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载损耗中频无芯感应电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9343发布日期:2019-03-27 09:4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低空载损耗中频无芯感应电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电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空载损耗中频无芯感应电炉。



背景技术:

现有低空载损耗中频无芯感应电炉,一般包括炉体和导磁柱,在炉体内设有熔炼室,金属材料将在在熔炼室中融化,在导磁柱上缠绕着感应线圈,在导磁柱的下端设有L型的下导磁轭,炉体支撑在L型的下导磁轭上,炉体本身的质量加上金属材料的质量一般较重,因此L型的下导磁轭对于炉体的支撑不够稳固,对下导磁轭本身的损耗也较大,尤其是在金属融化时,熔炼室内会产生涡流,涡流可能导致炉体发生一定的晃动,因此现有的低空载损耗中频无芯感应炉的结构中下导磁轭对炉体的支撑力不够稳定,影响炉体、下导磁轭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空载损耗中频无芯感应电炉,其设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用于分担下导磁轭对炉体的支撑力,降低炉体、下导磁轭被损坏的风险,延迟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空载损耗中频无芯感应电炉,包括底座和炉体,所述的炉体的上端设有炉盖,下端设有下导磁盘;所述的炉盖的上侧设有与所述的下导磁盘相对应的上导磁盘,所述的炉盖与所述的上导磁盘可拆式连接;所述的炉体的一侧设有导磁柱,所述的导磁柱的外围缠绕有感应线圈,所述的导磁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导磁轭、下导磁轭,所述的上导磁轭的另一端与炉体固连,所述的下导磁轭包括呈L型连接的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的支撑部的端部支撑在所述的炉体的下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的第一支撑块的下端与所述的底座可拆式相连,所述的第一支撑块的上端位于所述的下导磁轭的支撑部与导磁柱之间,所述的下导磁轭的连接部穿过所述的第一支撑块;所述的第二支撑块的下端与所述的底座可拆式相连,上端支撑在所述的炉体的底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炉体下侧设置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用于支撑炉体分担下导磁轭承受的来自炉体的压力,降低下导磁轭、炉体被损坏的风险,同时增大了炉体的支撑面积,使得炉体在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下导磁轭支撑的更稳固,使得整个低空载损耗中频无芯感应电炉结构更紧凑,延长炉体的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所述的炉体内设有熔炼室,所述的熔炼室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的感应线圈的上端面,感应线圈的上端面低于熔炼室的上端面后,将对熔炼室中的金属溶液产生向上的搅拌力,能够避免浇注件产生吸气和针孔的现象。

作为改进,所述的熔炼室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的感应线圈的上端面14CM-16CM,在此范围内,搅拌力的大小较为合适,不会过大,也不会过小。

作为改进,所述的炉盖的周向上设有多个卡扣,所述的上导磁盘的上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卡扣相对应的卡槽,卡扣连接便于后续更换损坏的炉盖。

作为改进,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多条供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滑动的滑槽,便于移动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位置。

作为改进,所述的导磁柱远离炉体的一侧设有第三支撑块,所述的第三支撑块为矩型其下端与所述的底座连接,所述的导磁柱紧靠在所述的第三支撑块的侧壁上,第三支撑块用于在炉盖打开时,防止导磁柱倾斜、倾倒。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上侧还分别设有缓冲垫,缓冲垫用于降低炉体与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炉体的底部被磨损。

作为改进,所述的上导磁盘上设有连杆,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柱,所述的连杆与所述的支撑柱铰接,在所述的连杆的中部上设有链条,所述的链条的自由端设有拉环,拉动拉环连杆带动上导磁盘运动进而带动炉盖,实现打开炉盖的目的,结构简单,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底座,2、炉体,21、熔炼室,3、炉盖,31、卡扣,4、上导磁盘,5、下导磁盘,6、连杆,7、支撑柱,8、拉环,9、导磁柱,10、感应线圈,11、上导磁轭,12、下导磁轭,121、连接部,122、支撑部,13、第一支撑块,14、第二支撑块,15、第三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低空载损耗中频无芯感应电炉,包括底座1和炉体2,炉体2的上端设有炉盖3,下端设有下导磁盘5,下导磁盘5内嵌在炉体1中;炉盖3的上侧设有与下导磁盘5相对应的上导磁盘4,炉盖3与上导磁盘4可拆式连接,在上导磁盘4上设有连杆6,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柱7,连杆与支撑柱铰接,在连杆6的中部上设有链条,链条的自由端设有拉环8;在炉体2的一侧设有导磁柱9,导磁柱9的外围缠绕有感应线圈10,导磁柱9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导磁轭11、下导磁轭12,上导磁轭11的另一端与炉体2固连,下导磁轭12包括呈L型连接的连接部121和支撑部122,支撑部122的端部支撑在炉体2的下侧;在底座1上设有第一支撑块13和第二支撑块14,第一支撑块13的下端与底座1可拆式相连,具体为,在底座1上设有多条供第一支撑块13和第二支撑块14滑动的滑槽,第一支撑块13的上端位于下导磁轭12的支撑部122与导磁柱9之间,第一支撑块整体为门框型,下导磁轭的连接部121穿过第一支撑块13,下导磁轭12的下端容置在底座的滑槽中;第二支撑块14的下端与底座1可拆式相连,上端支撑在炉体2的底部,第二支撑块14整体为矩型;炉盖3的周向上设有多个卡扣31,上导磁盘4的上端面上设有与卡扣31相对应的卡槽;在炉体2内设有熔炼室21,熔炼室21的上端面高于感应线圈10的上端面14CM-16CM。在导磁柱9远离炉体2的一侧设有第三支撑块15,第三支撑块15为矩型其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导磁柱9紧靠在第三支撑块15的侧壁上。

较佳的,在第一支撑块13和第二支撑块14的上侧还分别设有缓冲垫,缓冲垫位于炉体2的底部和第一支撑块13、第二支撑块14之间。

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增大对炉体的支撑面积和支撑力,降低下导磁轭承受的压力,使得炉体的稳定性更好,同时设有第三支撑块,可以防止在炉盖打开时,整个装置侧倾,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全稳固的优点。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