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后焦生产用的罐式煅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6947发布日期:2019-02-12 21:10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煅后焦生产用的罐式煅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煅后焦生产用的罐式煅烧炉。



背景技术:

石油焦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其形态随制程、操作条件及进料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石油焦工场所生产的石油焦称为生焦,含一些未碳化的碳氢化合物的挥发分,生焦就可当作燃料级的石油焦,如果要做炼铝的阳极或炼钢用的电极,则需要再经过高温煅烧,使其完成碳化,降低挥发分和水分。目前石油焦煅烧一般通过罐式煅烧炉进行,但是在使用罐式煅烧炉煅烧生焦的过程中,生焦料从投料口进入煅烧罐内温度是逐渐上升的,然而给煅烧罐传递热量的火道,最上面两层燃烧最炽烈,温度最高,越到下面温度反而逐渐下降,因此与生焦的投料煅烧过程相逆,不利于生焦料的煅烧,另外,生焦在煅烧罐中逐渐堆积,下层逸出的挥发分和水分不容易排出就会带到排料仓,一旦排料仓卸料,挥发分高温与空气接触就容易发生放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煅烧炉火道温度分布同时利于煅烧罐下层生焦逸出的挥发分排出的煅后焦生产用的罐式煅烧炉。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煅后焦生产用的罐式煅烧炉,包括:煅烧罐和位于所述煅烧罐两侧的带加热火道的炉壁;

所述加热火道在所述炉壁内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每层加热火道在平行炉壁平面的竖直截面内的上下边缘轮廓线均为波浪线,且每层加热火道的上边缘轮廓线与下边缘轮廓线正对的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处处相等,相邻两层加热火道中上层加热火道的上边缘轮廓线与下边缘轮廓线正对的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和下层加热火道的上边缘轮廓线与下边缘轮廓线正对的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的比值为1:1.3~1.5;

所述煅烧罐的内壁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环形凸起,每层环形凸起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每层环形凸起在经过所述煅烧罐轴心的竖直截面内的轮廓线均为相同的圆弧形,且相邻两层环形凸起的间距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优选的是,上层环形凸起间距与相邻的下层环形凸起间距的比值为1.7~1.9:1。

优选的是,所述加热火道有10层,第6层至第10层加热火道的内表面均设置有颗粒状凸起。

优选的是,位于所述煅烧罐两侧的带加热火道的炉壁通过墙体连接并与所述墙体共同形成围绕所述煅烧罐的结构,所述墙体和所述炉壁内从上之下埋设有多层围绕所述煅烧罐的线圈,多层线圈中均通有交变电流。

优选的是,每层加热火道内和所述煅烧罐内均设置有热电偶。

优选的是,所述炉壁采用耐火硅砖砌成。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现有的每层平直加热火道改进为弯曲加热火道,延长了每层加热火道的长度使得挥发分在加热火道中通过的路径更长,燃烧更充分,而且下层加热火道较上层加热火道的截面积更大,根据文丘里效应下层加热火道的挥发分流动速度低于上层加热火道,这样就能使大量的挥发分在下层加热火道中完全燃烧,多层加热火道的温度分布从上至下逐渐升高,与生焦的投料煅烧过程相匹配,生焦料的煅烧会更加完全,另外,通过改进煅烧罐的内壁,使得生焦料在煅烧罐中容易与环形凸起部分抵触,而且越到下方,环形凸起的间距越小,生焦料抵在两相邻环形凸起上,两相邻环形凸起之间容易形成空腔容纳生焦逸出的挥发分,又因为每一环形凸起上都开设有缺口,所以逸出的挥发分就能顺着每层环形凸起的缺口一直向上排至煅烧罐上部空间,不让挥发分随着煅烧后的石油焦进入排料仓,减少罐式煅烧炉放炮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煅烧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炉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煅后焦生产用的罐式煅烧炉,包括:煅烧罐1和位于所述煅烧罐1两侧的带加热火道3的炉壁2;

所述加热火道3在所述炉壁2内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每层加热火道3在平行炉壁2平面的竖直截面内的上下边缘轮廓线均为波浪线,且每层加热火道3的上边缘轮廓线与下边缘轮廓线正对的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处处相等,相邻两层加热火道3中上层加热火道3的上边缘轮廓线与下边缘轮廓线正对的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和下层加热火道3的上边缘轮廓线与下边缘轮廓线正对的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的比值为1:1.3~1.5;

所述煅烧罐1的内壁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环形凸起4,每层环形凸起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每层环形凸起4在经过所述煅烧罐1轴心的竖直截面内的轮廓线均为相同的圆弧形,且相邻两层环形凸起4的间距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上述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现有的每层平直加热火道3改进为弯曲加热火道3,延长了每层加热火道3的长度使得挥发分在加热火道3中通过的路径更长,燃烧更充分,而且下层加热火道3较上层加热火道3的截面积更大,根据文丘里效应下层加热火道3的挥发分流动速度低于上层加热火道3,这样就能使大量的挥发分在下层加热火道3中完全燃烧,多层加热火道3的温度分布从上至下逐渐升高,与生焦的投料煅烧过程相匹配,生焦料的煅烧会更加完全,另外,通过改进煅烧罐1的内壁,使得生焦料在煅烧罐1中容易与环形凸起4部分抵触,而且越到下方,环形凸起4的间距越小,生焦料抵在两相邻环形凸起4上,两相邻环形凸起4之间容易形成空腔容纳生焦逸出的挥发分,又因为每一环形凸起4上都开设有缺口,所以逸出的挥发分就能顺着每层环形凸起4的缺口一直向上排至煅烧罐1上部空间,不让挥发分随着煅烧后的石油焦进入排料仓,减少罐式煅烧炉放炮的概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层环形凸起4间距与相邻的下层环形凸起4间距的比值为1.7~1.9:1,该比例较符合生焦煅烧过程中不同位置处逸出的挥发分的量,同时下层设置越来越密集的环形凸起4更容易与生焦搭建形成容纳挥发分的空腔,且空腔的截面积逐渐减小,根据文丘里效应和热力学作用,挥发分在下层流动的速度更快,排出效率更高。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火道3有10层,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将加热火道3分别命名为第1层至第10层加热火道3,第6层至第10层加热火道3的内表面均设置有颗粒状凸起,由于颗粒状凸起能增加加热火道3表面的阻尼系数,减缓挥发分在第6层至第10层的流动速度,尽量使得挥发分在第6层至第10层加热火道3的充分燃烧。

在另一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煅烧罐1两侧的带加热火道3的炉壁2通过墙体连接并与所述墙体共同形成围绕所述煅烧罐1的结构,所述墙体和所述炉壁2内从上之下埋设有多层围绕所述煅烧罐1的线圈,多层线圈中均通有交变电流,通过线圈内的交变电流产生的磁场对改善煅烧后石油焦的电阻率有较好效果,同时,煅烧罐1处于交变电场产生的交变磁场中也能辅助发热加快生焦的煅烧过程。

在另一实施例中,每层加热火道3内和所述煅烧罐1内均设置有热电偶,这样能准确的测量每层火道的温度,同时也能准确把握煅烧罐1内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对带加热火道3的炉壁2的损伤。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炉壁2采用耐火硅砖砌成,这样能完全满足生焦煅烧的温度条件,尽量延长带加热火道3的炉壁2的使用寿命。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