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命保温型中频感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9337发布日期:2019-03-27 09:4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长寿命保温型中频感应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寿命保温型中频感应炉。



背景技术:

中频炉是一种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中频(300HZ以上至1000HZ)的电源装置,把三相工频交流电,整流后变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变为可调节的中频电流,供给由电容和感应线圈里流过的中频交变电流,在由空心铜管绕制而成的感应圈中产生高密度的磁力线,并切割感应圈里盛放的金属材料,在金属材料中产生很大的涡流,进而在炉中产生很高的温度,将炉内的金属进行加热或者熔化。

对于需要中频电炉对代加工材料进行加热或保温时,需要炉体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以便于将加工好的代加工物保持在需要的温度下,但是现有的中频炉的保温效果较差,从而浪费很多不必要的电力资源,且由于温度在感应炉的炉衬中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感应炉的炉衬局部开裂,使用寿命短。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中频电炉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中频感应炉由于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的炉体寿命短、保温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长寿保温型中频感应炉。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长寿命保温型中频感应炉,包括设置在炉壳内的炉体,环绕在炉体上的感应圈,与炉体配合的炉盖,所述炉体中设有紫铜网,以使温度均匀地分布;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位于炉体的正上方,安装架底部设有电推杆,电推杆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安装柱,所述炉盖包括至少两个盖板组件,每一盖板组件均与安装柱铰并通过所述电推杆实现炉盖的升降;所述盖板组件包括与安装柱铰接的第一盖面,固设在第一盖面自由端的第二盖面,以及固设在第一盖面底壁且沿第一盖面周向分布的围挡结构,所述围挡结构用于插入炉体的内腔,以实现炉体的密封;所述安装架对应于每一个所述盖板组件处分别固设一驱动电机,所述盖板组件通过牵引钢丝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通过驱动电机控制盖板组件的打开或者闭合。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炉体中设置紫铜网,使得炉体内温度能够在炉体上均匀分布,防止温度在炉体上分布不均匀导致的炉体局部开裂,从而延长炉体的使用寿命,通过将盖体设置成多个,且通过电推杆实现盖体全部盖合和打开,使用方便,且通过驱动电机实现一个或者多个盖板组件打开,减少开口打开的面积,便于保温,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内金属也被空气氧化。

作为改进,所述安装架对应于每一所述驱动电机处均通过立柱设置一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位于驱动电机的侧部,所述牵引钢丝一端与设置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卷线器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后与第二盖面固定连接。设置定滑轮以便于改变力的方向从而将驱动电机设置在安装架顶部,以便于检修,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固定在厂房天花板上或者通过搭露天固定架固定。

作为改进,所述盖板组件为四个,且所述盖板组件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柱上,且其中一个盖板组件的中线与所述炉体的浇铸嘴的中线重合。可以单独打开一个盖板组件实现上料,或者浇铸,减少炉体内金属与环境的接触面积,抑制氧化和保温。

作为改进,所述围挡结构包括位于第一盖面两侧部的第一围板,位于第一盖面自由端的第二围板,所述第一围板用于实现相邻两个盖板组件的周向定位,所述第二围板用于与炉体内壁配合。

作为改进,中线与所述浇铸嘴重合的两个盖板组件的所述第一围板向所述第一盖面内部倾斜,另外两个盖板组件的所述第一围板向所述第一盖面外侧倾斜,以便于相邻两个盖板组件可以通过第一围板紧密贴合。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盖面从下往上的材质依次为干捣式耐高温衬体,第一石棉保温层、云母隔热层、第二石棉保温层,其中所述干捣式耐高温衬体包括烧结层、过渡层、未烧结层,所述第一石棉保温层固定在烧结层上方;所述第二盖面从下往上的材质与第一盖面相同;在盖体上设置保温层以便于增加保温效果。

作为改进,所述炉体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内炉壁、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和外炉壁,所述紫铜网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层与内炉壁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保温层的材质为石棉,第二保温层的材质为碳化硅。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长寿命保温型中频感应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盖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盖面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炉体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中:1-炉体;2-感应圈;3-炉盖;4-安装架;5-电推杆;6-安装柱;7-盖板组件;71-第一盖面;72-第二盖面;73-围挡结构;731-第一围板;732-第二围板;8-驱动电机;9-定滑轮;10-牵引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中频感应炉由于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的炉体1寿命短、保温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如图1至图6所示的长寿保温型中频感应炉;一种长寿命保温型中频感应炉,包括设置在炉壳内的炉体1,环绕在炉体1上的感应圈2,与炉体1配合的炉盖3,所述炉体1中设有紫铜网,以使温度均匀地分布;还包括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位于炉体1的正上方,安装架4底部设有电推杆5,电推杆5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安装柱6,所述炉盖3包括至少两个盖板组件7,每一盖板组件7均与安装柱6铰并通过所述电推杆5实现炉盖3的升降;所述盖板组件7包括与安装柱6铰接的第一盖面71,固设在第一盖面71自由端的第二盖面72,以及固设在第一盖面71底壁且沿第一盖面71周向分布的围挡结构73,所述围挡结构73用于插入炉体1的内腔,以实现炉体1的密封;所述安装架4对应于每一个所述盖板组件7处分别固设一驱动电机8,所述盖板组件7通过牵引钢丝10与所述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以通过驱动电机8控制盖板组件7的打开或者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4对应于每一所述驱动电机8处均通过立柱设置一定滑轮9,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水平设置,立柱的高度高于驱动电机8输出轴的高度,所述定滑轮9位于驱动电机8的侧部,所述牵引钢丝10一端与设置在驱动电机8输出轴上的卷线器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9后与第二盖面7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组件7可以上2个、3个或者4个,优选盖板组件7的个数为4个,且所述盖板组件7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柱6上,且其中一个盖板组件7的中线与所述炉体1的浇铸嘴的中线重合;以便于根据需要打开对应于浇铸嘴或者上料组件处的盖板组件7实现上料或者浇铸,减少炉盖3的打开面积。

本实施例的围挡结构73包括位于第一盖面71两侧部的第一围板731,位于第一盖面71自由端的第二围板732,所述第一围板731用于实现相邻两个盖板组件7的周向定位,所述第二围板732用于与炉体1内壁配合。优选第二围挡板为第一盖面71侧倾斜的弧面结构,即多个第二围板732构成一个圆台形结构,以使盖板与炉体1密封效果好。

此外,优选中线与所述浇铸嘴重合的两个盖板组件7的所述第一围板731向所述第一盖面71内部倾斜,另外两个盖板组件7的所述第一围板731向所述第一盖面71外侧倾斜,以便于相邻两个盖板组件7可以通过第一围板731紧密贴合。即相互配合的两个第一围板731相互平行。使用时,先打开中线与所述浇铸嘴重合的两个盖板组件7,然后才可打开另外两个盖板组件7。

同时,实施例的所述第一盖面71从下往上的材质依次为干捣式耐高温衬体,第一石棉保温层、云母隔热层、第二石棉保温层,其中所述干捣式耐高温衬体包括烧结层、过渡层、未烧结层,所述第一石棉保温层固定在烧结层上方;所述第二盖面72从下往上的材质与第一盖面71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1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内炉壁、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和外炉壁,所述紫铜网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层与内炉壁之间。所述第一保温层的材质为石棉,第二保温层的材质为碳化硅。通过设置两层保温层增加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以为PLC控制器,也可以是单片机,电推杆5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以便于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推杆5和电机驱动模块的工作状态,以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1、当需要上料时,可以根据需要由驱动电机8带动牵引绳缠绕在卷线器上的方式打开一个或者多个盖板组件7,上料完成后通过驱动电机8反向转动,放松牵引绳,被打开的盖板组件7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反转直至与炉体1配合;2、当将待熔金属熔融完毕后,并且需要浇铸时,可以根据需要通过驱动电机8带动牵引绳缠绕在卷线器上的方式打开一个或者多个盖板组件7,从而可以进行浇铸作业,此时,若是根据生产需求倾倒炉体1方能浇铸时,需先通过电推杆5将盖体整体提升至不会妨碍感应炉倾倒的位置。浇铸完毕后,根据需要重复上述步骤1和2即可。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