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外送风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3899发布日期:2019-11-05 22:0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外送风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外送风组件。



背景技术:

一体式空调是将与室内连通的用于实现室内温度调节的室内组件和与室外连通的室外组件集成为一体,使用时,整体放置于室内。现有一体式空调一般室外组件包括离心风机。但是,现有一体式空调存在如下缺点:离心风机为单吸离心风机,对应一个室外换热器,离心风机通过转速调节室外换热器的散热量,在室外换热器的散热需求较高时,只能通过提高风机转速以匹配室外换热器的散热需求。由于转速提高,相应的会导致噪音较大,并且一体式空调整体放置于室内,噪音较大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噪音,提高用户体验的空调室外送风组件。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调室外送风组件,其包括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对应的壳体上具有第一室外进风口、第二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和双向吸风离心风机,所述双向吸风离心风机包括第一吸风口和第二吸风口,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吸风口和第二吸风口相对,所述双向吸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室外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用于与所述第一室外进风口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用于与所述第二室外进风口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呈一定角度设置。

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第一室外进风口、第二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均位于所述后壳体上,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形成夹角的开口方向朝向前壳体。

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送风组件,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壳体相接,用于分隔所述第一室外进风口和第一吸风口,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壳体相接,用于分隔所述第二室外进风口和第二吸风口。

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送风组件,与所述第一腔室对应的壳体上具有第三室外进风口,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用于与所述第三室外进风口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送风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第一室外进风口和第三室外进风口均位于所述后壳体上。

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送风组件,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壳体相接,用于分隔所述第一室外进风口、第三室外进风口和第一吸风口,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壳体相接,用于分隔所述第二室外进风口和第二吸风口。

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送风组件,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之间设置有隔板。

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送风组件,所述横梁包括形成一定角度的第一隔板部和第二隔板部,所述第二隔板部与所述壳体的后壳体相接,所述第二隔板部与所述压缩机对应的部分后壳体之间形成的角度为钝角,所述后壳体上设置第一室外进风口和第三室外进风口,所述第一室外进风口和第三室外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隔板部之间。

基于上述空调室外送风组件的设计,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一体式空调,其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一体式空调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外送风组件。

如上所述的一体式空调,与所述第二腔室对应的壳体上具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之间依次设置有室内换热器和室内贯流风道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第一腔室内设置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和双向吸风离心风机,因而,离心风机工作时,可对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同时进行散热,散热效率大大提高,因而,可降低离心风机的转速,从而降低噪音,提高用户体验。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呈一定角度设置,减少进风拐弯角度,减小风阻,提高换热效率。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体式空调的前侧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体式空调的后侧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体式空调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的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室外机组件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室外机组件的立体图。

1、壳体;11、横梁;12、前壳体;13、后壳体;14、左壳体;15、右壳体;16、顶盖; 17、底座; 1011、室内进风口;1012、室内出风口;1021、第一室外进风口;1022、第二室外进风口;1023、室外出风口;1024、压缩机;1025、隔板;10251、第一隔板部;10252、第二隔板部;1026、第三室外进风口。

2、室内机组件;21、室内换热器;211、管板;22、贯流风机;221、贯流风扇;222、轴承;223、电机;224、电机压盖;23、骨架;24、蜗舌; 25、蜗舌条;26、隔热层。

3、室外机组件;31、第一室外换热器;32、第二室外换热器;33、双向吸风离心风机;331、第一吸风口;332、第二吸风口;333、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

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或后、上或下、左或右时,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而且,需要说明的是,用前或后、上或下、左或右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一体式空调包括与室内连通用于实现室内温度调节的室内组件和与室外连通的室外组件。室内组件和室外组件集成为一体,使用时,整体放置于室内,在墙体上设置通孔,用以将室外组件与室外连通。一体式空调特别适用于移动板房、活动板房等需要经常拆装机的场合,由于一体化设计,一体式空调移机更加方便快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一体式空调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一体式空调,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的横梁11,横梁11将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第二腔室用于放置室内机组件2,第一腔室用于放置室外机组件3。

本实施例的壳体1包括前壳体12、后壳体13、左壳体14、右壳体15、顶盖16和底座17,各部分通过螺钉紧固在一起。左壳体14和右壳体15上设置有把手,可以方便用户搬运。一般前壳体12朝向室内,后壳体13靠墙。本实施例的壳体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在底座1上设置滚轮和/或底脚,形成落地式空调,设置滚轮有利于一体式空调的整体移动。优选的,本实施例在底座1上设置滚轮和底脚,靠近左壳体14的一侧安装两个底脚,靠近右壳体15的一侧安装两个滚轮,静止放置时由于底脚的设置,空调具有足够的固定能力,整体贴墙放置,墙外侧平整美观,可以满足集装箱等住所的不拆机吊运。同时,提起底脚的一端,由于滚轮的设置,一个人完全可以自由移动该一体式空调。本实施例不仅可以通过底脚调节空调的高度,以适应不平的地面,而且抬起底脚一端可以方便移动空调。

如图1-3、6-7所示,下面对室外机组件3进行说明:

室外机组件3包括第一腔室,与第一腔室对应的壳体上具有第一室外进风口1021、第二室外进风口1022和室外出风口1023。在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室外换热器31、第二室外换热器32和双向吸风离心风机33。双向吸风离心风机33的底部固定在底座17上。双向吸风离心风机33包括第一吸风口331和第二吸风口332,第一室外换热器31、第二室外换热器32分别与第一吸风口331和第二吸风口332相对,双向吸风离心风机33的出风口333与后壳体13上的室外出风口1023连通,第一室外换热器31用于与第一室外进风口1021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二室外换热器32用于与第二室外进风口1022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也即,双向吸风离心风机33运行时,室外空气经由第一室外进风口1021吸入,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1进行热交换后从第一吸风口331进入双向吸风离心风机33,室外空气经由第二室外进风口1022吸入,与第二室外换热器32进行热交换后从第二吸风口332进入双向离心风机33,进入双向吸风离心风机33的空气从双向吸风离心风机33的出风口333、室外出风口1023排出室外。采用离心风机可以提高送风距离,防止回风。第一室外进风口1021位于后壳体13上第一室外换热器31与隔板1025之间,第二室外进风口1022位于后壳体13上第二室外换热器32与左壳体14之间,室外出风口1023位于后壳体13上第一室外换热器31与第二室外换热器32之间。

本实施例设置双向吸风离心风机33、第一室外换热器3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32,抗压损能力强,两侧同时进风,风量大,大大提高了换热器效率,且在换热效率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风机转速,降低了噪音,可以改善用户体验。

第一室外换热器3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32呈一定角度设置。第一室外进风口1021、第二室外进风口1022和室外出风口1023均位于后壳体13上,第一室外换热器3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32形成夹角的开口方向朝向前壳体12。可以减少进风拐弯角度,减小风阻,提高换热效率。

为了提高换热效果,第一室外换热器31与壳体相接,用于分隔第一室外进风口1021和第一吸风口331,第二室外换热器32与壳体相接,用于分隔第二室外进风口1022和第二吸风口332。具体的,第一室外换热器3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32分别与前壳体12、后壳体13、横梁11和底座17相接,则从第一室外进风口1021进入的空气必须经过第一室外换热器31,从第二室外进风口1022进入的空气必须经过第二室外换热器32。

为了提高进风量,本实施例与第一腔室对应的壳体上具有第三室外进风口1026,第一室外换热器31用于与第三室外进风口1026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其中,第一室外进风口1021和第三室外进风口1026均位于后壳体13上,第一室外进风口1021和第三室外进风口1026相邻且并列分布。

第一室外换热器31与壳体相接,用于分隔所述第一室外进风口1021、第三室外进风口1026和第一吸风口331,第二室外换热器32与壳体相接,用于分隔第二室外进风口1022和第二吸风口332。

第一腔室设置有压缩机1024,压缩机1024固定在底座17上,压缩机1024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1之间设置有隔板1025。

为了便于对第一室外进风口1021和第三室外进风口1026进行布局,并减小风阻,提高换热效率,本实施例的隔板1025包括形成一定角度的第一隔板部10251和第二隔板部10252,第二隔板部10252与后壳体13相接,第二隔板部10252与压缩机1024对应的部分后壳体之间形成的角度为钝角。后壳体13上设置第一室外进风口1021和第三室外进风口1026,第一室外进风口1021和第三室外进风口1026位于第一室外换热器31和第二隔板部10252之间。第一隔板部10251优选与左壳体14和右壳体15平行。

本实施例中,第一室外进风口1021、第二室外进风口1022、第三室外进风口1023和室外出风口1023均位于后壳体13上。一体式空调安装时,一般后壳体13紧靠墙体,在墙体上设置通风管路,进风口和出风口与通风管路连接即可。

与第二腔室对应的壳体1上具有室内进风口1011和室内出风口1012,本实施例中,室内进风口1011位于顶盖16上,室内出风口1012位于前壳体12上。顶盖16上的进风口1011具有进风格栅,进风格栅优选为一体式,整齐美观,顶盖16上的压型起到加强作用。前壳体12的室内出风口1012上设置出风格栅,可以避免手动导板的易损性,人手不易接触空调内部件,增加了一体式空调的安全性。在前壳体12上还设置显示盒、按键控制(遥控器控制可选配)、LED显示等,增加了用户体验。

当然,本发明并不对室内进风口1011和室内出风口1012的位置进行具体限定。室内进风口1011和室内出风口1012的位置可以根据室内换热器、贯流风机和室内风道组件的装配角度进行调节。

如图1-5所示,下面对室内机组件2进行说明:

第二腔室内具有室内机组件2。具体的,在第二腔室内,室内进风口1011和室内出风口1012之间依次设置有室内换热器21、贯流风机22和室内风道组件,贯流风机22位于室内换热器21和室内风道组件之间。

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横梁11,横梁11固定在室外换热器上,同时,一个横梁11与前壳体12和左壳体14、右壳体15固定,另一个横梁11与后壳体13和左壳体14、右壳体15固定,骨架23位于横梁11上,骨架23将壳体内部空间分割为第二腔室(上部换热空间)和第一腔室(下部换热空间)。

具体的,室内风道组件包括骨架23、蜗舌24和蜗舌条25。骨架23固定在横梁11上。骨架23上设置有蜗舌24和蜗舌条25,骨架23、蜗舌24和蜗舌条25三者构成室内送风风道。

室内机组件2采用贯流风机22。贯流风机22安装在骨架23上,贯流风机22包括贯流风扇221、轴承222、电机223和电机压盖224。电机223通过电机压盖224固定安装在骨架23上,电机223前后设置减震胶圈用于减少电机的振动。贯流风扇221的一端与电机223连接,贯流风扇22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222安装在骨架23上。贯流风扇221的轴线的延长线贯穿左壳体14和右壳体15,优选的,贯流风扇221的轴线平行于前壳体12和后壳体13,贯流风扇221的轴线也平行于顶盖16。在蜗舌24上设置隔热层26。

室内换热器21包括室内换热器本体和管板211,室内换热器本体为两折,通过4个金属管板和1个塑料管板形成固定屋顶状结构,室内换热器本体较大的倾斜角度以利于冷凝水的顺畅流动。管板211固定安装在骨架23上,室内换热器本体安装在管板211上。本实施例在管板211上增加电加热装置,以用于提高室内热量,电加热装置位于贯流风扇221上部,两折室内换热器本体中间。

本实施例空调包括电器箱体,电器箱体底部固定在骨架23上,并与后壳体13进行固定,位于电机223一端,使电控走线较短,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一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2采用贯流送风系统,送风距离远,送风均匀,可快速实现室内空气循环。

为了实现室内机组件冷凝水的收集,本实施例在骨架23上设置有接水槽和两个排水孔(图中未示出和标记),两个排水孔分别位于两个室外换热器的上方,接水槽设置一定的坡度,排水孔位于接水槽的最低端,接水槽将室内换热器的冷凝水汇集后,通过排水孔分别排到两个室外换热器上,提高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底座17上设置了压型结构,用于承接室外换热器的冷凝水,压型结构形成一定的坡度,最低点设有排水孔,保证整个一体式空调的排水流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