履带轮中为常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履带轮60包括第一安装架62和绕设在第一安装架62上的第一履带61,第一安装架62连接有第一滑架,在所述车体10上设有与第一滑架配合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第一油缸(图中未示出),第一油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车体10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安装在第一滑架的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油缸沿竖直方向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滑架包括第一左滑架64和第一右滑架63,所述第一滑槽包括第一左滑槽18和第一右滑槽17,所述第一油缸包括安装在第一左滑架64上的第一左油缸和安装在第一右滑架63上的第一右油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履带轮70包括第二安装架72和绕设在第二安装架72的第二履带71,第二安装架72连接有第二滑架,在所述车体10上设有与第二滑架配合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四驱动机构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车体10上,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安装在第二滑架的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油缸沿竖直方向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滑架包括第二左滑架和第二右滑架,所述第二滑槽包括第二左滑槽和第二右滑槽,所述第二油缸包括安装在第二左滑架上的第二左油缸和安装在第二右滑架上的第二右油缸。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来带动第一履带轮60和第二履带轮70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扒渣头角度可调扒渣车,包括车体10、设置在车体10上的伸缩臂装置30以及设置在伸缩臂装置30上的扒渣头40,伸缩臂装置30通过复合升降油缸51和变幅油缸52连接在车体10上。伸缩臂装置30与扒渣头40连接的一端为前端,所述伸缩臂装置30的前端设有第一轴孔33和第二轴孔34,第一轴孔33和第二轴孔34上下设置,扒渣头40上设有第一定位孔43和第二定位孔44,第一定位孔43与第二定位孔44上下设置,还包括穿设在第一轴孔33与第一定位孔43中的第一限位插销81,还包括穿设在第二轴孔34与第二定位孔44中的第二限位插销82,在扒渣头40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调整孔45,在实施例中,调整孔为一个,调整孔45位于第二定位孔44的上方,调整孔45的孔径大于第一限位插销81的外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的角度设置调整孔45的位置,使得通过转动扒渣头,调整孔45能够与第二轴孔33重合。为了限制第一限位插销81和第二限位插销82滑脱,在第一限位插销81和第二限位插销82中设有防脱孔83,防脱孔83中再插设一根防脱插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伸缩臂装置30的前端设有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第一凸耳上设有所述第一轴孔33和所述第二轴孔34,第二凸耳上对应设有所述第一轴孔33和第二轴孔3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扒渣车上设有第一定位板41和第二定位板42,第一定位板41上设有所述第一定位孔43、所述第二定位孔44以及所述调整孔45,第二定位板42上对应设有所述第一定位孔43、所述第二定位孔44以及所述调整孔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凸耳31和所述第二凸耳32均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41与第二定位板42之间,所述第一凸耳31与所述第二凸耳3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41与所述第二定位板42平行设置。当需要调整扒渣头的角度时,将第一限位插销81从第一轴孔33和第一定位孔34中拔下,扒渣头40绕着第二限位插销82转动一定角度后,将第一限位插销81插入第一轴孔33和调整孔45,实现扒渣头40的定位,如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扒渣炉的工况调整扒渣头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驾驶室可升降扒渣车,包括车体10、设置在车体10上的驾驶室、设置在车体10上的伸缩臂装置30以及设置在伸缩臂装置30上的扒渣头40,伸缩臂装置30通过复合升降油缸51和变幅油缸52连接在车体10上,所述驾驶室通过升降机构90安装在所述车体10上。

升降机构90包括下支架92、上支架91、第一支杆93、第二支杆94、第三支杆95、第四支杆96、连杆98以及用于驱动连杆98转动的驱动油缸(图中未示出),下支架92固定在所述车体10上,所述驾驶室固定在上支架91上,上支架91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911和第二导轨912,下支架92具有对应第一导轨911设置的第三导轨921和对应第二导轨912设置的第四导轨922,第一支杆93的中部与第二支杆94的中部铰接并形成“X”形,第三支杆95的中部与第四支杆96的中部铰接并形成“X”形,第二支杆94与第三支杆95通过所述连杆97固定连接,第一支杆93的两端分别铰接可在第一导轨911中移动的第一前滚轮923和可在第三导轨921中移动的第一后滚轮913,第二支杆94的两端分别铰接可在第一导轨911中移动的第二前滚轮914和可在第三导轨921中移动的第二后滚轮924,第三支杆95的两端分别铰接可在第二导轨912中移动的第三前滚轮和可在第四导轨922中移动的第三后滚轮,第四支杆96的两端分别铰接可在第二导轨912中移动的第四前滚轮和可在第四导轨922中移动的第四后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导轨911、所述第二导轨912、所述第三导轨921以及所述第四导轨922均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导轨911与所述第三导轨921上下对齐设置,所述第二导轨912与所述第四导轨922上下对齐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杆97的中部设有第一支座98,所述车体10上设有第二支座99,所述驱动油缸的缸体铰接在第二支座99上,所述驱动油缸的活塞杆铰接在第一支座98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驱动油缸带动连杆97转动,利用第一前滚轮923、第一后滚轮913、第二前滚轮914、第二后滚轮924、第三前滚轮、第三后滚轮、第四前滚轮和第四后滚轮的滚动,通过第一支杆93、第二支杆94、第三支杆95、第四支杆96将上支架91托起或者降落,实现叉剪式升降。

本实用新型中,伸缩臂装置30收缩状态:总长8143mm,伸出状态:总长14943mm,伸缩行程:6500mm,扒渣臂(扒头固定臂)总长度:1867mm。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