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电气二合一炉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3832发布日期:2019-08-16 22:1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电气二合一炉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灶炉炉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电气二合一炉盘。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日益注重环保,厨房里面烧柴火的炉灶越来越少,现代厨房里面多是使用烧电或者烧气的炉灶来进行食物的烹饪,炉具作为炉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完成烧电或者烧气以产生高温的工作,炉盘便是炉具的一种。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炉盘,或是能够烧电以产生高温,或是能够烧燃气以产生高温,没有能既烧电又烧气以产生高温的炉盘。并且现有技术中的炉盘多是卧式结构,也即炉盘中的炉头设置在炉盘的上端,产生的热量朝上以加热平放在炉头顶上的物体,不能方便地用于加热竖着放的物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电气二合一炉盘,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既烧电又烧气以产生高温且能方便地加热竖直放的物体的炉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立式电气二合一炉盘,包括上固定杆、下固定杆、烧气发热的燃气炉体和烧电发热的电热部件,所述燃气炉体的顶部和所述电热部件的顶部均连接在所述上固定杆上,所述燃气炉体的底部和所述电热部件的底部均连接在所述下固定杆上,所述燃气炉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设置有所述燃气炉体的炉头,所述电热部件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设置有所述电热部件的炉头。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燃气炉体和所述电热部件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燃气炉体和若干个所述电热部件从左至右依次交错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杆和所述下固定杆之间。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相邻的燃气炉体和电热部件之间留设有间隙。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燃气炉体包括燃气腔、燃气进管、点火装置以及喷火嘴,所述下固定杆内部设置有用于通入燃气的燃气通道,所述下固定杆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燃气通道连通的燃气接口,所述燃气进管连通设置在所述燃气腔的底部且与所述燃气通道连通,所述燃气腔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分别连通设置有所述喷火嘴以形成所述燃气炉体的炉头,所述燃气腔的前侧壁底部和后侧壁底部还均分别设置有所述点火装置,所述燃气腔的底壁连接于所述下固定杆上,所述燃气腔的顶壁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杆上。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燃气腔与所述上固定杆以及下固定杆之间的连接均为焊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热部件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设置在其下端和上端,所述上固定杆上设置有多个与多个所述电热部件负极一一对应且相适配的上插槽,所述下固定杆上设置有多个与多个所述电热部件正极一一对应且相适配的下插槽,每个所述上插槽内均设置有一个与电源负极连通的第一电极卡环,每个所述下插槽内均设置有一个与电源正极连通的第二电极卡环,所述电热部件的负极插接在所述上插槽内且卡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卡环内,所述电热部件的正极插接在所述对应的下插槽内且卡接于第二电极卡环内。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热部件为碳纤维发热管。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左连杆和右连杆,所述左连杆连接在所述上固定杆左端和所述下固定杆左端之间,所述右连杆连接在所述上固定杆右端和所述下固定杆右端之间。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固定杆、所述右连杆以及所述上固定杆内均设置有电线通道,所述下固定杆上还设置有与外界电源连通的插头,所述下固定杆的电线通道内铺设有与所述插头正极连通的第一电线,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卡环分别通过一根导线与所述第一电线连通,所述下固定杆的电线通道以及所述右连杆的电线通道以及上固定杆的电线通道内铺设有与所述插头负极连通的第二电线,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卡环分别通过一根导线与所述第二电线连通。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电线位于所述上固定杆内的一段外套设有耐高温绝缘导线管。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电气二合一炉盘,通过将燃气炉体和电热部件同时集成安装在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之间,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盘能够烧电产生高温,也能够烧燃气产生高温,并且上述燃气炉体的炉头设置在其前侧壁和后侧壁,电热部件的炉头也设置在其前侧壁和后侧壁,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竖直放置便能很方便地加热其前方以及后方的物体,而且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使用新型中的立式电气二合一炉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立式电气二合一炉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立式电气二合一炉盘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燃气进管与燃气通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热部件与第一电线以及第二电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燃气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燃气炉体的剖面图。

图中1-上固定杆;2-下固定杆;3-燃气炉体;31-燃气腔;32-燃气进管;33-点火装置;34-喷火嘴;4-电热部件;5-燃气接口;6-第一电极卡环;7-第二电极卡环;8-左连杆;9-右连杆;10-插头;11-耐高温绝缘套;12-燃气通道;13-电线通道;14-第一电线;15-第二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一种立式电气二合一炉盘,包括上固定杆1、下固定杆2、燃气炉体3和电热部件4,上述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主要起到支撑连接作用,上述燃烧炉体3可以燃烧燃气以产生高温,上述电热部件4可以烧电以产生高温。上述燃气炉体3的顶部和电热部件4的顶部均连接在上述上固定杆1上,并且燃气炉体3的底部和电热部件4的底部均连接在下固定杆2上。当使用者朝上述燃气炉体3通入燃气的时候,本实用新型可以烧气以产生高温,当使用者朝上述电热部件4供电的时候,本实用新型烧电以产生高温。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集成了烧电产生高温和烧气产生高温的功能,其适用范围更广,并且实用性更强,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另外,限定本实用新型中的燃气炉体3的炉头设置在其前侧壁以及后侧壁上,上述电热部件4的炉头也设置在该电热部件4的前侧壁以及后侧壁上,这样,当本实用新型竖直放置的时候,便能够方便而有效地加热放置在其前方以及后方的物体,实用性更强。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限定上述燃气炉体3和电热部件4的数量均为若干个,并且若干个燃气炉体3和电热部件4从左至右依次交错设置在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之间,同时给若干个燃气炉体3供气以燃烧产生高温,或者是同时给若干个电热部件4供电以产生高温,将会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加热物体的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优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限定相邻的燃气炉体3和电热部件4之间留设有间隙,以避免燃气炉体3和电热部件4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小燃气炉体3和电热部件4之间的相互影响,保障安全性的情况下,减小热能的损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限定上述燃气炉体3包括燃气腔31、燃气进管32、点火装置33和喷火嘴34,燃气腔3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盒状结构,燃气进管32为用于通过燃气的管道,其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尽的赘述,上述点火装置33为一种能够点火的装置,其也是一种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尽的赘述。

上述下固定杆2内部设置有用于通入燃气的燃气通道12,而且在该下固定杆2上还设置有与燃气通道12连通且用于与外界气源连通的燃气接口5。燃气进管32连通设置上述燃气腔31的底部且与燃气通道12连通,也即上述燃气进管32连通设置在燃气腔31与燃气通道12之间,以便将燃气通道12内的燃气引入燃气腔31内。在上述燃气腔31的前侧壁以及后侧壁上均连通设置有上述喷火嘴34,该喷火嘴34实际是一种耐高温的喷头,其可以将燃气腔31内的燃气喷出。在上述燃气腔31的前侧壁底部以及后侧壁底部均分别安装有上述点火装置33,以为燃气腔31的前侧壁以及后侧壁的喷火嘴34进行点火。这样,便在上述燃气腔31的前侧壁以及后侧壁均形成炉头。

当使用者在上述燃气接口5处接上燃气源,并打开相应的阀门,然后通过上述点火装置33点火,喷火嘴34将喷出燃气而被点燃形成火焰进行燃烧,从而在燃气腔3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会形成高温火焰。

安装的时候,将上述燃气腔31的底壁连接于下固定杆2上,燃气腔31的顶壁连接于上固定杆1上,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燃气腔31与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之间的连接均为焊接,以保证连接稳固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燃气腔3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安装的喷火嘴34的数量均为若干个,以提高其加热的效率。另外,在上述上固定杆1上还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孔,散热孔的数量为若干个,在每相邻的燃气炉体3和电热部件4之间均分别设置有一个上述散热孔,以散发传递至上固定杆1上的热量。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电气二合一炉盘的燃气炉体3结构简单合理,能够高效地加热放置在其前方的物体,并且多个该种燃气炉体3分别通过各自的燃气进管32分别连通于燃气通道12上,相互之间的影响小,便于维修维护,实用性强。燃气炉体3在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之间能够稳固地连接,从而增强整体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限定上述电热部件4上用于通入电流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设置在该电热部件4的下端和上端,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电热部件4选用包括电热丝和壳体的碳纤维加热管,并且其壳体由耐高温材料制成。

在上述上固定杆1上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多个电热部件4负极一一对应且相适配的上插槽,在每个上插槽内均设置有一个与外界电源负极连通的第一电极卡环6,安装的时候,将上述电热部件4的负极插接进入上述上插槽内并且卡接在第一电极卡环6内。在上述下固定杆2上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多个电热部件4正极一一对应且相适配的下插槽,在每个下插槽内均设置有一个与外界电源正极连通的第二电极卡环7,安装的时候,将上述电热部件4的正极插接进入上述下插槽内并且卡接在第二电极卡环7内。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插槽和下插槽以及电热部件4的数量以为位置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隐含包括有开关,以控制电流的通断。

通过上述结构,当使用者将第一电极卡环6和第二电极卡环7分别连接在外界电源上的负极和正极上,并利用开关连通时,上述电热部件4便会于其周围产生热量,由于该电热部件4的前侧壁为空旷环境,故该电热部件4将会很好地加热放置在其前方的物体。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卡环6和第二电极卡环7均为现有技术,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1374978.5”提供的电极卡环,其主要起到卡接电极头以及通电的作用,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尽的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3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上述上固定杆1的左端和下固定杆2的左端之间还连接有左连杆8,在上述上固定杆1的右端和下固定杆2的右端之间还连接有右连杆9,以进一步加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下固定杆2、右连杆9以及上固定杆1内部均设置有连通以用于穿过电线的电线通道13,而且在上述下固定杆2上还设置有与外界电源连通的插头10,上述下固定杆2的电线通道13内铺设有与插头10正极连通的第一电线14,多个上述第二电极卡环7分别通过一根导线并联连接在上述第一电线14上述,限定上述开关的数量与上述第二电极卡环7的数量相同,在每根连接第二电极卡环7与第一电线14的导线上均分别设置有一个上述开关。在上述下固定杆2的电线通道13和右连杆9的电线通道13以及上固定杆1的电线通道13内铺设有与上述插头10负极连通的第二电线15,多个上述第一电极卡环6分别通过一根导线连接在上述第二电线15上。采用上述结构,当使用者将上述插头10与外界电源相连,并打开开关的时候,上述电热部件4将会通电产生热量。每个电热部件4分别通过独立的导线供电,以减小相互之间的影响,当一个电热部件4发生故障的时候,能够方便地取下,而其余电热部件4能够正常工作。

由于燃气腔31的顶壁连接在上固定杆1上,并且在上固定杆1上还设置有用于排出烟气和热量的通孔,因此上固定杆1的温度较高,为了避免上固定杆1壁体温度烧坏铺设在上固定杆1电线通道13内的第二电线15,本实施例中,在该第二电线15位于上固定杆1内的一段外套设有耐高温绝缘导线管11,以保护第二电线15,而耐高温绝缘导线管11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尽的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连接第一电极卡环和第二电线的导线外也套设有耐高温绝缘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