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双燃烧室反烧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5042发布日期:2019-08-03 16:38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安全型双燃烧室反烧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型双燃烧室反烧锅炉。



背景技术:

随着反烧锅炉在中国广大地区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反烧锅炉进行取暖和做饭。但现有的反烧锅炉多采用在炉体的底部设置进风口的方式进行供气,使得流动到燃烧室中部和上部的空气较少,从而导致燃料的燃烧不充分,造成燃料的浪费。同时,未充分燃烧的燃料会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危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安全型双燃烧室反烧锅炉,以对低温燃烧室的中部进行供气,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安全型双燃烧室反烧锅炉,包括炉体,于所述炉体内形成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经由设于所述燃烧室内的隔板分隔而形成低温燃烧室和高温燃烧室,且所述高温燃烧室和所述低温燃烧室于所述隔板的底部相连通;还包括:

第一进气通道,形成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低温燃烧室的中部和外部空气。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二进气通道,构造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以构成所述低温燃烧室中下部与所述外部空气的连通。

进一步的,于所述隔板上设有沿横向布置的进气管,以及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通的多个并排布置、并延伸至所述隔板下部的出气管,所述进气管进风口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

进一步的,于所述炉体顶部向下凹陷形成有凹陷部,并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部设有与所述低温燃烧室相通的添煤口,且环所述添煤口的周向于所述凹陷部上形成有环状凸起,于所述添煤口处扣设有第一添煤盖,所述第一添煤盖具有与所述环状凸起相适配的环状凹槽。

进一步的,环所述凹陷部的顶部,于所述凹陷部的内周壁上构造有沿所述添煤口径向设置的第一凸台,并于所述第一凸台上安装有第二添煤盖,所述第二添煤盖的底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凸台的上端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炉体顶部的炊事口和排烟口,并于炊事口与排烟口之间连接设有形成于炉体内的燃烧通道,于燃烧通道内转动设有可对所述炊事口与所述排烟口之间、以及所述高温燃烧室与所述排烟口之间进行择一导通的切换板。

进一步的,于所述切换板和所述隔板的顶部分别构造有相对设置的凹槽,并于所述凹槽内扣设有可与所述凹槽抵接的第一炊事盖。

进一步的,环所述炊事口周向,于所述炉体的顶部下凹形成有第二凸台,并于所述第二凸台上安装有第二炊事盖,所述第二炊事盖的底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凸台的承托面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低温燃烧室和所述高温燃烧室的底部分别转动设有承托燃料的炉排,各所述炉排包括转动设于燃烧室底部的炉排轴,以及并排固连于所述炉排轴上的多个炉排爪,于相邻的炉排爪之间形成有落灰间隙;还包括于炉排轴一端设置的、可伸出于炉体外、并可于外力驱使下使各炉排爪绕炉排轴转动的摇把;

于所述炉体的底部设有出灰口,燃料残渣可通过所述炉排流入到所述出灰口。

进一步的,于各所述承料板上滑动设有挡板,于外力作用下,所述挡板可于所述承料板上滑动,以可调节所述挡板覆盖所述落灰间隙的个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型双燃烧室反烧锅炉,通过设置第一进气通道,可对低温燃烧室的中部进行供气,可增大燃料的燃烧区,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并可与低温燃烧室内的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进行混合,然后通过高温燃烧室进行再次燃烧,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2)第二进气通道对低温燃烧室的中下部进行供气,使空气与燃料和流动于低温燃烧室中下部的一氧化碳混合并燃烧,以提高低温燃烧室内燃料的燃烧效率和安全性;并可与第一进气通道流出的空气共同作用,以构成低温燃烧室内均匀供气,从而进一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以及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3)第二进气通道连通于隔板,并可通过隔板上的进气管和进气管将空气流动到低温燃烧室的中下部,有利于流入空气的均匀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和产品的安全性。

(4)第一添煤盖对添煤口的进行密封,有效防止烟气由添煤口排出,其结果简单,使用方便。

(5)第二添煤盖可在第一添煤盖对添煤口密封的基础上,对添煤口进行二次密封,从而进一步防止烟气的泄露,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6)切换板的结构可使炉体具有同时炊事和采暖的模式,以及单独采暖的模式,以提高能量的有效利用,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

(7)第一炊事盖用于封堵炊事口,以防止高温燃烧室内的热量和有毒烟气的流出。

(8)第二炊事盖设在第一炊事盖的上方,进一步避免由炊事口流出的热量。

(9)炉排可放置燃料,并可转动,还能够在不同角度进行定位,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和使用效果。

(10)通过滑动挡板以调整挡板覆盖的落灰间隙的个数,从而控制流经承料板的空气流动面积,其调节方式简单,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型双燃烧室反烧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位图1的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炉排的正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摇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挡板调整位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炉体,2-第二添煤盖,3-第一添煤盖,4-隔板,5-第一炊事盖,6-第二炊事盖,7-切换板,8-第二风道盒,9-炉排,10-出灰门,11-挡板,12-第一风道盒,13-内炉盘,14-外炉盘,15-分隔板;

101-低温燃烧室,102-高温燃烧室,103-燃烧通道,104-排烟口,105-第三凸台,106-第二出灰口,107-第一出灰口,108-捅料口;

401-进气管,402-出气管;

701-摇臂,702-枢转轴;

901-炉排轴,902-炉排爪,903-摇把槽,904-摇把,905-挡位片;

1001-出灰门进风口;

1301-添煤口,1302-第一凸台;

1401-炊事口,1402-第二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安全型双燃烧室反烧锅炉,包括炉体,于炉体内形成有燃烧室,燃烧室经由设于燃烧室内的隔板分隔而形成低温燃烧室和高温燃烧室,且高温燃烧室和低温燃烧室于隔板的底部相连通。于炉体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低温燃烧室的中部和外部空气。

本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型双燃烧室反烧锅炉,通过设置第一进气通道,可对低温燃烧室的中部进行供气,并使低温燃烧室内的一氧化碳与空气充分混合后流入高温燃烧室,并在高温燃烧室进行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以有效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双燃烧室反烧锅炉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中所示,其包括炉体1,在炉体1内形成有中空的燃烧室,燃烧室经由沿炉体1高度方向延伸布置于燃烧室内的隔板4分隔成低温燃烧室101和高温燃烧室102,且高温燃烧室102和低温燃烧室101于隔板的底部相连通。

其中低温燃烧室101用于对燃料进行干燥、干馏,并与由第一出灰口107处流入的氧气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高温燃烧室102可对由低温燃烧室101输送来的燃料进行充分燃烧,并释放热量以供炊事和采暖。

基于低温燃烧室101和高温燃烧室102的使用功能,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炉体1的使用效果,将炉体1的壁厚沿炉体1高度方向由低到高渐小设置。如此有利于底部的气体和热量流向顶部混合后流出炉体1。为了提高隔板4的导流效果,将隔板4的底部截面设置成梯形,且梯形的小端面朝下布置,其一侧以对低温燃烧室101中的气体进行导向,进而朝向高温燃烧室102的底部流动,隔板4的另一侧对流入高温燃烧室102的气体进行导向到燃烧通道103。

本实施例中,为了对燃烧室内的燃料进行放置,在低温燃烧室101和高温燃烧室102的底部分别设有炉排9,且两个炉排9的两转轴901相互远离布置。

炉排9的结构可参照图3至图5所示,其包括转动设于燃烧室底部且水平布置的炉排轴901,以及并排固连于炉排轴901上向着燃烧室室内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炉排爪902,于相邻的炉排爪902之间形成有落灰间隙;还包括于炉排轴901一端设置的、可伸出于炉体1外、并可于外力驱使下使各炉排爪902绕炉排轴901转动的摇把904,具体地,摇把904套设在摇把轴901两端的摇把槽904内,以与炉排轴901的固连,从而可使炉排轴901随摇把904的转动而转动。

本实施例中,于炉体1和摇把904之间设有、可使炉排9相对于炉排轴901的转动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具体来讲,如图5所示,定位机构包括形成于炉体1上的挡位片905,并于档位片905上环炉排轴901布置的多个卡孔,卡孔具体为长方形孔;定位机构还包括固设于摇把904上的卡头,卡头被构造成可在摇把904绕炉排轴901的转动过程中、与任意其一的卡孔构成卡接配合,以对炉排9相对于炉排轴901的转动进行定位。

此外,与炉排9配合设有活动的、且可盖设于炉排9上的挡板11,以可调节落灰间隙而调节炉排9的气流流通截面积。结合图1和图6所示,挡板11具体盖设于炉排9上,图1中挡板11靠近于炉体1的外侧,覆盖小部分的落灰间隙,气流流通截面积较大;图6中挡板11靠近于炉体9的中央,覆盖大部分的落灰间隙,气流流通截面积较小。

为了便于低温燃烧室101内灰烬的排出,在炉体1底部设有与低温燃烧室101相通的第一出灰口107,并在第一出灰口107处设有出灰门10,且在出灰门10上设有开度可调的出灰门进风口1001,以使外部空气可经由第一出灰口107流入到燃料的底部。

出灰门进风口1001的开度调节结构采用现有结构形式即可,例如可在出灰门10上设置呈辐射状排布的多个通孔,对应于所述通孔,在出灰门10上再可转动设置一同样具有多个辐射状布置的通孔的盖板,出灰门10和盖板上的通孔重合贯通即为出灰门10进风通道。如此,通过转动盖板,对盖板和出灰门10上的通孔的重合度进行控制,便能够实现对出灰门进风口1001开度的调整。

当然,为了提高炉体1底部的供气效果,也可在炉体1底部的侧壁上设有专用于进气的多个进气口,以增大底部进气量,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可调节角度的炉排9,当低温燃烧室101内的炉排9向后下方推动时,已燃烧的红煤可方便推入高温燃烧室103内,低温燃烧室101部分新煤随之会落到已经燃着的煤的上部。当高温燃烧室103内炉排9向左上方推动时,打开第一出灰口107,可增大空气流通空间,使炊事火力加强,进而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封火时,可将高温燃烧室103内炉排9向右下方拉动,以减少空气流通空间,在不影响采暖效果的同时,延长封火时间。此外,煤在被推动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从而破坏焦块与灰壳,同时煤又缓慢翻滚,使煤层得到松动与平整,有利于燃烧。煤层均衡松动前进,穿过煤层的风速比较均匀,飞灰量显著减少。由于炉排9着火性能好和燃烧效率高,因此,燃烧室内的温度高,燃料燃烧比较充分,进而产生的飞灰含炭量低。

由于炉体1采用底部供气的方式,容易造成顶部的燃料不能充分燃烧,进而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会由低温燃烧室101的底部流向顶部,然后向下流经隔板底部再进入高温燃烧室102,仍会因缺少氧气而不能充分燃烧,导致燃料的燃烧效率低,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低。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在炉体1的侧壁上构成外部空气与低温燃烧室101中部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该第一进气通道优选为形成于炉体1前侧壁和后侧壁上的两个第一风道盒12。且各第一风道盒12进风口均位于炉体1的底部,第一风道盒12出风口朝向低温燃烧室101的中部设置,以使由第一风道盒12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可在第一风道盒12中进行预热然后流入到低温燃烧室101的中部。

通过设置第一风道盒12,可在低温燃烧室101的两侧分别对低温燃烧室101的中部进行供气,如此便有利于空气与流动于低温燃烧室101中部的一氧化碳进行混合,并向低温燃烧室101的顶部流动,由于第一风道盒12内的空气经过预热处理,因此空气中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运动速度变快,以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空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混合后的气体流入到高温燃烧室102,并在燃烧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低温燃烧室101内燃料的燃烧效率,在低温燃烧室10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低温燃烧室101的中下部和外部空气。

具体的,第二进气通道为形成于炉体1前侧壁和后侧壁上的两个第二风道盒8。且各第二风道盒8进风口均位于炉体1的底部,第二风道盒8出风口朝向低温燃烧室101的中下部设置,以使由第二风道盒8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可在第二风道盒8中进行预热然后流入到低温燃烧室101的中下部。如此设置,外部空气可通过前侧壁和后侧壁两个方向进行供气,从而增加低温燃烧室101内燃烧区域的面积,加速燃料的燃烧,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为了提高第二风道盒8的使用效果,参照图1和图7,本实施例中的隔板4为反烧催化板,在反烧催化板上设有沿横向布置的进气管401,以及与进气管401相连通的多个并排布置、并延伸至反烧催化板下部的出气管402,进气管401的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二风道盒8。如此设置,流经第二风道盒8的空气经由进气管401和出气管402后流向低温燃烧室101的中下部,可增加出风的均匀性,有利于氧气与燃料的充分接触,进而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盒12流入的空气可在低温燃烧室101前侧和后侧流出,第二风道盒8流入的空气在隔板少朝向左侧流出,第一出灰口107流入的空气朝向底部流出,三者相结合达到最大程度的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以及流入到高温燃烧室102内的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程度。

当然,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除了可为设置于炉体1上的风道盒外,还可为输气管,此时,输气管的进气口可与外部连通,其出气口朝向低温燃烧室101内的中部和中下部设置,以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

此外,为了提高高温燃烧室102的燃烧效率,对应于高温燃烧室102内的炉排9的下方,在炉体1上设有与高温燃烧室102相连通的第二出灰口106。

参照图1和图2,在炉体1顶部安装有环状的内炉盘13,在炉体1顶部向下凹陷形成有凹陷部,并在凹陷部的底部设有与低温燃烧室101相通的添煤口1301,且环添煤口1301的周向在内炉盘13上形成有环状凸起,在添煤口1301处扣设有第一添煤盖3,第一添煤盖3具有与环状凸起相适配的环状凹槽。此处,通过第一添煤盖3对添煤口1301的进行密封,有效防止烟气由添煤口1301排出,其结果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环凹陷部的顶部,在凹陷部的内周壁上构造有沿添煤口1301径向设置的第一凸台1302,并在第一凸台1302上安装有第二添煤盖2,第二添煤盖2的底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凸台1302的上端面。如此设置,第二添煤盖2可在第一添煤盖3对添煤口1301密封的基础上,对添煤口1301进行二次密封,从而进一步防止烟气的泄露,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该安全型双燃烧室反烧锅炉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炉体1顶部的炊事口1401和排烟口104,其中炊事口1401由位于炉体1表面的外炉盘12围构形成,排烟口104外伸于炉体1的顶部并与添煤口1301相对设置,以便于热量在炉体1内的流动,延长热量的流动通道,达到更好的采暖效果。

参照图1,环炊事口1401周向,在外炉盘12上下凹形成有第二凸台1402,并在第二凸台1402上安装有可放置于第二凸台1402上的第二炊事盖6,以封堵炊事口1401,进而放置燃烧室内热量或烟气的流出。

本实施例中,在炊事口1401与排烟口104之间连接设有形成于炉体1内的燃烧通道103,燃烧通道103经由沿气体流向布置的分隔板14、分隔成炊事口1401与排烟口104之间的第一通道,以及连通于高温燃烧室102与排烟口104之间的第二通道,并靠近于排烟口104,在炉体1内转动设有可对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进行择一导通的切换板7。

继续结合图1,靠近于排烟口104,在炉体1内转动设有一端的可伸出于炉体1外的枢转轴702,前述的切换板7为成夹角设置的两个,并在炉体1上设有供切换板7转动端搭接的第三凸台105,且两切换板7交汇固定在枢转轴702上,并在枢转轴702的伸出端连接有摇臂701,以可于外力驱使下使切换板7相对于炉体1转动,从而使炉体1具有同时进行炊事和采暖,单独采暖的使用模式,以提高能量的有效利用,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

此外,为了对炊事口1401进一步进行封堵,相对于切换板7,在分隔板15的另一端和隔板之间还设有第一炊事盖5。具体地,在分隔板15的顶端和隔板的顶部分别构造有相对设置的凹槽,并在凹槽内扣设有可与凹槽抵接的第一炊事盖5。

除此之外,对应于低温燃烧室101内炉排9的上方,在炉体1的一侧壁上设有捅料口108,以便于对燃烧室内燃料的翻动,提高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提高燃烧效率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