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弧处理飞灰的实验炉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5810发布日期:2019-08-09 21:14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转移弧处理飞灰的实验炉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行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移弧处理飞灰的实验炉体。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飞灰中含有大量的Cd、Cr、Ni、Pb等有害重金属物质,并且吸附了许多高毒性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此,《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明确规定其为危险废物,必须经过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目前,较常用的垃圾焚烧飞灰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分离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以及热处理技术。

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近年来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新技术,也可以用于垃圾焚烧飞灰的处理。与传统的热处理技术相比,热等离子体技术具有更高的温度和能量密度,可以实现飞灰的玻璃化,抑制重金属迁移,被认为是飞灰无害处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工业中处理飞灰一般采用几百千瓦甚至几千千瓦的超大功率电源,相应的送灰设备、反应炉及尾气处理系统都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不适合用于等离子处理飞灰实验。

此外,等离子弧分为转移弧与非转移弧,非转移弧对炉体的要求较小,但转移弧要求炉体自身具有导电性能,一般转移弧的炉体底部涂有一层导电的耐火材料,这种材料价格高昂,制作麻烦,不利于用于实验。

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转移弧处理飞灰的实验炉体,能够简单有效地进行等离子处理飞灰实验,准确可靠地指导工业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移弧处理飞灰的实验炉体,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移弧处理飞灰的实验炉体,包括炉体(1)、炉盖(2)、导电棒(3)和冷水槽(4);

所述炉体(1)采用炉体耐火砖(1.1)材质;所述炉体(1)的底部设置所述导电棒(3),所述导电棒(3)的底部伸入到所述炉体耐火砖(1.1)的内部,所述导电棒(3)的顶部高于所述炉体耐火砖(1.1),并延伸到所述炉体(1)的内腔;

所述炉体(1)的靠近顶部的侧壁开设有熔岩出口(1.2);

所述炉体(1)的上面设置所述炉盖(2);所述炉盖(2)开设与所述炉体(1)的内腔连通的进灰口(2.1)和排气口(2.2);所述炉盖(2)还开设供转移弧等离子枪(5)穿过的通孔;所述转移弧等离子枪(5)的底部穿过所述炉盖(2)而延伸到所述炉体(1)的内腔;

所述冷水槽(4)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外部,使所述炉体(1)的主体置于所述冷水槽(4)的槽内;所述炉体(1)的熔岩出口(1.2)与所述冷水槽(4)连通。

优选的,所述炉盖(2)采用炉盖耐火砖(2.3)材质。

优选的,所述炉盖(2)设置有炉盖提手(2.4)。

优选的,所述导电棒(3)为导电钨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移弧处理飞灰的实验炉体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成本低且效率高的适用于转移弧处理飞灰的实验炉体,能够简单有效地进行飞灰处理实验,并为工业处理飞灰提供一定的实践及理论指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移弧处理飞灰的实验炉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盖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盖的侧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体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体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体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体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水槽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水槽的俯视图。

其中:

1-炉体;1.1-炉体耐火砖;1.2-熔岩出口;

2-炉盖;2.1-进灰口;2.2-排气口;2.3-炉盖耐火砖;2.4-炉盖提手;

3-导电棒;4-冷水槽;5-转移弧等离子枪;6-冷却水;7-电弧;8-熔岩;9-熔融金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移弧处理飞灰的实验炉体,应用于环保行业处理垃圾焚烧后的二次污染物飞灰。参考图1-图11,转移弧处理飞灰的实验炉体包括炉体1、炉盖2、导电棒3和冷水槽4;

炉体1采用炉体耐火砖1.1材质;炉体1的底部设置导电棒3,导电棒3采用导电钨棒。导电棒3的底部伸入到炉体耐火砖1.1的内部,导电棒3的顶部高于炉体耐火砖1.1,并延伸到炉体1的内腔;

炉体1的靠近顶部的侧壁开设有熔岩出口1.2;

炉体1的上面设置炉盖2;炉盖2采用炉盖耐火砖2.3材质。炉盖2设置有炉盖提手2.4。炉盖2开设与炉体1的内腔连通的进灰口2.1和排气口2.2;炉盖2还开设供转移弧等离子枪5穿过的通孔;转移弧等离子枪5的底部穿过炉盖2而延伸到炉体1的内腔;

冷水槽4设置于炉体1的外部,使炉体1的主体置于冷水槽4的槽内;炉体1的熔岩出口1.2与冷水槽4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移弧处理飞灰的实验炉体,一方面,在炉体底部连接一根导电钨棒,导电钨棒穿过炉体耐火砖与炉内熔融金属相接,以此将电流送入炉体。从进灰口2.1进入到炉体内部的飞灰融化后,融化后的飞灰具有导电作用,整个炉内的熔池因接触钨棒而形成一个大型电极,与炉顶的转移弧等离子枪之间产生电弧,为处理飞灰提供源源不断的热量。

另一方面,炉体外部设计有一个可以容纳炉体的冷水槽,将炉体置于冷水槽中可以及时为炉体降温,炉体内部熔岩经熔岩出口流入冷水槽中也可以及时淬火,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玻璃体。

具体地,相对于现有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在炉底的导电碳棒与冷水槽,这两个结构加工容易。

2)成本较低:传统的转移弧炉体底部采用导电耐火材料,成本较高,改用钨棒成本降低很多,而且机加工方便,实用性强;传统炉体结构复杂,冷却水管众横交错,增大了炉体设计难度,提高了成本,本实用新型改用冷却水槽,设计简单,简化了炉体结构,并降低了成本。

3)操作性强:冷却水槽既可冷却炉体又可淬火熔岩,一举两得,便于设计及操作。

操作过程中,先在炉底放一些铁块,启动电源,使转移弧等离子枪与炉底的导电棒之间产生高温电弧,待铁块融化形成熔池后由进灰口向炉体内投放飞灰,飞灰接触熔池便会即刻融化,待熔融飞灰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可由熔岩出口流出,并流入到冷水槽中,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玻璃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移弧处理飞灰的实验炉体,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成本低且效率高的适用于转移弧处理飞灰的实验炉体,能够简单有效地进行飞灰处理实验,并为工业处理飞灰提供一定的实践及理论指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