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料预处理装置的低温热能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8169发布日期:2020-03-31 17:4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料预处理装置的低温热能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化行业热能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料预处理装置的低温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石化行业部分装置和罐区部分储罐维温和管线伴热及供暖水加热热源,一般情况采用1.0mpa除氧蒸汽作为热源,导致蒸汽用量大,属高质低用,具有其它低品位热源替代的潜力。

在原料预处理装置,热媒水经热媒水循环泵升压后分为三路在原料预处理装置取热,一路热媒水经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换热至91℃,再一路热媒水经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换热至96℃,另一路热媒水经分馏塔顶油气/热媒水换热器换热至99℃,三路换热后的热媒水进行混合,混合温度为95℃,取出的热媒水热量通过空冷器进行冷却。因此,热媒水热量没有得到有效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料预处理装置的低温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热媒水回收罐、热媒水泵、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高温供暖设施、低温供暖设施、高温供暖水泵、低温供暖水泵、维温储罐加热盘管、管路伴热线、热媒水空冷器、热媒水水冷器、管线及控制阀门;所述管线包括热媒水补水线、热媒水流通线、1.0mpag蒸汽线、高温供暖循环线、低温供暖循环线及供暖水补水线,热媒水流通线包括前总管、后总管及回流总管,前总管分出前一路、前二路及前三路以后再汇聚到后总管,后总管分出后一路、后二路、后三路及后四路以后再汇聚到回流总管;所述控制阀门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九阀门、第十阀门、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及第十三阀门;所述热媒水回收罐的进水端连接热媒水补水线,出水端连接热媒水泵进水端,回水端连接回流总管;所述热媒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第一阀门连接前总管;所述前一路上依次连接第二阀门、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及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所述前二路上依次连接第三阀门、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及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所述前三路上依次连接第四阀门及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所述后一路上依次连接第五阀门、热媒水空冷器、热媒水水冷器及第十阀门;所述后二路上依次连接第六阀门、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及第十二阀门;所述1.0mpag蒸汽线装有第九阀门,出汽端连接于后二路上且处于第六阀门与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之间;所述高温供暖循环线上依次连接高温供暖水泵、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及高温供暖设施;所述低温供暖循环线上依次连接低温供暖水泵、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及低温供暖设施;所述供暖水补水线通过第十一阀门连接高温供暖循环线,通过第十三阀门连接低温供暖循环线;所述后三路上依次连接第七阀门及维温储罐加热盘管;所述后四路上依次连接第八阀门及管路伴热线。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为:

所述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及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均为管壳式换热器。

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材质采用奥氏体不锈钢。

所述第一阀门采用止回阀。

所述管线的材质采用碳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原料预处理装置的热媒水因作为供暖水加热、储罐维温、管路伴热的热源而得到充分回收利用,有效替代了作为高品位热源的蒸汽,综合能耗降低,经济效益显著。

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轻松实现不同工况的切换运行。

3.易于维护和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布局及流体走向示意图;

图中:1-热媒水回收罐,2-热媒水泵,3-第一阀门,4-前总管,5-第二阀门,6-前一路,7-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8-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9-第三阀门,10-前二路,11-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12-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13-第四阀门,14-前三路,15-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16-后总管,17-第五阀门,18-后一路,19-热媒水空冷器,20-热媒水水冷器,21-第十阀门,22-1.0mpag蒸汽线,23-第九阀门,24-高温供暖设施,25-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6-低温供暖设施,27-第十二阀门,28-第六阀门,29-后二路,30-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1-高温供暖循环线,32-高温供暖水泵,33-第十一阀门,34-低温供暖循环线,35-低温供暖水泵,36-第十三阀门,37-第七阀门,38-后三路,39-维温储罐加热盘管,40-第八阀门,41-后四路,42-管路伴热线,43-供暖水补水线,44-回流总管,45-热媒水补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原料预处理装置的低温热能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热媒水回收罐1、热媒水泵2、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7、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11、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15、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8、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12、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高温供暖设施24、低温供暖设施26、高温供暖水泵32、低温供暖水泵35、维温储罐加热盘管39、管路伴热线42、热媒水空冷器19、热媒水水冷器20、管线及控制阀门。管线包括热媒水补水线45、热媒水流通线、1.0mpag蒸汽线22、高温供暖循环线31、低温供暖循环线34及供暖水补水线43,热媒水流通线包括前总管4、后总管16及回流总管44,前总管4分出前一路6、前二路10及前三路14以后再汇聚到后总管16,后总管16分出后一路18、后二路29、后三路38及后四路41以后再汇聚到回流总管44。控制阀门包括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9、第四阀门13、第五阀门17、第六阀门28、第七阀门37、第八阀门40、第九阀门23、第十阀门21、第十一阀门33、第十二阀门27及第十三阀门36。热媒水回收罐1的进水端连接热媒水补水线45,出水端连接热媒水泵2进水端,回水端连接回流总管44。热媒水泵2的出水端通过第一阀门3连接前总管4。前一路6上依次连接第二阀门5、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7及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8。前二路10上依次连接第三阀门9、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11及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12。前三路14上依次连接第四阀门13及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15。后一路18上依次连接第五阀门17、热媒水空冷器19、热媒水水冷器20及第十阀门21。后二路29上依次连接第六阀门28、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及第十二阀门27。1.0mpag蒸汽线22装有第九阀门23,出汽端连接于后二路29上且处于第六阀门28与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之间。高温供暖循环线31上依次连接高温供暖水泵32、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及高温供暖设施24。低温供暖循环线34上依次连接低温供暖水泵35、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及低温供暖设施26。供暖水补水线43通过第十一阀门33连接高温供暖循环线31,通过第十三阀门36连接低温供暖循环线34。后三路38上依次连接第七阀门37及维温储罐加热盘管39。后四路41上依次连接第八阀门40及管路伴热线42。

实施例2

参见图1。一种原料预处理装置的低温热能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热媒水回收罐1、热媒水泵2、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7、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11、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15、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8、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12、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高温供暖设施24、低温供暖设施26、高温供暖水泵32、低温供暖水泵35、维温储罐加热盘管39、管路伴热线42、热媒水空冷器19、热媒水水冷器20、管线及控制阀门。管线包括热媒水补水线45、热媒水流通线、1.0mpag蒸汽线22、高温供暖循环线31、低温供暖循环线34及供暖水补水线43,热媒水流通线包括前总管4、后总管16及回流总管44,前总管4分出前一路6、前二路10及前三路14以后再汇聚到后总管16,后总管16分出后一路18、后二路29、后三路38及后四路41以后再汇聚到回流总管44。控制阀门包括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9、第四阀门13、第五阀门17、第六阀门28、第七阀门37、第八阀门40、第九阀门23、第十阀门21、第十一阀门33、第十二阀门27及第十三阀门36。热媒水回收罐1的进水端连接热媒水补水线45,出水端连接热媒水泵2进水端,回水端连接回流总管44。热媒水泵2的出水端通过第一阀门3连接前总管4。前一路6上依次连接第二阀门5、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7及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8。前二路10上依次连接第三阀门9、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11及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12。前三路14上依次连接第四阀门13及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15。后一路18上依次连接第五阀门17、热媒水空冷器19、热媒水水冷器20及第十阀门21。后二路29上依次连接第六阀门28、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及第十二阀门27。1.0mpag蒸汽线22装有第九阀门23,出汽端连接于后二路29上且处于第六阀门28与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之间。高温供暖循环线31上依次连接高温供暖水泵32、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及高温供暖设施24。低温供暖循环线34上依次连接低温供暖水泵35、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及低温供暖设施26。供暖水补水线43通过第十一阀门33连接高温供暖循环线31,通过第十三阀门36连接低温供暖循环线34。后三路38上依次连接第七阀门37及维温储罐加热盘管39。后四路41上依次连接第八阀门40及管路伴热线42。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7、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11、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15、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8、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12、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及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均为管壳式换热器,且采用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以增强其防腐蚀性能。

实施例3

参见图1。一种原料预处理装置的低温热能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热媒水回收罐1、热媒水泵2、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7、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11、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15、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8、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12、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高温供暖设施24、低温供暖设施26、高温供暖水泵32、低温供暖水泵35、维温储罐加热盘管39、管路伴热线42、热媒水空冷器19、热媒水水冷器20、管线及控制阀门。管线包括热媒水补水线45、热媒水流通线、1.0mpag蒸汽线22、高温供暖循环线31、低温供暖循环线34及供暖水补水线43,热媒水流通线包括前总管4、后总管16及回流总管44,前总管4分出前一路6、前二路10及前三路14以后再汇聚到后总管16,后总管16分出后一路18、后二路29、后三路38及后四路41以后再汇聚到回流总管44。控制阀门包括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9、第四阀门13、第五阀门17、第六阀门28、第七阀门37、第八阀门40、第九阀门23、第十阀门21、第十一阀门33、第十二阀门27及第十三阀门36。热媒水回收罐1的进水端连接热媒水补水线45,出水端连接热媒水泵2进水端,回水端连接回流总管44。热媒水泵2的出水端通过第一阀门3连接前总管4。前一路6上依次连接第二阀门5、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7及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8。前二路10上依次连接第三阀门9、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11及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12。前三路14上依次连接第四阀门13及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15。后一路18上依次连接第五阀门17、热媒水空冷器19、热媒水水冷器20及第十阀门21。后二路29上依次连接第六阀门28、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及第十二阀门27。1.0mpag蒸汽线22装有第九阀门23,出汽端连接于后二路29上且处于第六阀门28与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之间。高温供暖循环线31上依次连接高温供暖水泵32、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及高温供暖设施24。低温供暖循环线34上依次连接低温供暖水泵35、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及低温供暖设施26。供暖水补水线43通过第十一阀门33连接高温供暖循环线31,通过第十三阀门36连接低温供暖循环线34。后三路38上依次连接第七阀门37及维温储罐加热盘管39。后四路41上依次连接第八阀门40及管路伴热线42。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7、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11、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15、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8、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12、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及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均为管壳式换热器,且采用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以增强其防腐蚀性能。第一阀门3采用止回阀,以防止热媒水倒流。

实施例4

参见图1。一种原料预处理装置的低温热能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热媒水回收罐1、热媒水泵2、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7、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11、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15、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8、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12、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高温供暖设施24、低温供暖设施26、高温供暖水泵32、低温供暖水泵35、维温储罐加热盘管39、管路伴热线42、热媒水空冷器19、热媒水水冷器20、管线及控制阀门。管线包括热媒水补水线45、热媒水流通线、1.0mpag蒸汽线22、高温供暖循环线31、低温供暖循环线34及供暖水补水线43,热媒水流通线包括前总管4、后总管16及回流总管44,前总管4分出前一路6、前二路10及前三路14以后再汇聚到后总管16,后总管16分出后一路18、后二路29、后三路38及后四路41以后再汇聚到回流总管44。控制阀门包括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9、第四阀门13、第五阀门17、第六阀门28、第七阀门37、第八阀门40、第九阀门23、第十阀门21、第十一阀门33、第十二阀门27及第十三阀门36。热媒水回收罐1的进水端连接热媒水补水线45,出水端连接热媒水泵2进水端,回水端连接回流总管44。热媒水泵2的出水端通过第一阀门3连接前总管4。前一路6上依次连接第二阀门5、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7及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8。前二路10上依次连接第三阀门9、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11及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12。前三路14上依次连接第四阀门13及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15。后一路18上依次连接第五阀门17、热媒水空冷器19、热媒水水冷器20及第十阀门21。后二路29上依次连接第六阀门28、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及第十二阀门27。1.0mpag蒸汽线22装有第九阀门23,出汽端连接于后二路29上且处于第六阀门28与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之间。高温供暖循环线31上依次连接高温供暖水泵32、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及高温供暖设施24。低温供暖循环线34上依次连接低温供暖水泵35、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及低温供暖设施26。供暖水补水线43通过第十一阀门33连接高温供暖循环线31,通过第十三阀门36连接低温供暖循环线34。后三路38上依次连接第七阀门37及维温储罐加热盘管39。后四路41上依次连接第八阀门40及管路伴热线42。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7、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11、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15、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8、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12、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及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均为管壳式换热器,且采用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以增强其防腐蚀性能。第一阀门3采用止回阀,以防止热媒水倒流。管线的材质采用碳钢。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正常工况下,原料预处理装置的热媒水流经前一路6、前二路10及前三路14,通过减二线油/热媒水换热器7、第一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8、减三线油/热媒水换热器11、第二减压渣油/热媒水换热器12及常顶循/热媒水换热器15换热后获得热量,再流经后二路29、后三路38及后四路41,通过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换热将热量用作高温供暖及低温供暖,同时直供维温储罐加热盘管39、管路伴热线42作为其热源。异常工况下,即原料预处理装置的热媒水利用途径遇到暂时障碍,可以迅速启动热媒水空冷器19、热媒水水冷器20冷却热媒水并加大1.0mpag蒸汽线22开度给热媒水/高温供暖换热器30、热媒水/低温供暖换热器25供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