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8951发布日期:2019-05-11 01:1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中的电控盒里集成了空调器的电控控制系统,电控盒设有大量的电子元件,如压敏电阻、二极管等,空调器运行时,电控盒里的电子元件产生热量,若这些热量不及时散去,聚集在电控盒的热量使电控盒内的温度上升,影响电子元件的可靠性运行及寿命,容易使空调器产生故障,过多的热量聚集还有可能引起电控盒内的电子元件自燃,损坏空调器的控制系统,甚至还有引发火灾的危险。

目前的窗式空调器中,电控盒散热主要是向空气散热,具体的是,在电控盒的表面设置散热件利用散热风机产生的空气的对流来带走散热件上热量以实现降低电控盒内的温度,从而实现电控盒内的电子元件在适宜的温度下维持运行。但是,这种散热方式一方面受散热风机本身的影响,当风机低转速运行时,空气流速低,从散热件上带走的热量相对少;另一方面,还受天气的影响:若是室外是的温度较高时,空气里的温度与散热件上的温差小,这种用空气对流散热的方法能从散热器上带走的热量也少,无法保证电控盒内的电子元件能在的安全的温度下运行。因此,在高温天气条件下保证电控盒高效散热是窗式空调器必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旨在优化现有的窗式空调器中的电控盒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设置有集水槽;

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所述中隔板将所述底盘分隔为室内侧和室外侧,所述室内侧设置有蒸发器,所述集水槽收集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

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固定于所述中隔板;及

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电控盒的连接,所述散热件至少部分延伸至集水槽中。

可选地,所述集水槽位于所述室外侧,所述电控盒位于所述集水槽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于所述室内侧一侧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接水盘上方,所述接水盘设有排水口,所述中隔板上设有第一让位口,所述排水口经由所述第一让位口向所述室外侧延伸并连通所述集水槽。

可选地,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让位口上方。

可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盘下表面连接,所述集水槽的底部下表面与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贴附于所述电控盒的侧面,所述第二散热件贴附于所述电控盒的底面,且所述第二散热件向下延伸至所述集水槽内。

可选地,所述排水口高于所述集水槽的槽口端面,且所述排水口的端面抵接所述第二散热件的侧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件于所述电控盒纵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散热件的底部延伸至所述集水槽中。

可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于室外侧设有冷凝器和散热风机,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底盘位于室外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中隔板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机的叶轮靠近所述冷凝器设置,所述电控盒靠近所述散热风机的叶轮设置。

可选地,所述集水槽与所述底盘为一体成型结构;或

所述底盘设有第二让位口,所述集水槽与所述底盘可拆卸连接并且穿过所述第二让位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窗式空调器的底盘上设有集水槽,集水槽收集蒸发器上产生的冷凝水,并电控盒上的散热件延伸至集水槽中,充分利用蒸发器所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散热,水本身的比热容较大,且冷凝水的温度也较低,延伸致集水槽中的散热件浸泡在冷凝水中,有效地提高了散热件的散热效率,保证电控盒中的电子元件能处于正常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100。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的窗式空调器100包括:

底盘10,底盘上设置有集水槽11,底盘10上固定连接有中隔板70,中隔板70将底盘10分隔为室内侧13和室外侧15,室内侧15设置有蒸发器40,当窗式空调器100运行时,蒸发器40中热交换产生冷凝水,冷凝水汇集于集水槽11中,窗式空调器100的电控盒30固定在中隔板70上,电控盒30的表面连接有散热件50,散热件50至少部分延伸至集水槽11中。

本实施例中的窗式空调器100是一种用材料较少、成本低廉的一体机,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各个地区,该窗式空调器100通过压缩制冷或供热的方法实现室内降温或升温,使室内处于比较舒适的温度范围。本实施例中的窗式空调器100中的外壳和底盘10之间设有蒸发器40、冷凝器80和压缩机(未标示),中隔板70将底盘10分隔为室内侧13和室外侧15,其中,蒸发器40位于室内侧13,冷凝器80位于室外侧15,蒸发器40在室内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并释放出冷空气这一过程中,会在蒸发器40的表面上不断产生有冷凝水,集水槽11的主要作用是将蒸发器40上产生的冷凝水汇集起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集水槽11的位置可以是设置室内侧13,也可以是设置是在室外侧15,只要方便实现将冷凝水汇集起来即可。

电控盒30里集成了窗式空调器100的控制系统,在运行时,集成于电控盒30内部的电子元件产生热量汇聚于电控盒30内,需要对电控盒30进行及时的散热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散热件50设于电控盒30的表面,散热件50的部分露于室外侧的空气中,还有部分延伸至集水槽11中。窗式空调器100运行时,固定于室外侧15的散热风机20带动风叶21转动,并使室外侧15的空气形成的负压加快空气对流,对流的空气掠过露于空气中的散热片50,以导热及对流换热的方式将散热片50的上的热量带走。

本实施例中还有部分散热件50延伸至集水槽11中,在窗式空调器100持续运行后,集水槽11收集的冷凝水将延伸至集水槽11中散热件50浸泡在冷凝水中,冷凝水将散热件50上的热量带走。为了避免散热件50上的水对电控盒30的影响,还需要将散热件50与电控盒30进行绝缘处理,例如在散热件50与电控盒30之间设有导热绝缘胶。值得一提的是,蒸发器40上产生的冷凝水的温度较低,且水的比热容也大,能快速地把散热件50上的热量带走,提高散热件30的散热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通过在底盘10上设置有集水槽11,在电控盒30的表面设置散热件50,并使部分散热件50延伸至集水槽11中,散热件50可以利用空气对流进行散热外,还充分利用了蒸发器40所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散热,有效地提高了散热件50的散热效率,确保电控盒30中的电子元件能处于正常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请参照图1至图3,集水槽11位于室外侧15,电控盒30位于集水槽11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方案中,将水槽11设于室外侧15,室外侧15的空间较大,可以方便安装电控盒30,且室外侧15设有散热风机20,散热风机20加快空气对流,也可以加速冷凝水蒸发,以便带走更多热量,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控盒30的散热效率。

请参照图1和图2,窗式空调器于室内侧13一侧设置有接水盘60,接水盘60与底盘10固定连接,蒸发器40位于接水盘60上方,接水盘60设有排水口61,中隔板70上设有第一让位口71,排水口61经由第一让位口71向室外侧15延伸并连通集水槽11。电控盒30设于让位71口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方案中,通过在蒸发器40的底部设有接水盘,蒸发器40周围的空气因吸热形成的水珠,水珠附着于蒸发器40的表面,在重力的作用下,水珠沿着蒸发器40向下流至位于蒸发器40底部的接水盘60中,接水盘60上形成有排水口61,中隔板70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让位口71,排水口61经由第一让位口71向室外侧15延伸并连通集水槽11,将接水盘60的冷凝水排至集水槽11中,接水盘60的设置可以使冷凝水汇集于接水盘60后再排至集水槽11,这样不会使蒸发器40上的水任意流至底盘10上。需要说明的是,因电控盒30本身不密封,为了避免冷凝水会流道电控盒30内,引发短路的情况,需要将电控盒30设置在高于冷凝水流经的位置,因此,将电控盒30设于让位71口上方,避免了电控盒30底部进水的情况。

请参照图1,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支撑件90,支撑件90与底盘10下表面连接,集水槽11的底部下表面与支撑件90的下表面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方案中,窗式空调器100的支撑件90与底盘10下表面连接,支撑件90与安装面抵接,以将窗式空调器100固定设置;将集水槽11底部下表面与支撑件90的下表面设置为平齐的结构,是为了考虑到窗式空调器100安装时的稳固性,将集水槽11的底部下表面与支撑件90的下表面平齐的结构,一方面,使集水槽11有一定深度,储存的水能满足散热效果,另一方面,集水槽11的下表面也能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使窗式空调器100连接更加稳固。

请参照图1和图3,散热件50包括第一散热件51和第二散热件52,第一散热件51贴附于电控盒30的侧面,第二散热件52贴附于电控盒30的底面,且第二散热件52向下延伸至集水槽11内。

在本实用新型方案中,通过将散热件50的设成两部分,第一散热件51贴附于电控盒30的侧面,第二散热件52贴附于电控盒30的底面,第二散热件52向下延伸至集水槽11内,通过第二散热件52来提高电控盒30的散热效率。

请参照图1,排水口61高于集水槽11的槽口端面,且排水口61的端面抵接第二散热件52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方案中,通过将排水口61设置于高于集水槽11的槽口端面,方便接水盘的水流入集水槽中,通过将排水口61的端面抵接第二散热件52的侧面,在排水口61往集水槽排水的过程中,可以使冷凝水尽早接触到第二散热件52,进一步提高散热件30的散热效率,降低电控盒中的温度,保证电控盒内的电子元件能在可靠的温度下运行。

请参照图1,第一散热件51于电控盒30纵向延伸,且第一散热件30的底部延伸至集水槽11中。

本实用新型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散热件51设置为电控盒30纵向延伸,使得第一散热件的底部延伸至集水槽11中,这样的结构使得第一散热件51可以利用空气散热,底部延伸至集水槽也可以增加散热的面积,使第一散热件51也能利用集水槽11中的冷凝水进行散热,提高。

请参照图3,窗式空调器100于室外侧15设有冷凝器80和散热风机20,冷凝器80与底盘10位于室外侧15的部分固定连接,散热风机20与中隔板70固定连接,散热风机20的叶轮21靠近冷凝器80设置,电控盒30靠近散热风机20的叶轮21设置。

本实用新型方案中,通过将散热风机20的叶轮21靠近冷凝器80设置,也将电控盒30靠近散热风机20的叶轮21设置,叶轮21来带动空气旋转,加快空气对流,使冷凝器80和电控盒30表面的散热件50的散热更快速度。

请参照图1至图3,集水槽11与底盘10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底盘10设有第二让位口17,集水槽11与底盘10可拆卸连接并且穿过第二让位口13。

本实用新型方案中,集水槽11可以与底盘10设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冲压成型即可。也可以在集水槽11底部开设有第二让位口17,沿集水槽11的槽口设有一圈翻边的结构,集水槽11穿过第二让位口17使翻边与第二让位口17配合以实现集水槽11与底盘10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结构能方便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