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宇机组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6600发布日期:2020-07-21 12:44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宇机组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楼宇机组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集中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热源负责热媒的制备,热用户是指用热单元(实现供暖和(或)生活热水),热力网负责热媒的输送。热力网又分为一次网和二次网,一次网又称为热力主干线,通常是由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至各个换热站的热力管线;二次网通常是指由换热站至热用户的热力管线。传统的集中供热系统,是以热水为载热体,通过一个换热站为一个区域提供采暖和(或)生活热水。

传统的集中供热系统,管网投资大、循环时间长、热能损失高、水力失调严重、管网维护成本高、采暖与生活热水须分开设计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楼宇机组供热系统,仅敷设一次管网,占地面积小,减少了施工难度,且大幅度降低系统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宇机组供热系统,包括热源,所述热源依次与多个楼宇机组和多个供热楼宇通过管道相连接;

所述楼宇机组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一侧设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增压泵,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切换阀,所述切换阀两端的管道上分别连通有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上安装有开闭阀,所述第四管道上安装有配套阀门。

进一步,所述换热器的另一侧设有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所述第五管道与生活热水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六管道与自来水供水管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三管道与采暖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四管道与采暖回水管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生活热水供水管、所述采暖供水管和所述采暖回水管的出水端均与所述供热楼宇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管道与一次供水分支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一次供水分支管的另一端与一次供水主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一次供水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源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二管道与一次回水分支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一次回水分支管的另一端与一次回水主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一次回水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源相连通。

进一步,多个所述供热楼宇并联相连接。

进一步,多个所述楼宇机组并联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系统将一级网直接敷设至楼宇,取消采暖二级网,另外,采暖及生活热水共用一套楼宇机组;

传统的供热系统换热站供热规模一般在10~20万㎡,一旦出现故障,影响范围较大,且为实现区域的采暖及生活热水,须设置至少2套换热系统;而楼宇机组供热系统仅为一个建筑单体实现供暖及生活热水,出现故障时,只影响本栋建筑,涉及范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楼宇机组供热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一种楼宇机组供热系统,包括热源1,所述热源1依次与多个楼宇机组2和多个供热楼宇3通过管道相连接;

即,多个供热楼宇3并联相连接,且多个楼宇机组2并联相连接,一个供热楼宇3与一个楼宇机组2串联相连接,再与热源1相连接。

所述楼宇机组2包括换热器21,所述换热器21的一侧设有第一管道211和第二管道212,所述第一管道211上设有增压泵22,所述第二管道212上设有切换阀23,所述切换阀23两端的管道上分别连通有第三管道213和第四管道214,所述第三管道213上安装有第一开闭阀24,所述第四管道214上安装有第一开闭阀25。

所述换热器21的另一侧设有第五管道215和第六管道216,所述第五管道215与生活热水供水管8相连通,所述第六管道216与自来水供水管9相连通。

所述第三管道213与采暖供水管10相连通,所述第四管道214与采暖回水管11相连通。

所述生活热水供水管8、所述采暖供水管10和所述采暖回水管11的出水端均与所述供热楼宇3相连通。

所述第一管道211与一次供水分支管6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一次供水分支管6的另一端与一次供水主管4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一次供水主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源1相连通。

所述第二管道212与一次回水分支管7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一次回水分支管7的另一端与一次回水主管5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一次回水主管5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源1相连通。

一种楼宇机组供热系统,包括热源1、一次供水主管4、一次供水主管5、供热楼宇3,热源1与每一座供热楼宇3之间均设置一套楼宇机组2,即供热系统中并联设置多套楼宇机组2,每套楼宇机组的换热量应根据供热楼宇3的具体情况(采暖及生活热水热负荷、末端形式等)而定。一次供水主管4和一次回水主管5与楼宇机组2之间由一次供水分支管6与一次回水分支管7进行连接,楼宇机组2与供热楼宇3之间由生活热水供水管8、采暖供水管10及采暖回水管11连接。楼宇机组2包括板式换热器21、一次侧增压泵22、切换阀23、第一开闭阀24和第二开闭阀25及配套阀门、管材、管件等。热源1处可根据系统实际情况配循环泵。

本供热系统补水的补水系统在热源1处设置。楼宇机组2的增压泵22应根据供热楼宇3的实际情况进行匹配,增压泵22可设并联备用泵。

供暖季:关闭切换阀23,开启第一开闭阀24、第二开闭阀25,一次网热水通过一次供水分支管6进入楼宇机组的板式换热器21一次侧,板式换热器21的一次侧回水经过第一开闭阀24通过采暖供水管10进入供热楼宇3,实现楼宇的供暖;

供暖后的热水依次通过采暖回水管11、第二开闭阀25、一次回水分支管7后进入一次回水主管5;

在板式换热器21的另一侧,自来水通过自来说供水管9和板式换热器21加热后的生活热水通过生活热水供水管8送至供热楼宇3内,由此而满足楼宇的供暖及生活热水需求。

非供暖季:开启切换阀23,关闭第一开闭阀24和第二开闭阀25,一次网热水通过一次供水分支管6进入楼宇机组的板式换热器21一次侧,板式换热器21的一次侧回水经过切换阀23进入一次回水分支管7;在板式换热器21的另一侧,自来水通过板式换热器21加热后的生活热水通过生活热水供水管送至供热楼宇3内,由此而满足楼宇的供暖需求。

传统供热系统的换热站设备较大、较多,如在一次网热源处设集中动力(设循环泵,满足最不利环路要求)、补水系统(补水泵、软化水箱、软化水装置等),采暖二次侧再设循环泵(亦要满足最不利环路要求),补水系统等;而楼宇机组的供热系统,一次网热源处无需设集中动力,仅在楼宇前根据楼宇实际情况按需设泵,补水系统仅在热源处设置,楼宇机组采用模块化设计、体积小,为日常使用和维修带来方便。

传统的供热系统因远距离输送、供热规模大,不可避免的出现水力失调等问题,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导致用户冷热不均;而楼宇机组供热系统的一次网采用动力分散式系统,即在楼宇机组前的供水管上根据用户需求设增压泵,实现相对精准的供热。

传统的供热系统为保证远距离的输送指标,被迫提高环路的供热参数,致使热的更热,整体耗热会大幅度的增加;而楼宇机组供热系统取消二次网,在一次网采用动力分散式系统,按需设置增压泵,可大幅度降低系统能耗。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