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低温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2961发布日期:2020-06-26 23:0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固定式低温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冷却领域,尤其涉及固定式低温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heat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30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换热器产业市场规模在500亿元左右,主要集中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

按传热原理分类:1、间壁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是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在被壁面分开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流体在壁表面对流,两种流体之间进行换热。间壁式换热器有管壳式、套管式和其他型式的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换热器。2、蓄热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通过固体物质构成的蓄热体,把热量从高温流体传递给低温流体,热介质先通过加热固体物质达到一定温度后,冷介质再通过固体物质被加热,使之达到热量传递的目的。蓄热式换热器有旋转式、阀门切换式等。3、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是把两个表面式换热器由在其中循环的热载体连接起来的换热器,热载体在高温流体换热器和低温流体之间循环,在高温流体接受热量,在低温流体换热器把热量释放给低温流体。4、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被称为混合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是两种流体直接接触,彼此混合进行换热的设备例如,冷水塔、气体冷凝器等。5、复式换热器兼有汽水面式间接换热及水水直接混流换热两种换热方式的设备。同汽水面式间接换热相比,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同汽水直接混合换热相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较低的机组噪音。

现有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泄漏。换热管容易损坏,管板与换热管的管头焊缝开裂,造成整个系统的损坏。安全性差,经常性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固定式低温换热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固定式低温换热器,包括:氟出口组件1、左平盖2、右平盖30、拉杆5、定距管6、筒体7、折流板8、第二感温座9、右管板10、管箱筒体11、回油口12、换热管13、出油口组件16、分层隔板17、氟进口组件18、左管板19、螺母20、油气进口组件22、油气出口组件23、第一感温座24、氟加热进口26、氟加热出口27、压力表座28和压力变送器座29;

筒体7和管箱筒体11为圆柱形,左管板19位于筒体7的左端,右管板10位于筒体7的右端,管箱筒体11的左半部分的一端连接在左管板19上,管箱筒体11的右半部分的一端连接在右管板10上,左平盖2连接在管箱筒体11的左半部分的另一端,右平盖30连接在管箱筒体11的右半部分的另一端;

氟出口组件1和氟进口组件18位于左平盖2上,油气出口组件23位于筒体7上表面左侧,油气进口组件22位于筒体7上表面右侧,第一感温座24、压力表座28和压力变送器座29位于油气出口组件23上,第二感温座9位于油气进口组件22上,出油口组件16位于筒体7的下表面上,氟加热进口26和氟加热出口27位于出油口组件16上,分层隔板17固定在左管板19与左平盖2以及右管板10与右平盖30之间,回油口12位于管箱筒体11的右半部分的下表面;

筒体7内表面的上侧和下侧固定有上下交错的垂直于筒体7轴线的垂直板,定距管6位于拉杆5的外侧,拉杆5的一端连接在左管板19上,拉杆5的另一端用螺母20连接在筒体7内表面的垂直板上,折流板8固定在定距管6上,换热管13的一端连接在左管板19上,换热管13的另一端连接在右管板10上。

进一步地,筒体7的外表面固定有铭牌组件15。

进一步地,筒体7的下表面上固定有支座14,支座14的数目为任意多个,支座14固定有接地螺栓21。

进一步地,换热管13与左管板19的连接位置在左管板19上的分布以及换热管13与右管板10的连接位置在右管板10上的分布的特征相同,换热管13在筒体7内有多层,且:每层内任意三个相邻的连接位置的圆心位于一个等边三角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管箱直接与管板连接,消除因温差大造成的密封泄漏缺陷;换热管确保了高低温差的膨胀系数,增加了换热面积,达到了体积小、重量轻、换热面积大的最理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固定式低温换热器示意图;

图2是固定式低温换热器侧视图;

图3是固定式低温换热器a-a(局部)细节图;

图4是固定式低温换热器换热管形式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如图1和图2,固定式低温换热器,包括:氟出口组件1、左平盖2、右平盖30、拉杆5、定距管6、筒体7、折流板8、第二感温座9、右管板10、管箱筒体11、回油口12、换热管13、出油口组件16、分层隔板17、氟进口组件18、左管板19、螺母20、油气进口组件22、油气出口组件23、第一感温座24、氟加热进口26、氟加热出口27、压力表座28和压力变送器座29;

筒体7和管箱筒体11为圆柱形,左管板19位于筒体7的左端,右管板10位于筒体7的右端,管箱筒体11的左半部分的一端连接在左管板19上,管箱筒体11的右半部分的一端连接在右管板10上,左平盖2连接在管箱筒体11的左半部分的另一端,右平盖30连接在管箱筒体11的右半部分的另一端;

氟出口组件1和氟进口组件18位于左平盖2上,油气出口组件23位于筒体7上表面左侧,油气进口组件22位于筒体7上表面右侧,第一感温座24、压力表座28和压力变送器座29位于油气出口组件23上,第二感温座9位于油气进口组件22上,出油口组件16位于筒体7的下表面上,氟加热进口26和氟加热出口27位于出油口组件16上,分层隔板17固定在左管板19与左平盖2以及右管板10与右平盖30之间,回油口12位于管箱筒体11的右半部分的下表面;

筒体7内表面的上侧和下侧固定有上下交错的垂直于筒体7轴线的垂直板,定距管6位于拉杆5的外侧,拉杆5的一端连接在左管板19上,拉杆5的另一端用螺母20连接在筒体7内表面的垂直板上,折流板8固定在定距管6上,换热管13的一端连接在左管板19上,换热管13的另一端连接在右管板10上。

进一步地,筒体7的外表面固定有铭牌组件15。

进一步地,筒体7的下表面上固定有支座14,支座14的数目为任意多个,支座14固定有接地螺栓21。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换热管13与左管板19的连接位置在左管板19上的分布以及换热管13与右管板10的连接位置在右管板10上的分布的特征相同,换热管13在筒体7内有多层,且:每层内任意三个相邻的连接位置的圆心位于一个等边三角形上。

实施例1:

具体实施时:管板技术要求:1.管板密封面应与轴线垂直,其垂直度允差为0.20mm.2.管孔应严格垂直于管板密封面,其垂直度允差为0.06mm.3.管板钻孔后≥96%%%允许孔桥宽度必须≥4.83mm,允许的最小孔桥宽度为3.45mm.4.螺栓孔中心圆直径和相邻两螺栓孔弦长允差为±0.6mm,任意两螺栓孔弦长允差为±1.0mm.5.除注明外,加工面线性尺寸公差按gb/t1804-2000中m级要求.

整体要求:

1.换热管标准为gb/t13296-2013,其外径偏差为±0.1mm,壁厚偏差为±0.08mm;

2.管板密封面与壳体轴线垂直,其公差为1mm;

3.件号7和件号11应按hg/t20581-2011中6.3.9条要求进行力学性能复验,并符合相应钢管标准的要求;

4.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焊接接头应进行100%%%pt检测,按nb/t47013.5-2015规定,ⅰ级合格;

5.管板与筒体及管箱筒体、管箱筒体与平盖之间的焊接接头应进行100%%%pt检测,按nb/t47013.5-2015规定,ⅰ级合格;

6.壳程制作完毕,先对壳程以2.88mpa进行气压试验;合格后再组焊管箱,然后对管程以2.88mpa进行气压试验;

7.内部应洁净干燥,其与制冷剂接触表面的杂质含量应不超过300mg/m2;

8.检验合格后及时封闭各管口,壳体内壁喷砂后油洗,并充0.01~0.03mpa干燥氮气在容器内;

9.安全泄放装置由用户在管道系统中自行设置;

10.本设备应良好接地,其接地电阻≤10欧姆;

11.设备的产品铭牌及位置由制造厂家定。

另,1.管法兰均配对供应;2.气压试验时应符合tsg21-2016中第4.1.9.4条要求,保证试验安全进行。

管箱直接与管板连接,不需要用法兰连接,消除因温差大造成的密封泄漏缺陷。管板孔采用高精度加环形密封槽若干,管板与换热管采用自动多层焊接后再进行高压胀管,确保管口焊接质量,保证产品使用多年不会泄漏。换热管采用紧凑型波纹管,确保高低温差的膨胀系数,又增加了换热面积,达到了体积小、重量轻、换热面积大的最理想效果。大幅度降低成本30%以上,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