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混水量的去耦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6597发布日期:2020-07-21 12:44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混水量的去耦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利用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供热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混水量的去耦罐。



背景技术:

目前,在供水回水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去耦罐对供水回水系统的水力进行平衡调节,使用去耦罐可以减小泵的损耗增加使用寿命,减少能源的浪费。

去耦罐俗称混水罐,是指在采暖水系统中,为降低一次侧与二次侧回路之间的互相影响,实现各回路之间的水力耦合,促进各回路的水力平衡而采用的一种结构简单的水力调节装置。

目前,绝大部分去耦罐采用中空结构,但其内部的结构无法控制内部回水的混入量,导致无法调节二次侧管网末端用户的热水热量,无法调节用户的供暖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节混入的回水量的一种可调节混水量的去耦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

一种可调节混水量的去耦罐,包括去耦罐和调节装置,所述去耦罐包括与供热主管网连接的一次侧、与用户连接的二次侧和与所述调节装置固定连接的固定部,通过操作所述调节装置可调节所述去耦罐内部的回水量大小,从而调节所述去耦罐内混水的比例,进而控制所述二次侧用户端的供暖情况。

进一步,所述去耦罐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和若干个螺丝,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连接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法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一法兰、所述第二法兰和所述连接法兰通过所述螺丝固定连接,从而将所述调节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去耦罐上。

进一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手轮和碟片,所述碟片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法兰中间,所述手轮与所述碟片之间为活动连接,转动所述手轮可旋转所述碟片,进而调节所述碟片的开度大小。

进一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减速箱,所述减速箱设置在所述手轮和所述碟片之间,所述减速箱内部设置有减速齿轮,当转动所述手轮可节省力气。

进一步,所述碟片位于所述去耦罐的中间位置处,将所述去耦罐的内部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部,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部,当所述碟片的开度大小变化时,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水的流量随之发生变化。

进一步,包括若干个密封垫,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连接法兰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连接法兰之间设有密封垫,当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分别与所述连接法兰连接时,可夹紧所述密封垫,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

进一步,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去耦罐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可检测到所述去耦罐内的压力。

进一步,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设于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压力表设于第二部分上,通过查看所述第一压力表和所述第二压力表可掌握所述去耦罐内混水的压力。

进一步,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去耦罐外侧,当放置所述去耦罐时,所述支架置于地面,可防止所述去耦罐滚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种可调节混水量的去耦罐,其中包括调节装置,可通过调节装置调节去耦罐内回水的混入量,从而调节去耦罐内混水的温度,调节二次侧处用户端的供暖热量,达到调节用户的供暖情况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种可调节混水量的去耦罐,其中包括压力检测装置,可实时检测去耦罐内部混水的压力情况,工作人员通过压力检测装置掌握去耦罐内水流的压力情况,并可随之调整去耦罐内回水混入量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去耦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去耦罐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去耦罐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

1去耦罐,11一次侧,111一级进水管,112一级出水管,12二次侧,121二级进水管,122二级出水管,13固定部,131第一法兰,1311第一连接孔,132第二法兰,1321第二连接孔,133螺丝,14第一部分,141第一腔体,15第二部分,151第二腔体;

2调节装置,21手轮,22减速箱,23连接法兰,231连接部,2311第三连接孔,24碟片;

3支架;

4压力检测装置,41第一压力表,42第二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此外,为了方便理解,放大(厚)或者缩小(薄)了图纸上的各种构件,但这种做法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单数形式的词汇也包括复数含义,反之亦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为了区分不同的单元,本说明书上用了第一、第二等词汇,但这些不会受到制造的顺序限制,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在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权利要求书上,其名称可能会不同。

本说明书上的词汇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使用的,但不是试图要限制本实用新型。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理解上述属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耦罐,包括去耦罐1和调节装置2,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去耦罐1包括一次侧11和二次侧12,一次侧11与供热主管网相连,用于为二次侧12管网末端用户提供供暖热源,一次侧11包括一级进水管111和一级出水管112,供热主管网的水从一级进水管111进入,再从一级出水管112流出,完成一次侧的循环;二次侧12与管网末端,即用户的家庭供暖设施相连,用于为用户家庭提供供暖,二次侧12包括二级进水管121和二级出水管122,用户端的水从二级进水管121进入,再从二级出水管122流出,完成二次侧的循环。通过操作调节装置2可调节去耦罐1内部的回水的水量大小,从而调节去耦罐1内混水的比例,进而控制二次侧12用户端的供暖情况。

调节装置2包括手轮21、连接法兰23和碟片24,调节装置2通过连接法兰23与去耦罐1固定连接,碟片24固定连接在连接法兰23中间,转动手轮21可调节碟片24开度的大小,优选的,手轮21和碟片24之间连接有减速箱22,减速箱22里面设置有减速齿轮,当转动手轮21时可节省力气。

去耦罐1分为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一级进水管111和二级进水管121位于第一部分14的两侧,一级出水管112和二级出水管122位于第二部分15的两侧,去耦罐1包括用于与调节装置2固定连接的固定部13,固定部13将去耦罐1分为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其中,第一部分14位于固定部13的左侧,第二部分15位于固定部13的右侧,固定部13包括第一法兰131、第二法兰132和若干个螺丝133,第一法兰131固定连接在第一部分14上,第二法兰132固定连接在第二部分15上,第一法兰13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1311,第二法兰132上设有若干个第二连接孔1321,连接法兰23包括若干个连接部231,连接部231上设有第三连接孔2311,螺丝133穿过第一连接孔1311、第二连接孔1321和第三连接孔2311,将调节装置2固定连接在去耦罐1上。

优选的,第一法兰131与连接法兰23之间设有密封垫,第二法兰132与连接法兰23之间设有密封垫,当第一法兰131和第二法兰132分别与连接法兰23连接时,可夹紧密封垫,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

调节装置2固定连接在去耦罐1上时,碟片24置于去耦罐1内部的中间位置,将去耦罐1内部分为第一腔体141和第二腔体151,第一腔体141位于第一部分14的内部,第二腔体151位于第二部分15的内部,一级进水管111和二级进水管121分别与第一腔体141相通,一级出水管112和二级出水管122分别与第二腔体151相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去耦罐,包括与去耦罐1固定连接的支架3,支架3设置于去耦罐1的外侧,当放置去耦罐1时,将支架3置于地面,可防止去耦罐1滚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去耦罐,包括压力检测装置4,压力检测装置4包括第一压力表41和第二压力表42,第一压力表41安装于第一部分14上,并深入进第一腔体141内,第二压力表42安装于第二部分15上,并深入进第二腔体151内,第一压力表41和第二压力表42可分别检测去耦罐1的第一腔体141和第二腔体151内水压的数值,方便现场工作人员查看并掌握去耦罐1内压力的情况,并随之调节调节装置2,调整去耦罐1内的混水比例。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混水量的去耦罐的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查看第一压力表41和第二压力表42上的数值,可了解去耦罐1内的混水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例如,若第一压力表41和第二压力表42之间的压力差值过大时,表明第一腔体141和第二腔体151内的水量压力不均匀,混水效果较差,此时,可转动手轮21,通过减速箱22的减速,控制碟片24的旋转,进而控制碟片24开度的大小,将碟片24的开度增大,此时,第二部分15内从二级出水管122流出的混入去耦罐1的回水,可通过碟片24开度的增大流入第一腔体141中,从而调整并增大第一腔体141内回水的混入量,调节混水的比例,进而控制进入二级进水管121内部热水的流量减小,使得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热量减小,达到调整用户供暖的目的。若想增大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热量,则可反向操作上述步骤。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修饰和改进,这些修饰和改进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