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烧结炉脱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9612发布日期:2019-07-31 20:14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烧结炉脱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烧结炉脱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真空烧结炉脱蜡机构。



背景技术:

真空烧结炉是一种可以给物料提供特定温度和压力环境的热处理炉具。真空烧结炉能促使物料中的某些固体颗粒相互键联、晶粒生长、空隙和晶界渐趋减少,物料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具有某种显微结构的致密多晶烧结体。真空烧结炉常用于陶瓷粉体、陶瓷插芯或其他氧化锆陶瓷等的烧结,也可用于厚膜电路、厚膜电阻、电子元件电极、LTCC、钢加热器、太阳能电池板等类似产品的高温烧结,因此,真空烧结炉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冶金行业、新材料行业等。常规的真空烧结炉一般包括真空装置、加热保温装置、加压卸压装置、工艺气体装置、循环冷却水装置、控制装置以及脱蜡装置。其中,脱蜡装置的作用是对产品处理中加入的成型剂进行脱除。产品在真空烧结炉进行处理时,为了确保产品更好的成型,常常需要通入成型剂,但成型剂如果残留在产品则会极大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常常会对成型剂气体进行高温加热,然后使其从真空烧结炉内专门的通道经过脱蜡装置,使成型剂从气体变成液体,最后再完成后续捕集、收集以及存储。现有的脱蜡结构液化不彻底。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真空烧结炉脱蜡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烧结炉脱蜡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烧结炉脱蜡机构,包括成型剂进口,所述成型剂进口侧壁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成型剂进口右端固定安装有冷却壳体,所述冷却壳体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二流通管,所述冷却壳体内腔外侧开有冷热交换腔体,所述冷热交换腔体内腔左侧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壳体外侧壁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冷热交换液流入管和冷热交换液流出管,所述冷热交换液流入管侧壁固定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冷却壳体侧壁固定安装有智能控制装置,所述冷却壳体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流通管,所述第一流通管右端固定安装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内腔固定安装有流动管,所述冷却管内腔侧壁固定安装有制冷片,所述流动管右端固定连通有成型剂液体存储箱,所述成型剂液体存储箱上端固定安装有吸气泵,所述吸气泵上端固定安装有循环制冷管,所述循环制冷管内腔中部固定安装有制冷棒,所述循环制冷管内腔外侧固定安装有连通弯管,所述连通弯管左端固定安装有气液分离器。

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装置电性并联于温度传感器和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制冷片呈螺旋状设置于冷却管内腔。

优选的,所述第二流通管通过第一流通管固定连通于流动管内腔。

优选的,所述连通弯管呈螺旋状缠绕于制冷棒侧壁,所述连通弯管右端固定连通于成型剂液体存储箱内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真空烧结炉脱蜡机构,通过设有成型剂进口、阀门、冷却壳体、流通管、冷热交换腔体、智能控制装置、冷热交换液流出管、冷热交换液流入管、电磁阀、温度传感器、流通管、冷却管、流动管、制冷片和成型剂液体存储箱结构,可以对气体成型剂进行脱蜡液化,液化效果更佳,防止冷热交换液提前流入交换腔体,更节能环保;通过设有循环制冷管、制冷棒、连通弯管和气液分离器结构,防止有残留的气体成型剂未液化,提高脱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制冷管侧视剖视图。

图中:1成型剂进口、11阀门、2冷却壳体、21流通管、22冷热交换腔体、23智能控制装置、24冷热交换液流出管、25冷热交换液流入管、26电磁阀、27温度传感器、3流通管、4冷却管、41流动管、42制冷片、5成型剂液体存储箱、6吸气泵、7循环制冷管、71制冷棒、72连通弯管、73气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真空烧结炉脱蜡机构,包括成型剂进口1,通过成型剂进口1使得真空烧结炉内的成型剂气体流动到成型剂进口1的内腔,然后通过成型剂进口1右端的装置对成型剂气体进行液化。所述成型剂进口1侧壁固定安装有阀门11,通过阀门11控制成型剂进口1内腔的流动状态,使得成型剂流通。所述成型剂进口1右端固定安装有冷却壳体2,所述冷却壳体2为不锈钢冷却壳体2,通过冷却壳体2对成型剂进行初步冷却,冷却壳体2呈中空圆柱形。所述冷却壳体2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二流通管21,第二流通管21内腔与成型剂进口1右端连通,第二流通管 21右端与第一流通管3内腔相连通,成型剂进口1内腔的成型剂气体在第二流通管21的内腔流动,对成型剂进行液化。所述冷却壳体2内腔外侧开有冷热交换腔体22,所述冷热交换腔体22的内腔填充有冷热交换液,通过冷热交换液对第二流通管21内腔的成型剂进行冷却。所述冷热交换腔体22内腔左侧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7,所述温度传感器27为RTD热电偶,通过温度传感器27对冷热交换腔体22的内腔温度进行检测,检测到冷热交换腔体22内腔的温度,温度传感器27将数据传输给智能控制装置23,当第二流通管21 内腔的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智能控制装置23控制电磁阀26,从而使得冷热交换水流动到第二流通管21的内腔,使得第二流通管21内腔的成型剂被初步冷却呈液体成型剂。所述冷却壳体2外侧壁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冷热交换液流入管25和冷热交换液流出管24,冷热交换液流入管25使得冷却交换液从左端流通到右端,所述冷热交换液流入管25侧壁固定安装有电磁阀26,所述电磁阀26为小型电磁阀,通过电磁阀26控制冷热交换液流入管25内腔冷热交换液的流通。所述冷却壳体2侧壁固定安装有智能控制装置23,所述智能控制装置23为常自电气CZ815智能控制装置,通过智能控制装置23对电磁阀26进行控制,所述智能控制装置23电性并联于温度传感器27和电磁阀26。所述冷却壳体2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流通管3,所述第一流通管3为不锈钢第一流通管3,通过第一流通管3使得第二流通管21的内腔与冷却管 4内腔连通,通过法兰安装第一流通管3。所述第二流通管21通过第一流通管3固定连通于流动管41内腔。所述第一流通管3右端固定安装有冷却管4,通过冷却管4对成型剂进行二次冷却,使得成型剂冷却进一步扩大。所述冷却管4内腔固定安装有流动管41,流动管41对成型剂进行流通,使得成型剂流通到成型剂液体存储箱5的内腔,同时在流动管41的内腔对其进行降温冷却。所述冷却管4内腔侧壁固定安装有制冷片42,所述制冷片42为半导体制冷片,制冷片42通过原厂制定出螺旋状,然后通过制冷片42对流动管41进行降温。所述流动管41右端固定连通有成型剂液体存储箱5,所述成型剂液体存储箱5为不锈钢成型剂液体存储箱5,通过成型剂液体存储箱5存放液化后的成型剂。所述成型剂液体存储箱5上端固定安装有吸气泵6,所述吸气泵 6为星业2XZ吸气泵6,通过吸气泵6对成型剂液体存储箱5内腔的气体成型剂进行吸取,使得气体的成型剂吸到成型剂液体存储箱5的内腔。所述吸气泵6上端固定安装有循环制冷管7,所述循环制冷管7为陶瓷循环制冷管7,通过循环制冷管7对成型剂液体存储箱5内腔残留的气体成型剂进行处理。所述循环制冷管7内腔中部固定安装有制冷棒71,所述制冷棒71为不锈钢制冷棒71,通过制冷棒71自身的低温对连通弯管72内腔的气体成型剂进行冷却。所述循环制冷管7内腔外侧固定安装有连通弯管72,连通弯管72的内腔壁与制冷棒71相切,通过制冷棒71对连通弯管72内腔的气体成型剂进行吸热,所述连通弯管72呈螺旋状缠绕于制冷棒71侧壁,所述连通弯管72右端固定连通于成型剂液体存储箱5内腔。液化后的成型剂液体在流回成型剂液体存储箱5的内腔。所述连通弯管72左端固定安装有气液分离器73。气液分离器73为小型折流板除雾器,通过气液分离器73可以防止吸气泵6将液体的成型剂吸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