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回收换热器以及余热回收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9849发布日期:2019-07-31 20:1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余热回收换热器以及余热回收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回收换热器以及余热回收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受到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气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随着节能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去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余热加以应用,不仅降低了排烟热损失,同时还提高了窑炉的热效率,达到的节能降耗的目的。特别是在某些用于燃煤工业等运行过程中,排烟热损失是各项热损失的最大一项,在燃煤锅炉机组长期运行中,排烟温度普遍高于设计值;因此,烟气所带走的这部分热量能够进行回收以作为换热介质进行换热操作,例如能够通过空气预热器后面加装低温换热器加热锅炉回水或者锅炉补水,进而提高锅炉给水温度,从而能够降低能耗,提高锅炉效率。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用于进行余热回收换热的装置在正常工作时,与换热效率仍然不够高效,对烟气热量的利用不够充分,且大多通过余热换热的设备均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设计设备结构较为复杂,进而成本也相对较高。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余热回收换热器以及余热回收换热系统,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换热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对烟气热量利用不够充分,换热效率较低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换热筒体;

所述换热筒体具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包括高温换热区和低温换热区,所述高温换热区与所述低温换热区之间设置有隔断部,所述高温换热区设置有高温换热管,所述低温换热区设置有低温换热管;

所述换热筒体设置有循环液进口、循环水出口、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汽进口设置在所述高温换热区,所述蒸汽出口设置在所述低温换热区,且所述高温换热区与所述低温换热区连通;

所述高温换热管和所述低温换热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循环液进口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循环水出口连通;或所述循环液进口与所述低温换热管连通,所述循环水出口与所述高温换热管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高温换热区和所述低温换热区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所述连接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高温换热区,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低温换热区;所述蒸汽进口设置在所述高温换热区,所述蒸汽出口设置在所述低温换热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液进口包括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高温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低温换热管连通;

所述循环水出口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高温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低温换热管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高温换热管和所述低温换热管均包括水平弯管和垂直弯管,且所述水平弯管和所述垂直弯管依次间隔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高温换热管采用翅片管,所述低温换热管采用光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隔断部为沿所述换热筒体径向延伸的隔断板,且所述隔断板的边缘与所述换热筒体的内壁固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隔断板与所述换热筒体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筒体的筒壁设置有保温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隔断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管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低温换热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高温换热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换热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对余热利用不够充分,且换热效率较低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余热回收换热系统,包括上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换热筒体;换热筒体具有换热腔,换热腔包括高温换热区和低温换热区,高温换热区与低温换热区之间设置有隔断部,高温换热区设置有高温换热管,低温换热区设置有低温换热管;换热筒体设置有循环液进口、循环水出口、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蒸汽进口设置在高温换热区、蒸汽出口设置在低温换热区,且高温换热区与低温换热区连通;高温换热管和低温换热管的一端与循环液进口连通,另一端与循环水出口连通;或循环液进口与低温换热管连通,循环水出口与高温换热管连通;进而使得换热蒸汽的热量得到二次利用,增加了对回收烟气(即回收蒸汽)热量的利用率;另外,低温换热区的蒸汽与热量也能够作为通往高温换热区内物质的前期预热,进而增加了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换热系统,包括上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

需要注意的是,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结构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上述已经详细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提供的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标:10-换热筒体;20-高温换热管;30-低温换热管;40-连接管道;50-连接管;101-高温换热区;102-低温换热区;103-隔断部;104-循环液进口;105-循环液出口;106-蒸汽进口;107-蒸汽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换热筒体10;换热筒体10具有换热腔,换热腔包括高温换热区101和低温换热区102,高温换热区101与低温换热区102之间设置有隔断部103,高温换热区101设置有高温换热管20,低温换热区102设置有低温换热管30;换热筒体10设置有循环液进口104、循环水出口、蒸汽进口106和蒸汽出口107,蒸汽进口106设置在高温换热区101、蒸汽出口107设置在低温换热区102,且高温换热区101与低温换热区102连通;高温换热管20和低温换热管30的一端与循环液进口104连通,另一端与循环水出口连通;或循环液进口104与低温换热管30连通,循环水出口与高温换热管20连通。

具体的,该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换热筒体10,在换热筒体10内设置有换热腔,换热腔包括高温换热区101和低温换热区102,回收的较高热量的烟气通向高温换热区101,回收的较低热量的烟气通向低温换热区102,故而在高温换热区101内设置有高温换热管20,在低温换热区102内设置有低温换热管30,低温换热管30和高温换热管20内通入的均是需要进行换热的物质。

其中,在换热筒体10上设置有循环液进口104、循环水出口、蒸汽进口106和蒸汽出口107,蒸汽进口106设置在高温换热区101,蒸汽出口107设置在低温换热区102;回收到的具有高热量的换热蒸汽从蒸汽进口106进入高温换热区101,以满足高温换热区101的换热温度需求,在高温换热区101进行一次换热后的换热蒸汽能够再次进行低温换热区102,利用剩余的蒸汽热量对低温换热区102内的物质进行换热,进而使得换热蒸汽的热量得到二次利用,增加了对回收烟气(即回收蒸汽)热量的利用率;另外,低温换热区102的蒸汽与热量也能够作为通往高温换热区101内物质的前期预热,进而增加了换热效率。

在实际使用时,在换热筒体10上还设置有循环液进口104和循环水出口,高温换热管20的一端与循环液进口104连通,高温换热管20的另一端与循环水出口连通,需要较高温度的循环水能够从循环液进口104进入,然高温换热管20流动,以在高温换热区101进行较高温度的交换,然后再从循环水出口流出;同时,低温换热管30的一端也与循环液进口104连通,低温换热管30的另一端与循环水出口连通,对于需要进行低温交换的物质能够从循环液进口104进入沿低温换热管30流动,然后从循环水出口流出。

其中,当低温换热管30与高温换热管20分别与循环液进口104、循环水出口连接时,在循环液进口104以及循环水出口设置有三通管阀,用于调节是否流向高温换热管20还是低温换热管30。

类似的,也可以将低温换热管30的一端与循环液进口104连通,高温换热管20的一端与循环水出口连通,进而使得需要换热的物质能够现在低温换热区102进行预热后再流向高温换热区101,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对换热蒸汽热量的利用率。

在实际使用时,在高温换热区101和低温换热区102之间还设置有隔断部103,进而通过隔断部103将高温换热区101和低温换热区102分割,确保高温换热区101内的高温蒸汽具有所需的热量,不会散发至低温换热区102而导致高温换热区101的热量降低,进而降低整体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液进口104包括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第一进口与高温换热管20连通,第二进口与低温换热管30连通;循环水出口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与高温换热管20连通,第二出口与低温换热管30连通。

具体的,循环液进口104包括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第一进口与高温换热管20连通,第二进口与低温换热管30连通,且在循环液进口104处设置有三通管阀,以调节换热物质的流向;同时,循环液出口105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与高温换热管20连通,第二出口与低温换热管30连通,且在循环液出口105处设置有三通管阀。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2所示,高温换热区101和低温换热区102通过连接管道40连通,连接管道40的一端设置在高温换热区101,另一端设置在低温换热区102;蒸汽进口106设置在高温换热区101,蒸汽出口107设置在低温换热区102。

具体的,在高温换热区101和低温换热区102设置有连接管道40,进而使得高温换热区101与低温换热区102连通,蒸汽进口106设置在高温换热区101,蒸汽出口107设置在低温换热区102,换热蒸汽从蒸汽进口106通入,在高温换热区101内流动,然后沿着连接管道40流向低温换热区102,再在低温换热区102内流动,然后从蒸汽出口107流出,不仅实现了利用回收到的蒸汽进行换热,同时通过对回收蒸汽的二次利用增加了对回收蒸汽余热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2所示,高温换热管20和低温换热管30均包括水平弯管和垂直弯管,且水平弯管和垂直弯管依次间隔连通。

进一步的,高温换热管20采用翅片管,低温换热管30采用光管。

具体的,高温换热管20和低温换热管30均包括水平弯管和垂直弯管,水平弯管与垂直弯管依次间隔连通,且管与管之间间距相对适中,以确保每一根管都具有与换热蒸汽足够的接触的面积。

其中,高温换热管20采用翅片管,即在高温换热管20的外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翅片,进而增加了与换热蒸汽的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2所示,隔断部103为沿换热筒体10径向延伸的隔断板,且隔断板的边缘与换热筒体10的内壁固接。

进一步的,隔断板与换热筒体10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具体的,隔断部103为圆形隔断板,且隔断板的边缘与换热筒体10的内壁固定连接,进而通过隔断板将换热筒体10的换热腔分割成两部分,位于隔断板一侧的为高温换热区101,位于隔断板另一侧的为低温换热区102;同时,为了确保隔断板与换热筒体10连接处的密封性良好,在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筒体10的筒壁设置有保温层。

具体的,在换热筒体10的内筒壁上设置有保温层,进一步降低换热腔内的热量通过筒壁散出的热量占比。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3所示,隔断部103设置有用于连接管50穿过的通孔,连接管50的一端与低温换热管30连接,另一端与高温换热管20连接。

具体的,在隔断板上设置有通孔,连接管50能够穿过该通孔并固定在隔断板上,连接管50的一端与低温换热管30连接,连接管50的另一端与高温换热管20连接;此时,低温换热管30与循环液进口104连通,高温换热管20与循环液出口105连通,进而使得循环液流经低温换热管30,在低温换热管30内先进行预热,然后在经过连接管50通向高温换热管20,进行再次换热,进而增加了换热效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换热系统,包括上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

具体的,该余热回收换热系统包括上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还包括余热回收器和除尘器,余热回收器将锅炉内的烟气进行回收处理,将含有烟气中含有的某些污染物处理掉;处理后的烟气能够流向余热回收换热器以进行换热操作,经过换热后剩余的烟气流向除尘器进行后续烟气处理,以降低对大气的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结构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在实施例一中已经详细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