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流式冷却器排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6392发布日期:2019-02-15 20:13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逆流式冷却器排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流式冷却器领域,具体是一种逆流式冷却器排料机构。



背景技术:

当前,逆流式冷却器是国际上先进的颗粒饲料冷却设备,逆流式冷却器用于造粒后高温颗粒饲料的冷却,是通过冷却风与高温高湿物料逆向运动,使得物料由上而下逐渐冷却,避免因骤冷所造成的物料表面开裂等情况的发生。逆流式冷却器的排料机构是其重要的组成部件,当冷却器在工作时,物料在排料机构上逐步堆高,冷风通过排料机构所预留的风道从下往上穿透物料层,实现对物料的冷却降温,物料完成冷却后,通过排料机构的动作,物料排出冷却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流式冷却器排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逆流式冷却器排料机构,包括出料转筒、底部支撑板、第二通风板、顶部减压通风板、弧形出料板和底层通风板,所述出料转筒的前后两端的中心轴线处均设有转轴,出料转筒均布设有多个出料槽,出料转筒的上方设有底部支撑板,底部支撑板上均布设有多个弧形出料板和底层通风板,弧形出料板和底层通风板之间相互交错且间隔设置,弧形出料板上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底部的宽度与出料槽上端的开口宽度相同;所述底层通风板上开设有第一条形通风口,底层通风板的上方还设有支撑安装板,支撑安装板的左右两端底部设有支撑连接块,支撑连接块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底层通风板上,支撑安装板的上方设有第二通风板,第二通风板的中间设有第二条形通风口,第二通风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挡料板,底层通风板和第二通风板的前后两端均设有侧面封板,所述第二通风板的上方架设有顶部减压通风板,顶部减压通风板的底部通过第二支撑连接块安装在第二通风板的上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出料槽以转轴为中心呈圆周状排列,出料槽的长度小于出料转筒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出料口的宽度小于相邻两个出料槽之间的宽度,弧形出料板、底层通风板由同种材料一体铸造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安装板的宽度大于第一条形通风口的宽度,支撑安装板和支撑连接块由同种材料一体制造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顶部减压通风板为倒V形板材,顶部减压通风板上均布设有多个透气孔,透气孔的直径小于物料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置的底部通风板、第二通风板和顶部减压通风板能够增加冷却风与物料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冷却效率;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出料时,只需转动转轴,转轴在转动过程中,出料槽不断的从出料口的下方循环经过,当出料槽位于出料口的下方时,物料受重力作用落入到出料槽内,其后出料槽继续随着转轴转动,当出料槽从高位转至低位时,出料槽内的物料受重力作用,从出料槽内出料,进而完成物料出料作业;当不需出料时,只需将出料转筒上没有出料槽的弧面转至出料口的下方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逆流式冷却器排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逆流式冷却器排料机构中第二通风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一种逆流式冷却器排料机构中出料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逆流式冷却器排料机构中底部支撑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一种逆流式冷却器排料机构中顶部减压通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料转筒;2、出料槽;3、转轴;4、底部支撑板;5、出料口;6、底层通风板;7、第一条形通风口;8、第一挡料板;9、支撑连接块;10、支撑安装板;11、第二条形通风口;12、第二通风板;13、第二支撑连接块;14、顶部减压通风板;15、弧形出料板;16、侧面封板;17、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5,一种逆流式冷却器排料机构,包括出料转筒1、底部支撑板4、第二通风板12、顶部减压通风板14、弧形出料板15和底层通风板6,所述出料转筒1的前后两端的中心轴线处均设有转轴3,出料转筒1均布设有多个出料槽2,出料槽2以转轴3为中心呈圆周状排列,出料槽2的长度小于出料转筒1的长度,出料转筒1的上方设有底部支撑板4,底部支撑板4的两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冷却器的机架上,底部支撑板4上均布设有多个弧形出料板15和底层通风板6,弧形出料板15和底层通风板6之间相互交错且间隔设置,弧形出料板15上设有出料口5,出料口5底部的宽度与出料槽2上端的开口宽度相同,出料口5的宽度小于相邻两个出料槽2之间的宽度,弧形出料板15、底层通风板6由同种材料一体铸造而成;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出料时,只需转动转轴3,转轴3在转动过程中,出料槽2不断的从出料口5的下方循环经过,当出料槽2位于出料口5的下方时,物料受重力作用落入到出料槽2内,其后出料槽2继续随着转轴3转动,当出料槽2从高位转至低位时,出料槽2内的物料受重力作用,从出料槽2内出料,进而完成物料出料作业;当不需出料时,只需将出料转筒1上没有出料槽2的弧面转至出料口5的下方即可;所述底层通风板6上开设有第一条形通风口7,底层通风板6的上方还设有支撑安装板10,支撑安装板10的左右两端底部设有支撑连接块9,支撑连接块9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底层通风板6上,支撑安装板10的宽度大于第一条形通风口7的宽度,支撑安装板10和支撑连接块9由同种材料一体制造而成,支撑安装板10的上方设有第二通风板12,第二通风板12的中间设有第二条形通风口11,第二通风板1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挡料板8,第一挡料板8和第二通风板12由同个板材冲压而成,底层通风板6和第二通风板1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侧面封板16,侧面封板16能够阻挡物料从侧面进入到条形通风口内,所述第二通风板12的上方架设有顶部减压通风板14,顶部减压通风板14的底部通过第二支撑连接块13安装在第二通风板12的上表面上,顶部减压通风板14为倒V形板材,顶部减压通风板14上均布设有多个透气孔17,透气孔17的直径小于物料的直径,从而使得物料颗粒不会从透气孔17进入到通风口内部;使用过程中,冷却风先从底层通风板6进入到第一条形通风口7中,然后冷却风分别向着两个侧边和顶部运动,向顶部的运动的冷却风进入到第二条形通风口11内,其后冷却风向四周散射运动,从而能够增加冷却风与物料接触的面积。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