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熟料线熟料煅烧设备回转窑的回料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5575发布日期:2019-06-05 23:30阅读:2082来源:国知局
水泥熟料线熟料煅烧设备回转窑的回料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熟料线熟料煅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水泥熟料线熟料煅烧设备回转窑的回料勺。



背景技术:

水泥熟料线熟料煅烧设备回转窑,主要承担燃料燃烧、原料煅烧、热交换、化学反应和输送的功能。水泥工业用回转窑是水泥生产企业的大型关键生产设备,它的性能与运转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水泥回转窑主要由筒体部分、支承装置、传动装置、窑头和窑尾密封装置等部件组成。其中,回转窑窑尾密封装置是旋转筒体与固定烟室过渡结合部件,其工作状态对回转窑能否稳定运转具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关系到整台设备的运行;水泥回转窑窑尾密封装置主要有摩擦环、径向密封环等组成的轴向端面接触式压紧密封。回料勺内侧设计有支耳,其随窑筒体一起旋转将密封中的少量漏料回送到窑体内。

目前,国内大型水泥工业用回转窑分为左旋窑和右旋窑,窑尾密封装置通常采用轴向端面接触式压紧密封,活动摩擦环与回料勺连接随窑筒体旋转,静摩擦环与径向密封环固定连接,通过动静摩擦环的轴向摩擦起到端面密封。由于窑体在工作中沿轴向有上窜下移运动,少量熟料会通过动静摩擦环结合面位置往外漏料,就会影响设备可靠稳定运行,造成周围环境粉尘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泥熟料线熟料煅烧设备回转窑的回料勺,目的是满足左旋和右旋回转窑的使用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水泥熟料线熟料煅烧设备回转窑的回料勺,包括回料勺本体以及设置于回料勺本体上的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为圆弧形结构,回料勺本体具有容置腔,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位于容置腔中且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为对称布置,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的轴线与回料勺本体的轴线相平行。

所述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设置多个,各个第一支耳分别与一个第二支耳为对称布置。

所述回料勺本体包括第一回料部以及与第一回料部连接且为相对布置的第二回料部和第三回料部,所述第一支耳和所述第二支耳位于第二回料部和第三回料部之间。

所述回料勺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回料部连接且位于第二回料部和第三回料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耳和所述第二支耳与连接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水泥熟料线熟料煅烧设备回转窑的回料勺,通过在回料勺本体内部设置圆弧形且为对称的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可以满足左旋和右旋回转窑的使用要求,而且可以将熟料回送到窑筒体内,减少漏料。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泥熟料线熟料煅烧设备回转窑的回料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支耳;2、第二支耳;3、回料勺本体;301、第一回料部;302、第二回料部;303、第三回料部;304、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泥熟料线熟料煅烧设备回转窑的回料勺,包括回料勺本体3以及设置于回料勺本体3上的第一支耳1和第二支耳2,第一支耳1和第二支耳2为圆弧形结构,回料勺本体3具有容置腔,第一支耳1 和第二支耳2位于容置腔中且第一支耳1和第二支耳2为对称布置,第一支耳1 和第二支耳2的轴线与回料勺本体3的轴线相平行。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第一支耳1和第二支耳2在回料勺本体3的内部为对称布置,回料勺本体3可与回转窑的窑筒体同步旋转,第一支耳1和第二支耳2用于在旋转过程中将熟料回送到窑筒体中,减少了因窑筒体在工作中沿轴向有上窜下移运动而导致的熟料通过动静摩擦环结合面位置往外泄漏时的泄漏量,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粉尘污染,确保设备可靠稳定运行。而且第一支耳1和第二支耳2为对称设置的圆弧形结构,可以满足左旋和右旋回转窑的使用要求,通用性好。

如图1所示,回料勺本体3包括第一回料部301以及与第一回料部301连接且为相对布置的第二回料部302和第三回料部303,第一回料部301为圆弧形块状结构,第二回料部302和第三回料部303为圆弧形板状结构,第二回料部 302和第三回料部303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第一回料部301、第二回料部302 和第三回料部303为同轴设置,第二回料部302和第三回料部303位于第一回料部301的同一侧且第二回料部302和第三回料部303相平行,第一回料部301 的外直径大于第二回料部302和第三回料部303的外直径,第二回料部302和第三回料部303的外边缘与第一回料部301的内边缘固定连接,第二回料部302 和第三回料部30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形成的回料勺本体3是横截面为U形的结构。容置腔由第一回料部301、第二回料部302和第三回料部303包围形成,容置腔为圆弧形腔体,第一支耳1和第二支耳2位于第二回料部302和第三回料部303之间,第一支耳1和第二支耳2的轴线与第一回料部301、第二回料部 302和第三回料部303的轴线相平行,第一支耳1并与第二回料部302和第三回料部303固定连接,第二支耳2也与第二回料部302和第三回料部303固定连接,第一支耳1和第二支耳2与回料勺本体3连接可靠,强度高。

作为优选的,第一支耳1和第二支耳2设置多个,可以进一步减少漏料,所有第一支耳1在容置腔中为沿周向依次布置,各个第一支耳1分别与一个第二支耳2为对称布置,第一支耳1和第二支耳2的弧度大小相同且第一支耳1 和第二支耳2的弧度小于90度。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耳1和第二支耳2均分别设置两个。

如图1所示,回料勺本体3还包括与第一回料部301连接且位于第二回料部302和第三回料部303之间的连接部304,以提高回料勺整体强度和可靠性,连接部304的厚度较小,第一支耳1和第二支耳2与连接部304连接,连接部 304位于容置腔中且连接部304为沿第一回料部301的径向延伸,连接部304位于第一支耳1和第一回料部301之间,连接部304的一端与第一回料部301固定连接,连接部304的另一端与一个第一支耳1和一个第二支耳2固定连接,第一支耳1和第二支耳2分别朝向连接部304的一侧弯曲延伸且延伸至第二回料部302和第三回料部303的内边缘处。连接部304位于第二回料部302和第三回料部303之间,连接部304并与第二回料部302和第三回料部303固定连接。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